首页 理论教育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一致探讨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一致探讨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同志肯定了形式逻辑,但他认为不能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看成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因为形式逻辑是一门专门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它和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逻辑不同。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看法,可能受到康德的影响。因此,黑格尔把形式逻辑叫做知性逻辑,是有道理的。形式逻辑虽不能表述辩证思想,但它决不排斥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的原理表现为同一、矛盾、排中三大定律。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一致探讨

关于形式逻辑这一学科,我国在二十到三十年代曾有过争论,当时很多人都倾向于否定形式逻辑,直到现在这一倾向仍有不小的影响。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很关心这个问题,他在1965年谈到:“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好比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这种说法还可以研究。形式逻辑是讲思维形式的,讲前后不相矛盾的。它是一门专门科学,任何著作都要用形式逻辑。”

毛泽东同志肯定了形式逻辑,但他认为不能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看成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因为形式逻辑是一门专门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它和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逻辑不同。毛泽东同志对形式逻辑的看法,同黑格尔有些相近。黑格尔认为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割裂了认识的内容,因而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求得真理。辩证逻辑则是从认识的形式和内容的一致的基础上来考察思维形式的,所以只有辩证逻辑才是揭示事物真理的科学。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看法,可能受到康德的影响。康德明白主张:形式逻辑只管形式,不管内容。这样就使形式逻辑成了完全主观、绝对空虚、从外面附加到事物上去的东西。实际上,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也是事物的一定关系的反映,只不过它所反映的关系是事物的最基本、最一般、最简单的关系而已。它不像辩证逻辑那样按照认识内容之逐步深化的过程而随之变化、发展,因而不能揭示事物的深刻的本质,但它决不是完全主观、绝对空虚、从外面附加到事物上去的,而是有着自己的客观基础。正是由于形式逻辑所反映的是事物最基本、最一般、最简单的关系,所以它才能成为保证正确思维的普通逻辑。违反了这一普通逻辑,谁要想探究事物的本质或真理,都不可能达到目的。

那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到底怎样呢?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科学的奠基人,他一方面按照思维的现成样子描述了思维的各种形式和结构,可是并没有把形式逻辑作为纯粹形式的东西,而是作为具有一定内容的科学,从而奠定了形式逻辑的基础;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包含有辩证逻辑的因素,他总是把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认识之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所以列宁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寻求、探索,它接近于黑格尔的逻辑学”。

逻辑科学的实质既然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关系,那么要说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就不能不先从物质的运动谈起。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形式,是物质不可缺少的属性;不过,在物质运动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它自己的对立面——静止,即暂时平衡。恩格斯说:“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1]这就是说,物质运动的相对静止和暂时平衡乃是一切物体和生命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静止和平衡便没有了事物,没有了我们的世界

物质运动的相对静止,反映在人类思维活动中就是我们的知性认识。知性认识通过事物的相对静止,可以反映出事物本身的稳定性及其质的确定性,以及在不同事物之间的一定联系和作用,从而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达到的结果。因此,黑格尔把形式逻辑叫做知性逻辑,是有道理的。形式逻辑的任务就是肯定我们思想中事物的质的确定性,识别我们思想中事物的相互区别性,保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前后不相矛盾。

黑格尔在评价形式逻辑时说: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即A是A)能使我们的思想具有“坚定性和确定性”,从而能“加以充分确切的把握”,“不以混沌模糊的印象为满足”;反之,如果一个人不遵守同一律,他的思想必然“游移不定”难以理解。“而知性的定律为同一律,为单纯的自我相关。也就是由于根据这种同一律,知识的历程才能够由一个范畴推到别一个范畴”。[2]

当然,黑格尔也指责了形式逻辑的同一不是真正的同一,不是“包含有殊异于自身”的具体同一,认为“形式逻辑错误地认定思维的活动只在于建立抽象的同一”。在这里,黑格尔显然是把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混同了。实际上,形式逻辑决不像形而上学那样根本否认客观现实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形式逻辑虽不能表述辩证思想,但它决不排斥辩证逻辑。形式逻辑认为事物在其一定的质的规定范围内,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变异,但是每一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质的确定性,每一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发展阶段的规定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就是要求我们在思维时所用的概念要保持同一,要保持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不要游移不定。它并不认为“任何存在都要按照同一律存在”,永恒不变,也没有错误地认定思想活动只在于建立抽象的同一性,当然更说不上排斥具体的同一性了。

形式逻辑的原理表现为同一、矛盾、排中三大定律。同一律的意义已如上述,至于矛盾律(即A不是非A)则不过是同一律的否定说法,即从同一律的反面来说明“同一”的含义。如果因此就认为矛盾只存在人们的思想之中,而不存在于客观现实,以为矛盾只是现实中、思想中的一种不正常的偶然现象,那就把形式逻辑形而上学化了。实际上,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所要求的不过是要我们在肯定某一思想时,不要同时又否定这一思想,动摇事物的质的规定性,造成自相矛盾。至于事物本身包含有相反的矛盾因素,这是形式逻辑所不能管的。形式逻辑只在于肯定当前事物的确定性质,不要“出尔反尔”,弄得含糊不清。正是由于形式逻辑抽取了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主要方面,而舍弃了矛盾次要方面,才为我们提供了对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www.xing528.com)

排中律就是通常所谓“非此即彼”、没有中立的规律。排中律和矛盾律一样,也是从不同方面对同一律的说明,即某一事物或者是A或者是非A,不能是第三者。我们在思想活动中,为了排除各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思想,就不能不承认排中律乃是正确思维必不可少的原则。如果因此就认为形式逻辑否认世界上有不同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同时存在,那就太可笑了。实际上,即令我们根据辩证规律,承认事物有着“亦此亦彼”的关系,但如果不首先肯定“此”就是“此”,“彼”就是“彼”,找出“由此达彼”的统一关系,而硬说“此”就是“彼”,那就是不充分的,甚至可能陷于诡辩。

综上所述,可知形式逻辑所要求的是从互相联系、错综复杂、变动不定的现实中,抽象出一个现象,或一个方面,使它同有联系的其他现象、其他方面脱离开来,成为一个孤立的、静止的、确定不移的东西。黑格尔认为“知性起始于当前对象的确定分别”,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不能分析辨别,就不可能认识事物,这也证明了“知性”乃是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当然,如果因为知性的重要,就使思想完全停留在这一认识阶段,那是有局限性的,那样就会把一个有机统一体分解成许多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东西;而无法从其联系、发展和矛盾统一中把握其实质。所以仅仅依靠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是不可能说明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的,是不可能认识到客观的具体真理的。正确的思维必须一方面肯定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分析辨别只是认识过程的一个方面,重要的还是要使分离开了的各个方面复归于有机的统一。这也就是说,只有辩证逻辑才能真正按照对象的本来面目去把握对象,才能把握具体的真理。黑格尔认为“知性”前进就到了“理性”,由“知性逻辑”(形式逻辑)前进就到了“理性逻辑”(辩证逻辑);并说,“玄思(理性)逻辑内即含有单纯的知性逻辑,而且从前者即可抽得出后者,我们只要把玄思逻辑中之辩证性的和理性的成分排除掉,便可得到知性逻辑。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普通的逻辑,这只是各式各样的思想形式之排列在一起的事实纪录……”。[3]黑格尔认为辩证逻辑包含形式逻辑,并且辩证逻辑之强于形式逻辑的地方就是它的辩证法成分,而形式逻辑则是各种思维形式之排列。从黑格尔这段话,我们可以完全肯定: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1)从形式逻辑必须前进到辩证逻辑来说,两者是低级思维形式和高级思维形式的关系;(2)从在辩证逻辑中可以抽得出形式逻辑,即排除掉辩证法成分就可得到知性逻辑来说,形式逻辑即包含在辩证逻辑之中。恩格斯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好比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在高等数学之中包含有初等数学的因素。总之,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者是互相渗透,不可分离的,没有必要把它们看作两种不同的专门学科。它们正如恩格斯所说,同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4]

(原载198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哲学版第357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3页。

[2]《小逻辑》中文本,第184页。

[3]《小逻辑》中文本,第193页。

[4]《反杜林论》“引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