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估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评估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生态平衡涉及宿主体内的微生物群之间、宿主与微生物之间、宿主及其微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因此评估微生态平衡包括了宿主、宿主体内微生物以及环境。(一)菌群方面正常人的体表和体腔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它们以特定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于特定的部位,因此对微生态平衡菌群的评估应该包括定位、定性和定量三个方面。此外,宿主处于特定的生理功能期都会伴有微生态平衡的变化。

评估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微生态平衡涉及宿主体内的微生物群之间、宿主与微生物之间、宿主及其微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因此评估微生态平衡包括了宿主、宿主体内微生物以及环境。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微生态系统的稳定缺一不可。

(一)菌群方面

正常人的体表和体腔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它们以特定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于特定的部位,因此对微生态平衡菌群的评估应该包括定位、定性和定量三个方面。

1.定位 对正常微生物的检查,首先要确定哪些位置是无菌的,哪些位置是有正常菌群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机体内部组织及血液循环系统是无菌的。如果在正常有菌部位检测到微生物,有可能是正常定植、异常定植或病因菌,而在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到微生物,则一定是异常。

2.定性 对微生物群落中各种群需进行分离和鉴定,即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定性检查应包括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的所有种类。一些原本只存在于某些动物或外部环境的微生物如果在人体检出,则为异常,如动物疫源性病原(鼠疫杆菌、立克次体等)。

3.定量 对肠道内微生物总菌数和菌群比例的定量检查是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果仅从定性的角度来看,人体表面和黏膜部位有许多微生物,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如果通过定量检查,发现原本少量存在的细菌转变成为大量的优势菌种,就可确定其有意义。优势菌群指菌群中数量大或种群密集度大的细菌,常是决定一个微生物群生态平衡和对宿主发挥生理功能的核心因素,如在肠道内的厌氧菌绝对优势,一般属于原籍菌群。次要菌群是数量比较少、作用比较弱的菌群,在肠道主要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大部分属于外籍菌群或过路菌群。(www.xing528.com)

(二)宿主方面

评估微生态平衡必须考虑宿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功能特点。胎儿在子宫内是没有微生物定植的,出生以后随着与外界的接触,在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各个腔道很快就会有微生物定植,到2~3岁时正常微生物群达到稳定状态,维持至青年及中年,当进入老年期时,微生物群也同时“老化”,直到生命结束,因此在评定微生态平衡时必须考虑年龄因素。此外,宿主处于特定的生理功能期都会伴有微生态平衡的变化。如婴儿的哺乳、添加辅食、断奶、换食等对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妇女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对泌尿生殖道正常菌群的影响等。

(三)环境方面

当评定微生态平衡时也需要考虑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食物、水、气候、空气、外来微生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