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雄旋律:红色故事中的牛宝源

英雄旋律:红色故事中的牛宝源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春装甲兵技工学校学习一年后,便到“中国第一机械化师”(大连)坦克三十一团修理连当了坦克修理工。这个“中国第一机械化师”,绝对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拳头部队。1955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正式成立,直接隶属军委装甲兵领导。1956年至1958年,第一机械化师连续三年以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参加了国庆阅兵,接受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其实,牛宝源最大的爱好是文艺。

英雄旋律:红色故事中的牛宝源

牛宝源,1938年出生,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人。1949年入学,1954年小学毕业。1956年3月入伍。在长春装甲兵技工学校学习一年后,便到“中国第一机械化师”(大连)坦克三十一团修理连当了坦克修理工。

这个“中国第一机械化师”,绝对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拳头部队。1955年1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从朝鲜东海岸回国,接管苏军在旅大地区的防务。1955年3月,以步兵六十四军一九〇师为主体组建的部队,进驻旅大地区,接收苏军第七机械化师的全部重装备。一九〇师其中一个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另一个主力团的前身,有三个连队参加过邓小平、张云逸等人领导的“百色起义”。1955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正式成立,直接隶属军委装甲兵领导。1956年至1958年,第一机械化师连续三年以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参加了国庆阅兵,接受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在坦克三十一团,牛宝源勤奋好学,修理技术在同年兵中最棒。一些坦克技术上的难题,别人处理不了,急得团团转,他去了却能“手到病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牛宝源记得,那时,一颗子弹值一斤小米,所以平时的射击训练多是练瞄准。战士难得打一次靶,如果成绩优秀,连队干部就亲自为大家戴上大红花。而且当天,连队还要改善伙食吃鱼吃肉以示庆贺。牛宝源在射击中多次打出5发子弹命中48环的优异成绩。受到表彰时,他胸前也戴过大红花。有一次打靶前,连队指导员还曾指派他上街买红纸做大红花。(www.xing528.com)

其实,牛宝源最大的爱好是文艺。他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天赋,而且入伍后成了连队的文艺骨干。他善于观察,部队大家庭涌现的新人新事都被他记录下来,并开动脑筋搞创作,写成小诗数来宝相声,深受战友们的喜爱。

1959年的一天,沈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队业余作者听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讲授曲艺作品创作问题,牛宝源也被邀请参加。在座谈讨论中,大家广开言路,各抒己见。牛宝源很珍惜这次同名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出相声不只要讽刺,也应该写“歌颂型相声”,赞扬新人新事。侯宝林见他的提法与众不同,透出一股闯劲,便对他加以注意,就问:“请问这位小战士,你有相声作品吗?”牛宝源几乎无所不写,当场就把自己创作的相声《车行记》讲给侯宝林听。侯宝林很感兴趣地说:“这样吧,我给你留个地址,你把这个段子寄给我,我给你看看。”能得到侯宝林“约稿”,牛宝源非常高兴。他回到部队后,对原稿进行了仔细修改,然后寄了出去。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播出了由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郭启儒合说的《车行记》。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报》还对牛宝源及作品作了简要介绍。

当时,一名业余作者的作品,能由全国知名的相声大师表演,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他并不自满,不断挥笔耕耘,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歌曲》等报纸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1976年3月,牛宝源从政治机关文化干事的岗位转业,在抚顺做地方工作,后来还当了律师。这些年来,他不管工作多忙,始终都坚持文艺创作。其中,他创作的湖南民歌《今日湘江格外美》和《萨尔浒,我的家乡美》分别在湖南和辽宁文艺调演中获奖。他创作的《两岸都是中国人》,真切地反映了中华儿女的期盼:“一条海峡分两岸,两岸同胞一脉传……泰山连着阿里山太湖连着日月潭。两岸都是中国人,隔山隔水盼团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