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姐》:英雄旋律 歌声里的红色故事

《江姐》:英雄旋律 歌声里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三位作曲家认为,原本的江姐,有着典型的四川娃娃脸,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必须要把最美的音乐给她。最后,他们在金华从婺剧中找到了江姐人物的主旋律。在《江姐》全剧中,这首主题歌《红梅赞》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场江姐出场、第二场江姐的丈夫牺牲、最后一场江姐赴刑场时。剧组上下通过精心打磨,终于将歌剧《江姐》艺术地谱写为“中国歌剧史上最经典的革命浪漫主义英雄史诗”。

《江姐》:英雄旋律 歌声里的红色故事

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是由羊鸣、姜春阳、金砂三位作曲家负责完成的。羊鸣,1934年出生于山东长岛,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谱曲代表作有《我爱祖国的蓝天》等。姜春阳,1930年出生于辽宁丹东,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谱曲的《我飞在祖国的天空》《军营男子汉》等作品被广为流传。金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阎肃之子雨哥在所著的《我和我的阎肃爸爸》一文中曾写道,这三位著名作曲家完成歌剧《江姐》的谱曲,还有多位演员“都迸发出了炫目的光彩,像是把一生的才华、精力都集中于这一点爆发了。我想,他们真可算得上是为歌剧《江姐》而生吧”。

最初,三位作曲家认为,原本的江姐,有着典型的四川娃娃脸,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必须要把最美的音乐给她。他们对《江姐》的定位是走民族化道路,从戏曲中汲取营养。由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当时四川下辖的重庆,他们便毫不犹豫地一头扎到四川,收集素材,寻找音乐灵感。

到了四川之后,他们学习川剧高腔、四川扬琴,以及金钱板和四川清音。他们怀着满腔热情,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将四川戏曲和多种曲艺形式融汇在一起进行创作。在汇报谱曲的第一稿剧本时,团里的主要领导和主创人员都参加了。由阎肃念剧本,念到谁谱曲的内容,谁(羊鸣、姜春阳和金砂)就自己来唱。当时,三位青年作曲家也很自得,摇头晃脑地唱着。唱完之后,大家都觉得,剧本过于渲染艺术色彩,结构和唱腔安排比较松散,特别是江姐的音乐形象不鲜明,流于一般化,生搬硬套四川音调。

原来,他们三人考虑,故事背景发生在四川,他们干脆直接按照四川的音乐元素来写了。但囫囵吞枣地片面照搬民歌、金钱板、清音、扬琴、川剧等太多音乐元素,使歌剧成了大杂烩。同时,大家还发现,只把四川音调拿来套上普通话演唱是很难听的。结果,主要领导提出:这一稿,一个音符都不要,全部“枪毙”!

当头的这盆冷水,把三位年轻的作曲家浇醒了:故事固然发生在四川,但事件是全国性的,需要到各地学习。于是,他们到江南去,寻找更加丰富的剧种。最后,他们在金华从婺剧中找到了江姐人物的主旋律。特别是婺剧打击乐中,有一种蜂鼓很有气势,能够表达激烈的情感。又经过将近一年的修改,三位作曲家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和清音、杭州滩簧等地方戏曲和音乐元素,语言一下丰富起来,获得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

而主题歌《红梅赞》的谱曲,也是刘亚楼亲自审定的。他对曲作者说:一部戏,除了精彩生动的剧情,还得有两三首好歌起兴。写出好的歌词不易,谱成优美的曲子也难,但我们要有信心攻下这个堡垒。我们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有首《十送红军》就很有特色,几乎找不到和它雷同的。《江姐》这部戏里,也一定要有观众喜爱的好歌。(www.xing528.com)

曲作者先后谱了8首,反复比较选择,修改了20多次,并在空政大院试唱后才最终定稿。这些歌曲,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醇厚的乡土气息,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又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最后选定的《红梅赞》版本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优美,高低音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作者通过意象重构,以及乐感歌词、民歌曲调的采用,成就了《红梅赞》的艺术魅力。

在《江姐》全剧中,这首主题歌《红梅赞》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场江姐出场、第二场江姐的丈夫牺牲、最后一场江姐赴刑场时。剧中,通过对歌曲的不断强化,首尾呼应,极大地突出了这部歌剧的主题和江姐的人物性格,使之变得浓墨重彩。很快,这首《红梅赞》就风靡全国,一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

1964年9月4日,空政文工团创作的歌剧《江姐》在北京儿童剧场公演,由万馥香(A角)、蒋祖缋(B角)、郑惠荣(C角)出演主角。10月13日,毛主席观看了以后,对这部歌剧充满了喜爱,特别是对主题歌《红梅赞》印象深刻。两个月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阎肃,鼓励他说:“《江姐》写得很好,你干得不错,今后好好干!”还送给阎肃一套《毛泽东选集》。阎肃鞠躬表示,一定继续努力。

剧组上下通过精心打磨,终于将歌剧《江姐》艺术地谱写为“中国歌剧史上最经典的革命浪漫主义英雄史诗”。到如今,歌剧《江姐》的演员已经是第五代了,歌曲《红梅赞》也进入了千家万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