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雄旋律》:红色故事里的坚定信念与英雄主义

《英雄旋律》:红色故事里的坚定信念与英雄主义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一个兵》诞生于英雄时代,它对全军指战员的鼓舞和影响是深远的。媒体在报道麦贤得、欧阳海、雷锋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时,他们无不提到《我是一个兵》对自己成长的鞭策和影响。身经百战的徐海东大将,对《我是一个兵》也是情有独钟。平时很少听音乐的徐海东,忽然提出要听歌曲《我是一个兵》。

《英雄旋律》:红色故事里的坚定信念与英雄主义

1953年2月8日晚上8时,敌机在朝鲜北部某地铁路线上投下了大量炸弹。当时,铁道兵某部班长袁孝文冒着敌机的轰炸,去铁路沿线检查线路。不幸的是,他被敌机炸断了双腿,昏倒在铁轨上……当战友们把他抬回急救时,他对连长说:“不要为我担心,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我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他用微弱的声音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就这样,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中共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袁孝文烈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是一个兵》诞生于英雄时代,它对全军指战员的鼓舞和影响是深远的。媒体在报道麦贤得、欧阳海雷锋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时,他们无不提到《我是一个兵》对自己成长的鞭策和影响。

身经百战的徐海东大将,对《我是一个兵》也是情有独钟。在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离开家乡。3岁的女儿徐文金被她三伯父用箩筐挑着连夜逃走。革命胜利后,身在农村的徐文金找到了父亲,求他给自己在城里安排个工作,但父亲没有答应。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逝世于郑州。临终时刻,他颤巍巍地拉着女儿徐文金的手,流下了歉疚的泪水:“我这一辈子,对不起你们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听音乐的徐海东,忽然提出要听歌曲《我是一个兵》。他听着听着,一行泪水涌出了眼角,溘然长逝。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1995年6月4日中午,被誉为“军中保尔”的南京炮兵学院大校教官张战平,正在自行火炮专业教室加班,突然被一声巨响震昏了。几分钟后,当他被身上多处剧痛疼醒时,第一感觉就是左眼一片黑暗,流血不止。下午2时,当学员们将他送至医院时,他已经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医生已经无法量到他的血压。在这生死徘徊的关键时刻,张战平突然睁开了眼睛,轻轻说了句“给我唱歌!”“唱什么歌?”十几名学员一起问。“唱《我是一个兵》。”满含深情的歌声响起来了,歌声飘扬着,传出了门诊大厅,一种撼天动地的情怀打动着每个人的心。唱着唱着,医生们惊奇地发现,张战平虽然又昏了过去,但他的嘴角竟然挂着一丝微笑,而心脏开始有了正常的搏动……经过七次大手术,张战平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他说:“歌曲《我是一个兵》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生命力量!”(www.xing528.com)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主持编撰《中华英模大词典》。当编辑向陆原征集他个人的情况介绍时,陆原说:“我怎么能和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呢?”但编辑说:“你怎么没资格?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唱着你创作的歌成长起来的!”

如今,在齐鲁咽喉要地的五党山下,每天清晨,歌曲《我是一个兵》都会久久回荡。驻守在这里的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某旅,是词作者陆原所在的老部队。70年来,该部一直视这首歌为“传家宝”。纵然经历了驻地转移、职能转换,但部队官兵依然是“歌唱到哪儿就战斗到哪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