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色故事在英雄旋律中响起

红色故事在英雄旋律中响起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4年12月,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进行了部署,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迅速投入了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战友歌舞团副团长。战友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贾世骏担任《过雪山草地》的领唱。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宫礼堂正式公演,立即轰动了全国,《过雪山草地》也迅速走红。

红色故事在英雄旋律中响起

1964年11月,萧华通过总政文化部将为《长征组诗》谱曲的任务交给了总政歌舞团团长时乐濛和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团长晨耕,要求两个团各创作一台节目,在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时演出。

1964年12月,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进行了部署,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迅速投入了创作。

晨耕(1923~2001),原名陈宝锷,河北完县(今顺平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后调入部队文工团。1949年任开国大典军乐队指挥,后任战友歌舞团团长和艺术指导,创作了五百多首音乐作品。生茂(1928~2007),原名娄盛茂,河北晋县(今晋州市)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从事乐团指挥、编导等音乐工作,创作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唐诃(1922~2013),原名张化愚,河北易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开始音乐创作,共为上千首歌谱曲,代表作是《翻身不忘共产党》。遇秋(1929~2013),原名李遇秋,河北深泽县人。1945年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当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战友歌舞团副团长。

他们把其中的10首诗谱成了组歌——《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1965年4月,时任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歌舞团团长的晨耕,与生茂、唐诃、遇秋一行,到杭州向萧华汇报《长征组歌》的作曲初稿创作情况。汇报时,他们从第1曲到第10曲,四位曲作者边打拍子边唱,边穿插说明一些创意。在合唱段落,每人唱一个声部。晨耕唱男高音,生茂唱男低音,唐诃唱女高音,遇秋唱女中音。前奏、间奏由唐诃一人代表乐队,用声音模拟管弦鼓号的伴奏。听完汇报,萧华比较满意,并挽留他们住了十天,大家在一起每天修改一曲。萧华逐字逐句地讲解《长征组诗》的创作过程以及长征途中相对应的历史情况,供他们参考。

1965年7月19日,萧华第一次审看《长征组歌》排演。看后,他对演员们说:“你们唱得不错,但是如果你们了解了长征就会唱得更好!这组诗是有剧情的,必须带着真情实感来唱。长征中,有两个地方牺牲的人数最多,一是突破封锁线血战湘江,二是过雪山草地。”那天,他还说,《过雪山草地》中,“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写出了长征时的精神状态,红军正是依靠着这种崇高的革命信念才完成了长征的壮举。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的第六乐章,此曲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过雪山草地时的艰难与豪迈。这首歌曲诞生以后,常被作为独唱曲目而出现在各种音乐舞台上,也成为男高音歌唱家非常青睐的曲目。(www.xing528.com)

战友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贾世骏担任《过雪山草地》的领唱。他的歌声静中有动,仿佛黑暗中闪现的曙光。后来,他说:“我在演唱中找到了黄金点,这就是共产主义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为理想而战的英勇牺牲的乐观主义精神!”

歌曲《过雪山草地》的结构运用了二部曲式,歌曲里的引子构成乐曲的整体部分。乐曲中添加了颤抖的弦乐元素,充分展现出雪山寒风呼啸、鹅毛大雪纷飞的场景。同时,还运用了双簧管,反映出红军坚定的意志。另外,弦乐的配合,让观众仿佛亲身体验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之后,音乐节奏渐缓,一曲悠扬缓重的竹笛打破了沼泽地的静谧,一股燎原之势袭来,展现出红军在又冷又饿的情形下,采集野菜充饥、点燃火把取暖的令人哀怜的场景。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宫礼堂正式公演,立即轰动了全国,《过雪山草地》也迅速走红。

1966年2月,总政歌舞团创作演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表演大合唱》也排练成功,并在北京京西宾馆礼堂先后演出了两场。这场节目非常壮观、很有气势,既有合唱也有舞蹈和表演;同时,音乐的交响性比较强,运用了美声唱法,融入了西洋音乐元素,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后来,由于“文革”等原因,这部作品没有再公演过,其中的歌曲和音乐也没有流传开来。

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和支持《长征组歌》的创演工作,大家称他为总导演。他曾带领战友文工团一起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苏联。1975年,他病重期间,特意让秘书向战友文工团借来《长征组歌》录音带。他听着这部战斗旋律抵抗病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斯人已去,歌声永恒。《长征组歌》作为“长征精神”的有声之作,曾影响、激励共和国几代人,今后仍会以其不朽的魅力将“长征精神”永远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