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告别妈妈上战场:英雄旋律中的红色故事

告别妈妈上战场:英雄旋律中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奉命对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自卫反击战前夕,时任总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室主任陈克正,以及李双江、张乃诚等,作为战地随访团成员奔赴前线。阳春三月的一个晚上,在边防前沿的山谷里,战场救护队召开总结会议,陈克正他们去了。在微黄的灯光下,他们详细地了解战士告别妈妈时的心情和思想活动。他们三个连夜研究后认为,“妈妈”是永恒的,所以还是从这里入手。

告别妈妈上战场:英雄旋律中的红色故事

1975年越南统一以后,黎笋集团背弃胡志明路线,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入侵柬埔寨,出兵控制老挝,还把中国当作头号敌人,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奉命对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

1980年10月15日起,我军在“骑线拔点”作战中,先后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1984年5月起,我军相继转入了防御作战,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自卫反击战前夕,时任总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室主任陈克正,以及李双江、张乃诚等,作为战地随访团成员奔赴前线。

陈克正(1931~1998),辽宁营口人,满族,著名词作家。1949年8月参军,1953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他在体验生活中,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写出的歌词清丽、流畅,给人一种向上的活力。在音乐生涯中,他发表了《回延安》《塔里木河》《野营路上》《军民团结向前进》《天山战士》《祖国永远是春天》等逾千首歌词,其中有60多首分别在全国全军文艺比赛中获奖。

1979年初,李双江任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曲作者张乃诚,天津人,197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创作组。

他们先期到云南前线后,把领章的背面写上姓名、血型、职务、出生年月等,以备不测之用。那时,部队里没有新歌可唱。他们三人小组想,一定要写一首歌,来抒发战士的情怀,歌颂我们英雄的军队。而且,这首歌要让战士们蹲在战壕里,或者是准备冲击的时候,或者是冲击当中都能够唱起来。

到了一线后,他们坐着坦克随着部队出发。可战争一打响,总参谋部的同志怕他们有危险,就派了六名战士护送他们到边境的我方一侧的战壕里待命……(www.xing528.com)

阳春三月的一个晚上,在边防前沿的山谷里,战场救护队召开总结会议,陈克正他们去了。救护队的男医生很少,女兵很多,大家都用茶缸装着酒庆功。

陈克正生前在《手电光柱下的真情》中写道:“挺拔的木棉树披着皎洁的月光,清爽的晚风飘送着山茶花的芳香,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走进边防战士绿色的帐篷……我们的心啊,随着英雄部队那隆隆炮声和呼啸的子弹,一起飞向了战场。我们仿佛看到鬓发斑白的首长率领着先锋部队越高山、穿密林直插敌阵;仿佛听到刚入伍的小战士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迎着炮火硝烟冲锋呐喊。他们似疾驰的风暴,重重障碍无阻挡。他们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他们在现场实地调查:“战友们,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在最高兴或者是痛苦的时候,最想的是什么?”大家先是沉默着,最终从墙角发出一个很微弱的女护士的声音:“妈妈,我们想妈妈。”

在微黄的灯光下,他们详细地了解战士告别妈妈时的心情和思想活动。战士们说,告别妈妈时心情是不平静的,明知前面要有流血牺牲,自己又想尽力用愉快的情绪去安慰妈妈,让妈妈不要难过,等待胜利的消息。战士们还说,出发前,大家都做好了两种准备——胜利归来或光荣牺牲。每人都写了两份决心书和誓言,一份留给部队,一份准备寄给家里。

随着眼中几度涌现的泪光,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从他们心中升起:“我们的心在想,手在写。当战士们讲述他们出发前告别妈妈的情景时,话语是那样亲切,感情是那样深沉。”突然,一个鲜明的主题,从纷繁的素材中跳到了他们的面前。他们三个连夜研究后认为,“妈妈”是永恒的,所以还是从这里入手。“告别母亲上战场”——祖国是母亲,伟大的军队是母亲,新歌的主题就这样确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