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量分析中的酸碱质子理论和共轭酸碱对

定量分析中的酸碱质子理论和共轭酸碱对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酸给出一个质子后所得的碱(B-)称为该酸的共轭碱;酸称为碱(B-)的共轭酸。酸与碱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我们把这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把HB-B-叫做共轭酸碱对。下面给出一些共轭酸碱对的例子。

定量分析中的酸碱质子理论和共轭酸碱对

酸碱质子理论是1923年丹麦人布朗斯台德(Brφnsted)提出来的。根据这个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叫做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做碱。当一种酸给出质子后,剩下的部分就是碱;而碱接受质子后便成为酸。一种酸(HB)给出一个质子后所得的碱(B-)称为该酸的共轭碱;酸(HB)称为碱(B-)的共轭酸。酸与碱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我们把这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把HB-B-叫做共轭酸碱对。共轭酸碱之间彼此只相差一个质子。

下面给出一些共轭酸碱对的例子。(www.xing528.com)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①酸或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或络合子;②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具有相对性,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共轭酸碱对中是酸,而在另一共轭酸碱对中又是碱,这主要由与它共存的物质彼此间给出质子能力的相对强弱而定。在一般条件下,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物质叫做酸碱两性物质(如等);③共轭酸碱对之间只差一个质子;④对于酸来说,愈容易给出质子,其强度就必然愈强(大),而它的共轭碱就必然不容易接受质子,其碱性愈弱。同样,对于碱来说,如果愈容易接受质子,其强度就愈强(大),那么它的共轭酸就必然愈不容易给出质子,其酸性就愈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