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启超与自立军:密谋起义推翻清廷

梁启超与自立军:密谋起义推翻清廷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对于起义之事情,梁启超一直都是非常担心的。同时,这次起义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执行自立会纲领,成立了以唐才常为首的自立军。梁启超担任自立军的总指挥。当时,唐才常统帅中军驻扎汉口,另有几支武装分驻安庆、大通、常德、新堤,号称10万,准备于8月9日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一并起义,直挥京师,以求推翻清廷。

梁启超与自立军:密谋起义推翻清廷

1900年3月,义和团运动爆发,其势愈来愈盛,后来甚至发生了杀戮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的事件。其众毁教堂,杀教民,北方形势顿时严峻起来。

就在这时,南方督抚单独形成自保局面,和各方签订互不相犯的协定,清朝的东南半壁江山大有不保之势。这时,保皇、革命二派都看准机会,准备联合革命。

孙中山想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皇帝,建立共和政体。而康有为则想通过此举,使光绪皇帝重新登位,主导维新变法之业。很明显,两个人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让二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这时,梁启超提出以光绪皇帝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以求“两者兼全”。虽然他们表面上表示同意了,但是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统一的思想基础,这给起义失败埋下了伏笔。

梁启超面对箭在弦上的勤王运动,开始为之积极奔走,发挥他的特点,展现他主编的卓越才华,大造革命舆论。

早在1898年,梁启超就发表《破坏主义》,鼓动民众,热情赞扬革命。对于当时保皇会组织涣散、办事效率低下,梁启超提出了广纳人才、变更人事等多项建议,可是都没有引起康有为的正视,没有人会想到,就是因为这些细节,最终酿成了苦果。

关于网罗人才,梁启超指出,举大事者,必先合天下之豪杰,“阔达大度,开诚布公”为不二法门。然而“吾党之手段,每每与此八字相反”。

梁启超提醒康有为要认清形势,想尽办法收罗“难驾御难节制”的人才,以用来谋划大事。同时督请总会布置联络职责,以免各方交流不畅,影响起义。可见,对于起义之事情,梁启超一直都是非常担心的。同时,这次起义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皇会澳门总会办事拖沓也深深刺激了梁启超,数十封信件未回复一字,梁启超感到总会人才奇缺,组织混乱,遂书信一封,提出建议,请康有为设法大加整顿,调整人事。

在信中梁启超建议设立一个总理,总持各项事务。同时针对资金短缺,他提出设立一个会计出纳,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后来,梁启超看到王镜如、何穗田等的能力不足以领导总会,不顾多年情谊,坚决要求“能统全局之人”徐君勉归澳主持总会事务。

梁启超在东京创办东京大同高等学校,也正是为了起义的需要。他一直都注重培养专业军事人才,寻觅军事骨干。1899年冬,该校高才生林锡圭随唐才常回国,成为勤王运动中的军事领导人物。(www.xing528.com)

唐才常回国后,积极联络会党人士,组织正气会,用来联络上海以前的维新志士。后来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口号为“救国自立”,争取多方面人士的支持。

自立会在上海组织“富有山堂”,以自立会会党为基础,用来团结东南各省会党。江湖上名声极盛的张耀廷、刘传福等人为正龙头,康有为、唐才常由于当时的社会地位被列为副龙头,而梁启超、林锡圭为总堂,地位又较次之。

可能是由于自立会以康、梁、唐、林为骨干,所以他们在组织运转中的权力并不小。由于原维新派前辈容闳为孙中山代表,所以,自立会一方面接受梁启超和康有为的领导,一方面又拥戴孙中山。

1900年7月,北方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自立会同志倡议邀结社会名流与会党首领设立“国会”,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通过。不久,80多人在上海愚园之南新厅汇聚一堂,召开“中国议会”,并推举容闳担任会长,严复为副会长。

随后,容闳作了演说,宣讲了宗旨。他声如洪钟,听者无不激情高涨,掌声雷鸣。三日后,“国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完善机构,任命人事,真正开始其指导勤王运动的性命。

为了执行自立会纲领,成立了以唐才常为首的自立军。梁启超、孙中山、康有为作为指挥者,参与了此后的起义。梁启超担任自立军的总指挥。

当时,唐才常统帅中军驻扎汉口,另有几支武装分驻安庆大通常德、新堤,号称10万,准备于8月9日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一并起义,直挥京师,以求推翻清廷。

为了有效地指挥起义,从檀香山刚刚回到日本的梁启超,仅作稍稍停顿,便赶往上海,准备亲临督战。

踏上回国的轮船,梁启超早已没有闲情逸致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但海鸥的一飞冲天,也会让他心中充满对起义胜利的憧憬。同时,淡淡的隐忧也弥漫在他的心头,军士的过于自信,组织的混乱,联络不畅,还有最重要的军饷问题,一件又一件事情压在他的心头,令他对起义忧心忡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