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井市地名志:历史背景、辖区简介

龙井市地名志:历史背景、辖区简介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用“龙井”替代了“六道沟”旧地名。以附近天宝山得名。辖2个街道,3个村民委员会,8个村民小组,127个居民小组。1962年1月,从白金、三合人民公社分出单建,因驻地位于明东沟口而得名明东人民公社。驻地铜佛寺,因驻铜佛寺而得名。距市政府驻地19.7千米。1993年11月,更名为铜佛寺镇。以所辖自然屯名得名。

龙井市地名志:历史背景、辖区简介

一、乡镇

位于龙井市中部,原为龙井县人民政府、光新乡人民政府驻地。海兰河横贯镇区,镇中心区被帽儿山、马鞍山、琵岩山以及大炮山环绕。总面积36.8平方千米,城镇面积6.28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20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民民小组,9个屯。

光绪末年,官方将“六道沟”“龙井村”二名并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用“龙井”替代了“六道沟”旧地名。1934年,改称为龙井市。1936年,改称龙井街。1945年,称延吉县龙井市。1950年10月,延吉县人民政府从延吉迁至龙井。1956年3月,从龙井市划出从事粮食生产的社队,分别设立光新乡和新化乡,将龙井市改称为龙井镇。1958年9月,将龙井镇与光新乡合并成立龙井镇人民公社。1962年9月,龙井镇人民公社划分为光新乡与龙井镇。1988年7月,撤销龙井镇,设立吉胜、安民、龙门、河西4个街道。

位于龙井市西北部。以附近天宝山得名。距市政府驻地40.5千米。总面积56.53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3个村民委员会,8个村民小组,127个居民小组。

清初为禁山围场,清光绪初年随着银矿的开发形成了屯。清光绪、宣统年间为南岗招垦局尚义社天宝山(屯)。1913年,为延吉县尚义乡天宝山(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属二区裕庶乡。1936年,属延吉县裕庶村。1945年,在此设延吉县裕庶区天宝山乡与新成乡。1949年,两乡合并为裕庶区(十一区)天宝山村。1956年,从裕庶区划出天宝山村,单建天宝山镇。1998年9月,撤销天宝山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老头沟镇管辖。

位于龙井市东南部。以曾用名光开村得名。驻地开山屯镇,距市政府驻地27.5千米。总面积195.65平方千米。辖9个村,58个村民小组,42个屯,1个直属人参场。

清初为禁山围场。光绪初年,朝鲜族贫苦农民冒禁越江到此地开垦居住。为了加强对朝鲜移民的统治,清光绪二十年在光霁峪设了越垦局宁远堡,下设光风、开太等10个社。清光绪末年,将10个社并成光风,光昭、光宗,光德、开太、开文、开运等7个社。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和龙县后,将7个社并成四光、三开两个社,归和龙县管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将四光、三开合并成一个社。1937年,各取一字称光开村。1940年7月,划归延吉县。1945年,设光开区(三区)。1956年,将光开区划分为子洞、光开两个乡与开山屯镇。1958年4月,2乡、1镇合并为开山屯镇,同年9月,成立开山屯镇人民公社。1964年,从开山屯镇人民公社划出,组建光开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称为光开乡。1988年2月,撤销光开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开山屯镇。

位于龙井市中部。以所辖光新村得名。驻地龙井镇。是龙井镇的环城乡。总面积79.29平方千米。辖12个村,89个村民小组,23个屯。

清初为禁山围场,光绪初年开发。1913年,属延吉县勇智社。1929年,属五区庆安乡、新和乡。1936年,属庆和村。1943年,划归龙井街。1945年11月,属龙井市。1956年,从龙井市划出,分别设新化乡和光新乡。1958年,光新、新化两乡与龙井镇合并成立龙井镇人民公社。1962年9月,从龙井镇分出单建为光新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称为光新乡。2001年9月,撤销光新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智新镇管辖。

位于龙井市南部,濒图们江。驻地富裕,因驻地而得名。距市政府驻地37千米。总面积127平方千米。辖4个村,14个村民小组,12个屯。

清初为禁山围场。清光绪七年(1881年),废除禁山围场旧制,属南岗招垦局。清光绪中期,属绥远堡。1909年,属和龙县四白社。1934年,属和龙县三合社。1940年7月,划归延吉县三合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七区)。1956年3月,为明东乡。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富裕管理区。1962年1月,从白金、三合人民公社分出单建,因驻地位于明东沟口而得名明东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称富裕乡。1999年12月,撤销富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三合镇管辖。

位于龙井市南部。勇新乡之名源于清宣统年间和龙县社名,因从勇智社分出新建而得名。驻地勇新。距县城21.5千米。总面积210.35平方千米。辖17个村,34个村民小组,25个屯,1个乡直属农场

清初为禁山围场,清光绪初年开发,属勇智社。清宣统二年(1910年),从延吉府勇智社划出单设勇新社,划归和龙县。1937年,分别属和龙县智新村、勇化村。1940年,随村划归延吉县。1945年8月下旬,勇新村从和龙县划归延吉县,同年11月,与智新村部分屯合并单建勇新区。1956年3月,划分为勇新、白金两个乡。1958年9月,成立勇新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为勇新乡。1999年12月,撤销勇新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光新乡、白金乡。其中勇新乡所属桦田村、伊泉村划归光新乡,勇新村、杨木村、永庆村、勇南村、涌泉村划归白金乡。

位于龙井市西北部。驻地铜佛寺,因驻铜佛寺而得名。距市政府驻地19.7千米。总面积151.68平方千米。辖15个村,101个村民小组,44个屯。

清初为禁山围场,清光绪初年开发,属尚义社。1913年,属尚义乡。东北沦陷时期为二区锡鳞乡,后改为锡鳞村。1945年11月,设延吉县锡鳞区(十区)。1956年,分为铜佛乡、腰沟乡。1958年,两个乡合并为铜佛乡,同年9月并入朝阳人民公社。1959年4月,从朝阳人民公社划出单建铜佛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为铜佛乡。1992年11月,撤销铜佛乡,设立铜佛镇。1993年11月,更名为铜佛寺镇。2001年9月,撤销铜佛寺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老头沟镇管辖。

位于龙井市西北部。以所辖自然屯名得名。驻地老头沟镇镇区。距市政府驻地27.3千米。总面积193平方千米。辖11个村,82个村民小组,44个屯。

清初为禁山围场,清光绪初年开发,属尚义社。1913年,属延吉县尚义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二区裕庶乡。1936年,改为裕庶村。1945年,为裕庶区(十一区)。1956年,划分为桃源、廉明文化等3个乡和老头沟、天宝山等两个镇。1958年4月,将桃源、廉明、老头沟等乡镇合并成立老头沟镇。1958年9月,属老头沟镇人民公社。1964年11月,从老头沟镇划出,单建裕庶人民公社,同年12月,更名为桃源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桃源乡。1985年12月,撤销桃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老头沟镇管辖。

位于龙井市西北部。以境内细鳞河得名。驻地细鳞村。距市政府驻地22.5千米。总面积159.11平方千米。辖10个村,62个村民小组,46个屯。

清初为禁山围场,清光绪初年建屯。清光绪年间属尚义社。1913年,属尚义乡,1932年,为第二区。1936年,分别属锡麟村和裕庶村管辖。1945年,分别属锡麟区(十一区)和裕庶区。1958年4月,文化、水北2个乡合并成立细鳞河乡,同年9月,并入老头沟镇人民公社。1959年10月,从老头沟镇人民公社划出,单建细鳞河人民公社。1983年6月,改为细鳞河乡。2001年9月,撤销细鳞河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老头沟镇管辖。

位于龙井市城区东南部。取吉祥、优美之意得名。1988年7月,撤销龙井市龙井镇,设立吉胜街道办事处。2001年9月,撤销撤销吉胜街道,将其划归安民街道。

位于龙井市城区西部。因位于海兰河西侧而得名。1988年7月,撤销龙井市龙井镇,设立河西街道办事处。2001年9月,撤销河西街道,将其划归龙门街道。

二、村

原开山屯镇辖村。以大蒜沟得名。驻地双曲基。位于开山屯镇政府驻地南5.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开文社、三开社、光开村。1945年11月,属光开区。1953年,成立大蒜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合作社。1958年,为开山屯镇人民公社大蒜管理区。1964年,为光开人民公社大蒜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大蒜村。1988年,属开山屯镇。2001年,并入爱民村。

原开山屯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厚洞。位于开山屯镇政府驻地西北7.8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广德社、四光社、光开社。1945年11月,属光开区。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开山屯镇人民公社厚洞管理区。1964年,为光开人民公社厚洞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厚洞村。1988年,属开山屯镇。2003年,并入船口村。

原开山屯镇辖村。“光宗”源于清光绪年间社名。驻地中泉坪。位于开山屯镇政府驻地西北4.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光宗社、四光社、光开村。1945年11月,属光开区。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开山屯镇人民公社光宗管理区。1964年,为光开人民公社光宗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光宗村。1988年,属开山屯镇。2003年,并入光昭村。

原开山屯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弟洞。位于开山屯镇政府驻地西北4.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开运社、三开社、光开村。1945年11月,属光开区。1953年,成立第一、第二初级社。1956年,为光昭乡弟洞村。1958年,为开山屯镇人民公社弟洞管理区。1964年,为光开人民公社弟洞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弟洞村。1988年,属开山屯镇。2003年,并入怀庆村。

原开山屯镇辖村。取镇名首字加兴盛之意得名。驻地将台路10号。位于开山屯镇政府驻地北0.5千米。清光绪年间属宁远堡。1912年,属和龙县开运社。1931年,属和龙县光开村光昭屯。1940年,划归延吉县。1945年,属光开区光昭村。1956年,属光昭乡光昭村。1958年,从光昭乡划出3个屯组建蔬菜管理区,归开山屯镇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蔬菜大队。1981年,更名为开盛村。2003年,并入子洞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官道。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裕庶乡(村)。1945年11月,属裕庶区。1956年,属廉明乡。1956年,属老头沟镇人民公社官船管理区。1964年,属桃源人民公社官船大队。1965年,从官船大队分出单建官道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官道村。1985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官船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小箕。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南2.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裕庶村。1945年11月,属裕庶区。1956年,属廉明乡。1958年,为老头沟镇人民公社小箕管理区。1964年,为桃源人民公社小箕大队。1983年,改为小箕村。1985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勇进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1980年,从老西村分出新建,故得名。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南0.4千米。1975年,从老西大队分出单建直属队。1980年,更名为老新大队。1983年,改为老新村。2003年,并入老西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取镇名首字加“阳”字得名。位于老头沟镇驻政府地西北1.2千米。清光绪末年属尚义社。1912年,属尚义乡。1931年,属裕庶村。1945年,属裕庶区老头沟联合村。1956年,属老头沟镇。1958年,属老头沟镇人民公社勇进管理区。1962年,从勇进大队分出单建。1983年,改为老阳村。2003年,并入老西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处源洞沟下端而得名。驻地河西。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南12.9千米。1982年,从日新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6月,改为源泉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文化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取日新月异之意得名。驻地日新。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南12.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裕庶村。1945年11月,属裕庶区。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日新管理区。1961年,改为日新大队。1983年6月,改为日新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文化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长城。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南14.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裕庶村。1945年11月,属裕庶区。1956年,属和龙县头道区。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长城管理区。1961年,改为长城大队。1983年6月,改为长城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文化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小北。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南7.8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裕庶村。1945年11月,属裕庶区。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小北管理区。1961年,改为小北大队。1983年6月,改为小北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细鳞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双龙。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10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1945年11月,属锡鳞区。1956年,属水北乡。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双龙管理区。1961年,改为双龙大队。1983年6月,改为双龙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细鳞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理化。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11.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1945年11月,属锡鳞区。1956年,属细鳞乡。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理化管理区。1961年,改为理化大队。1983年6月,改为理化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水北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团结。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11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1945年11月,属锡鳞区。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团结管理区。1961年,改为团结大队。1983年6月,改为团结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水北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东平。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11千米。1958年,从腰沟、小马、龙浦分出组建,为朝阳人民公社小马管理区。1959年,为铜佛人民公社小马管理区。1961年,改为小马大队。1982年,更名为东平大队。1983年9月,改为东平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大马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腰沟。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10.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1945年11月,属锡鳞区。1956年,属腰沟乡。1958年,为朝阳人民公社腰沟管理区。1959年,为铜佛人民公社腰沟管理区。1961年,改为腰沟大队。1983年9月,改为腰沟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鹰岩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铜南。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8.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锡鳞村。1945年11月,属锡鳞区。1956年,属腰沟乡。1958年,为朝阳人民公社铜南管理区。1959年,为铜佛人民公社铜南管理区。1961年,改为铜南大队。1983年9月,改为铜南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铜佛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方位加序数而始称东一,后取朝鲜语同音字改称东日。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9.3千米。1977年,从铜南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9月,改为东日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铜佛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取驻地名称首字,加光明之意得名。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南8.3千米。1981年,从铜尚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9月,改为铜光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铜尚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取永信洞、昌信洞两村名称首字得名。驻地果木。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北8.3千米。1974年,从泗水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9月,改为永昌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泗水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以原驻地金佛寺得名。驻地永丰洞。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东北7.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尚义乡、裕庶村。1945年11月,属锡鳞区。1956年,属铜佛乡。1958年,为朝阳人民公社金佛管理区。1959年,为铜佛人民公社金佛管理区。1961年,改为金佛大队。1983年9月,改为金佛村。2001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泗水村。

原老头沟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九户洞。位于老头沟镇政府驻地西北12千米。清光绪年间属尚义社九户洞。1912年,属尚义乡九户洞。1945年,属裕庶区天宝乡(村)。1958年,为天宝山镇人民公社胡仙堂管理区九户洞生产队。1979年,改为东风蔬菜大队。1982年9月,改为九户洞村。1998年,属老头沟镇。2003年,并入新成村。

原三合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蛤田。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13.6千米。1978年,从富裕大队分出单建。1983年,改为蛤田村。1999年,属三合镇。2000年,并入富裕村。

原三合镇辖村。取驻地名称首字加方位得名。驻地朝阳洞。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南8.9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白云社、三合社(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属明东乡清泉村。1958年,属三合人民公社。1962年,为明东人民公社朝东大队。1983年9月,改为朝东村。1999年,属三合镇。2003年,并入富裕村。

原三合镇辖村。取前进之意得名。驻地下马来。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9.6千米。1977年,从富裕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9月,改为上马村。1999年,属三合镇。2003年,并入富裕村。

原三合镇辖村。以境内泉水得名。驻地水北。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绥远堡、对阳社、三合社(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清水管理区。1961年,改为清水大队。1983年9月,改为清水村。2002年,并入清泉村。

原三合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江域。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北9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茂官社、四茂社、三合社(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江域管理区。1961年,改为江域大队。1983年9月,改为江域村。2003年,并入北兴村。

原三合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胜利。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1961年,从胜迹大队分出组建,始名胜地大队。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胜利大队。1983年9月,改为胜利村。2003年,并入北兴村。

原三合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清泉。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南5.8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对越社、四对社、三合社(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清泉管理区。1961年,改为清泉大队。1983年9月,改为清泉村。2003年,并入三合村。(www.xing528.com)

原三合镇辖村。取胜地、禹迹俩屯“胜”、“迹”二字而得名。驻地禹迹。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北2.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绥远堡、四茂社、三合社(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胜迹管理区。1961年,改为胜迹大队。1983年9月,改为胜迹村。2003年,并入三合村。

原三合镇辖村。因驻地下南湖得名。位于三合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对阳社、四对社、三合社(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南湖管理区。1961年,改为南湖大队。1983年9月,改为南湖村。2003年,并入鹤栖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取所辖英新、大成两屯名称中“英”“成”二字得名。驻地大成。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东北5.1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平安村。1945年11月,属平安区。1950年,属五区。1956年,属东盛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英成管理区。1961年,改为英成大队。1983年10月,改为英成村。2003年,并入龙山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以海兰河得名。驻地海兰。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西3.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庆和村。1945年11月,属庆安屯。1956年,属海兰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海兰管理区。1961年,改为海兰大队。1983年10月,改成海兰村。2003年,并入平安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瑞兴。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平安村。1945年11月,属平安区。1956年,属海兰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瑞兴管理区。1961年,改为瑞兴大队。1983年10月,改为瑞兴村。2003年,并入东盛涌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东明。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东南5.5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平安村。1945年11月,属平安区。1956年,属东盛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东明管理区。1961年,改为东明大队。1983年10月,改为东明村。2003年,并入仁化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取所辖长财、南洞两屯名称首字得名。驻地林丰。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东南7.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平安村。1945年11月,属平安区。1956年,属东盛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长南管理区。1961年,改为长南大队。1983年10月,改为长南村。2003年,并入延东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取新代时的政治意义而命名。驻地登盖。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东南7.2千米。1973年,从太平大队分出新建,命名为红星大队。1983年10月,改为红星村。2003年,撤销红星村,与新平、龙东、太安果树等村合并成立太平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取在新的起点上,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意得名。驻地长兴。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庆和村。1945年11月,属平安区。1956年,属海兰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太平管理区。1961年,属太平大队。1973年,太平大队分为三个大队,该大队仍称太平大队。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新平大队。1983年10月,改为新平村。2003年,撤销新平村,与红星、龙东、太安果树等村合并成立太平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因处龙井镇东而得名。驻地龙东。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西南4.7千米。1973年,从太平大队分出新建,始名大兴大队。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龙东大队。1983年10月,改为龙东村。2003年,撤销龙东村,与新平、红星、太安果树等村合并成立太平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太安果树。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西南7.2千米。合作化时期成立果树专业队。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直属果树队,后改为东盛人民公社太安果树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太安果树村。2003年,撤销太安果树村,与新平、红星、龙东等村合并成立太平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1950年,仲坪、吉城两村合并,两村名称中各取一字而得名。驻地吉北。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东11.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五区化俭乡、平安村、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为铧尖乡仲城高级社。1958年,为德新人民公社仲城管理区。1962年,为石井人民公社仲城大队。1983年9月,改为仲城村。1998年,属东盛涌镇。2003年,并入石井村。

原东盛涌镇辖村。1950年,龙曲、龙潭2村合并新建而得名。驻地龙北。位于东盛涌镇政府驻地东北1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五区化俭乡、平安村、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属铧尖乡。1958年,为东盛人民公社龙新管理区。1962年,为石井人民公社龙新大队。1983年9月,改为龙新村。1998年,属东盛涌镇。2003年,并入龙河村。

原智新镇辖村。以所辖自然屯名称而得名。驻地西兴。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8.7千米处。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元东管理区。1961年,改为元东大队。1983年9月,改为元东村。1994年,属智新镇。1998年,与德寿村合并成立七道沟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德寿。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20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德寿管理区。1961年,改为德寿大队。1983年9月,改为德寿村。1994年,属智新镇。1998年,与元东村合并成立七道沟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所处沟得名。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20千米。1998年,元东村与德寿村合并成立七道沟村。2003年,并入明东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大兴。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48年,与东新合并成立新兴村。1951年,改为自由村。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自由管理区。1972年,从自由大队分出单建,得名大兴大队。1983年9月,改为大兴村。1994年,属智新镇。1999年,与光东村合并成立自由村。

原智新镇辖村。以美好的愿景而得名。驻地东新。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48年,与大兴合并成立新兴村。1951年,改为自由村。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自由管理区。1972年,从自由大队分出单建,始名东新大队。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光东大队。1983年9月,改为光东村。1994年,属智新镇。1999年,与大兴村合并成立自由村。

原智新镇辖村。取自由民主之意得名。驻地大兴。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6千米。1999年,大兴村与光东村合并成立自由村。2005年,并入智新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城南。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9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城南管理区。1961年,改为城南大队。1983年9月,改为城南村。1994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智新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处和龙县城旧址大石砬子东南而得名。驻地南阳洞。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8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城东管理区。1961年,改为城东大队。1983年9月,改为城东村。1994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智新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长财。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智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56年,属智新乡。1958年,为智新人民公社长财管理区。1961年,改为长财大队。1983年9月,改为长财村。1994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明东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新东。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10千米。1972年,从长财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9月,改为长财村。1994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明东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桦田。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勇新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勇新人民公社桦田管理区。1961年,改为桦田大队。1983年9月,改为桦田村。1999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胜地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伊泉。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8.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新村、智新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勇新乡,同年成立伊泉高级社。1958年,为勇新人民公社伊泉管理区。1961年,改为伊泉大队。1983年9月,改为伊泉村。1999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胜地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处海兰河之南而得名,驻地水枕。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西南2.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庆和村。1945年11月,属龙井市。1953年,成立河南初级社。1956年,属新化乡。1958年,属龙井镇人民公社。1962年,为光新人民公社河南大队。1983年9月,改为河南村。2001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工农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龙升。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西北2.8千米。1959年,由龙池管理区分出划归龙井镇蔬菜农场。1960年,为光新公社龙池菜队。1961年,划归延边龙井果树农场第四分场。1966年,划归龙井镇,称龙池蔬菜大队。因重名,1982年,改为龙升村。1988年,属光新乡。2001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龙池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水南。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南2.2千米。1972年,从河南大队分出单建。1983年9月,改为水南村。2001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龙南村。

原智新镇辖村。以东兴中学得名。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庆安乡、庆和村。1945年11月,属龙井市。1954年,成立东兴初级社。1958年,为龙井镇人民公社东兴管理区。1960年,为延边农学院附设农场二分场。1962年,为光新人民公社东兴管理区。1983年9月,改为东兴村。2001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龙江村。

原智新镇辖村。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希望之意而得名。驻地大成。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东南6.5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智乡、庆安村。1945年11月,属智新区。1953年,成立东满初级社。1956年,属新化乡,同年成立大成高级社。1958年,属龙井镇人民公社。1965年,为光新人民公社大成大队。1983年9月,改为大成村。2001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新化村。

原智新镇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龙光。位于智新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1978年,从光新公社光新大队分出新建,划归龙井镇,始称龙新大队。因重名,1982年,改为龙光村。1988年,属光新乡。2001年,属智新镇。2003年,并入龙明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河北。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北0.6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德新社、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0年,属崇民村。1956年,属德新乡。1958年,属德新乡人民公社崇民管理区。1976年,从崇民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9月,改为河北村。2003年,并入崇民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明新。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德新社、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0年,属崇民村。1956年,属德新乡。1958年,属德新乡人民公社崇民管理区。1976年,从崇民大队分出新建,得名明新大队。1983年9月,改为明新村。2003年,并入崇民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长洞。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德新社、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6年,属南阳乡。1958年,为德新乡人民公社长洞管理区。1961年,改为长洞大队。1983年9月,改为长洞村。2003年,并入南阳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富民。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德新社、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6年,属南阳乡。1958年,为德新乡人民公社富民管理区。1961年,改为富民大队。1983年9月,改为富民村。2003年,并入金谷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城岩。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南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德新社、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6年,属南阳乡。1958年,为德新乡人民公社城岩管理区。1961年,改为城岩大队。1983年9月,改为城岩村。2003年,并入金谷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四峰。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德新社、德新村。1945年11月,属德新区。1956年,属南阳乡。1958年,为德新乡人民公社英东管理区。1961年,改为英东大队。1982年,改为四峰大队。1983年9月,改为四峰村。2003年,撤销四峰村,与前锋村合并成立英东村。

原德新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前峰。位于德新乡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1977年,从英东大队分出新建,始名新英大队。1982年,更名为前峰大队。1983年9月,改为前峰村。2003年,撤销前峰村,与四锋村合并成立英东村。

原白金乡辖村。因山间溪水流经境内而得名。驻地自味下村。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山溪社、勇化社、勇化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白金乡。1958年,为白金人民公社山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山溪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山溪村。2001年,并入立新村。

原白金乡辖村。以树林得名。驻地仲坪。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东北5.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白金社、勇化社、勇化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白金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白金人民公社大林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林大队。1983年10月,改为大林村。2001年,并入白金村。

白金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杨木。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北1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新社、勇新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勇新乡。1958年,为勇新人民公社杨木管理区。1961年,改为杨木大队。1983年9月,改为杨木村。1999年,属白金乡。2001年,并入勇新村。

白金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永庆。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北13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新社、勇化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勇新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勇新人民公社永庆管理区。1961年,改为永庆大队。1983年9月,改为永庆村。1999年,属白金乡。2003年,并入勇新村。

白金乡辖村。因驻地得名。驻地勇南。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北11.4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新社、勇新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勇新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勇新人民公社勇南管理区。1961年,改为勇南大队。1983年9月,改为勇南村。1999年,属白金乡。2003年,并入勇新村。

白金乡辖村。因所辖自然屯而得名。驻地中兴。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北1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勇智社、勇新社、智新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勇新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勇新人民公社涌泉管理区。1961年,改为涌泉大队。1983年9月,改为涌泉村。1999年,属白金乡。2003年,并入勇新村。

原白金乡辖村。以驻地东侧图们江得名。驻地上防川。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南2.7千米。1945年前,先后属山溪社、勇化社、勇化村。1945年11月,属勇新区。1956年,属白金乡。1958年,为白金人民公社东京管理区。1961年,改为东京大队。1971年,更名为东明大队。因重名,1982年,改为东江大队。1983年10月,改为东江村。2003年,并入白金村。

原白金乡辖村。取新建之意得名。驻地立新。位于白金乡政府驻地西2千米。1971年,从山溪、东京大队分出新建。1983年10月,改为立新村。2003年,并入白金村。

三、社区

原安民街道辖综合性社区。位于安民街道驻地东北部。以辖区内原站前居委会名称得名。2001年,撤销迎春、丹凤、站前居委会,成立站前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并入文化社区。

原安民街道辖综合性社区。位于安民街道驻地东北部。以辖区内原健康居委会名称得名。2001年,撤销井源、健康居委会,成立健康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并入六道河社区。

原安民街道辖综合性社区。位于安民街道驻地东部。以辖区内原吉南居委会名称得名。2001年,撤销吉南、合成居委会,成立吉南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并入吉明社区。

原安民街道辖综合性社区。位于安民街道驻地东部。以辖区内原吉安、龙南居委会名称中取“吉”“龙”二字而得名。2001年,撤销吉安、龙南、水源居委会,成立吉龙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撤销吉龙社区,东南路以北并入升龙社区,其余区域并入东山社区。

原龙门街道辖综合性社区。位于龙门街道驻地西北部。以辖区内原三峰洞居委会名称得名。2001年,撤销三峰洞居委会,成立三峰洞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并入龙池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