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果蝇基因控制两性行为行为差异

果蝇基因控制两性行为行为差异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性除了外表的性征差异,在行为上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的。这说明负责雄蝇求偶行为的神经环路,在发育阶段已经构建完善,因此该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研究发现,性别决定信号通路中的另一个末端基因fru,控制了果蝇的本能求偶行为。在基因层面上,fruM完全缺失的雄蝇丧失了本能求偶行为,而fruM部分缺失的果蝇,经常表现出雄性与雄性之间的求偶。在人为改造雌蝇的fru基因基础上,使FRUM表达于雌蝇的神经系统,则本来不会求偶的雌蝇也会求偶了。

果蝇基因控制两性行为行为差异

两性除了外表的性征差异,在行为上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在果蝇求偶行为中,只有雄性果蝇会表现求偶,这包括追踪雌蝇,用前腿轻触雌蝇的腹部,伸展单侧翅膀并通过振翅发出特定频率的求偶歌,舔雌蝇的生殖器,弯曲腹部并尝试交配等。而雌蝇则通过判断雄蝇求偶的质量(比如求偶歌的频率、强度等),决定是否接受雄蝇并与之交配。

雄性果蝇的求偶行为是一种本能。当把雌雄果蝇从胚胎开始就孤立饲养至成蝇(25℃时约10天即可羽化为成蝇),性成熟(羽化后2天左右)后把雌雄果蝇放置在一起检测其求偶行为,很多雄蝇在一分钟不到即可开始向雌蝇求偶,并且表现出以上提到的所有求偶步骤。这说明负责雄蝇求偶行为的神经环路,在发育阶段已经构建完善,因此该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研究发现,性别决定信号通路中的另一个末端基因fru,控制了果蝇的本能求偶行为。

“恋爱”中的果蝇(陈果 图)

fru基因与果蝇求偶行为(www.xing528.com)

(a)人为失活雄蝇fru神经元,使雄蝇丧失对雌蝇的求偶行为;(b)人为激活fru神经元后,雄蝇会在没有求偶对象的情况下表现求偶,表明fru神经元的活性直接调控了雄蝇求偶行为的开与关;(c)多只fru突变体雄蝇表现出相互求偶的行为。(潘玉峰实验室 供图)

由于可变剪接,fru在雄蝇中生成了雄性特异的FRUM蛋白,而在雌蝇中未生成有功能的蛋白质。FRUM表达在约1 500个神经元(约占果蝇神经系统1.5%)中,包括了参与求偶行为的几乎所有感觉系统(视觉、嗅觉、味觉等),以及大量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了一个从感觉输入到运动输出的完整神经环路。

当人为失活所有fruM神经元时,雄蝇对雌蝇会“熟视无睹”,不再表现任何求偶行为。而当人为持续激活fruM神经元时,孤立的雄蝇会在没有任何求偶对象的环境中“被迫”表现所有求偶步骤,包括射精,直至精疲力竭,进而死亡。

在基因层面上,fruM完全缺失的雄蝇丧失了本能求偶行为,而fruM部分缺失的果蝇,经常表现出雄性与雄性之间的求偶。在人为改造雌蝇的fru基因(比如敲掉TRA与其结合的位点)基础上,使FRUM表达于雌蝇的神经系统,则本来不会求偶的雌蝇也会求偶了(这些雌蝇尚不能完成某些求偶步骤,比如弯曲腹部尝试交配)。

像dsx控制果蝇的性别发育开关一样,fru控制着果蝇的求偶行为开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