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镀银镀层延长金属使用寿命且美观,银是闪耀月亮般的贵金属

镀银镀层延长金属使用寿命且美观,银是闪耀月亮般的贵金属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梵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银的导电本领,在金属中数第一。据研究,这是由于有极少量的银以银离子的形式溶于水。银与金一样,也是金属中的“贵族”,被称为“贵金属”,过去只被用作货币与制作装饰品。在一些容易锈蚀的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美观。因为照相纸、胶卷上涂着的感光剂,都是银的化合物——氯化银或溴化银。银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银。

镀银镀层延长金属使用寿命且美观,银是闪耀月亮般的贵金属

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梵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鱼银耳、银幕等。

我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尚书·禹贡》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便发现了银。在大自然中,银常以纯银的形式存在,人们便曾找到一块重达13.5吨的纯银!另外,也有银以氯化物与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铅、铜、锑、砷等矿石共生在一起

银的导电本领,在金属中数第一。一些袖珍无线电设备中用银做导线。银也很富有延展性。

我国内蒙古一带的牧民,常用银碗盛马奶,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酸。据研究,这是由于有极少量的银以银离子的形式溶于水。银离子能杀菌,每升水中只消含有一千亿分之二克的银离子,便足以使大多数细菌死亡。古埃及人在2000多年前,便已知道把银片覆盖在伤口上,进行杀菌。现代,人们用银丝织成银“纱布”,包扎伤口,用来医治某些皮肤创伤或难治的溃疡。

银不会与氧气直接化合,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奇怪的是,1902年2月,在拉丁美洲古巴附近的马提尼岛上,银器在几天之内都发黑了。后来查明,原来火山爆发了,火山气中含有少量硫化氢,它与银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平常,空气中也含有微量的硫化氢,因此,银器在空气中放久了,表面也会渐渐变暗,发黑。另外,空气中夹杂着微量的臭氧,它也能和银直接作用,生成黑色的氧化银。正因为这样,古代的银器到了现在,表面不像古金器那么明亮。不过,含有30%钯的银钯合金,遇硫化氢不发黑,常被用来制作假牙及装饰品。

银在稀盐酸稀硫酸中,不会被腐蚀。但是,热的浓硫酸、浓盐酸能溶解银。至于硝酸,更能溶解银。不过,银能耐碱,所以在化学实验室中,熔融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时,常用银坩埚。(www.xing528.com)

银与金一样,也是金属中的“贵族”,被称为“贵金属”,过去只被用作货币与制作装饰品。现在,银在工业上有了三项重要的用途:电镀、制镜与摄影

在一些容易锈蚀的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美观。镀银时,以银为正极,工件为负极,不过,不能直接用硝酸银溶液作为电解液,因为这样银离子的浓度太高,电镀速度快,银沉积快,镀上去的银很松,容易成片脱落。一般在电解液中加入氰化物,由于氰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络合物,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降低了负极银的沉积速度,提高了电镀质量。随着银的析出,电解液中银离子浓度下降,这时银氰络离子不断解离,源源不断地把银离子输送到溶液中,使溶液中的银离子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不过,氰化物剧毒,是个很大缺点。

玻璃镜银光闪闪,那背面也均匀地镀着一层银。不过,这银可不是用电镀法镀上去的,而是用“银镜反应”镀上去的:把硝酸银的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倒在一起,葡萄糖是一种还原剂(现在制镜厂也有用甲醛、氯化亚铁做还原剂),它能把硝酸银中的银还原成金属银,沉淀在玻璃上,于是便制成了镜子。热水瓶胆也银光闪闪,同样是镀了银。

银在制造摄影用感光材料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照相纸、胶卷上涂着的感光剂,都是银的化合物——氯化银或溴化银。这些银化合物对光很敏感。一受光照,它们马上分解了。光线强的地方分解得多,光线弱的地方分解得少。不过,这时的“像”还只是隐约可见,必须经过显影,才使它明朗化并稳定下来。显影后,再经过定影,去掉底片上未感光的多余的氯化银或溴化银。底片上的像,与实景相反,叫作负片——光线强的地方,氯化银或溴化银分解得多,黑色深(底片上黑色的东西就是极细的金属银),而光线弱的地方反而显得白一些。在洗照片时,相片的黑白与负片相反,于是便与实景的色调一致了。现代摄影技术已能在微弱的火柴光下,在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秒中拍出非常清晰的照片。在数码摄影兴起之前,全世界每年用于电影与摄影事业的银,已达150吨。

银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银。在医疗上,常用硝酸银的水溶液做眼药水,因为银离子能强烈地杀死病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