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钢琴无旋律伴奏的较复杂方法

现代钢琴无旋律伴奏的较复杂方法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较复杂的无旋律伴奏编配主要是依靠和声、复调、织体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譬如用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复调性织体一般采用一个与歌唱旋律形成对比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新旋律,或者伴奏中所出现的歌唱旋律与歌声不同时出现,使两者构成模仿复调的关系。中国歌曲《猜调》和《唱支山歌给党听》则分别采用了模仿复调和支声复调的手法进行伴奏。

现代钢琴无旋律伴奏的较复杂方法

较复杂的无旋律伴奏编配主要是依靠和声复调、织体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譬如用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有时将不同类型的伴奏音型相结合,演变成一种新的伴奏音型,从而增加了音乐表现力。

(一)两层次织体

谱例3-2-29:列露斯塔普词,舒伯特曲《小夜曲》

两层次的织体伴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即低音加和弦。舒伯特的这首《小夜曲》是他的《天鹅之歌》中的第四首,钢琴伴奏将密集排列的和弦以半分解形式先后奏出,和弦均匀地上下回转,好似用拨弦乐器弹奏出委婉的声音。

(二)三层次织体

所谓三层次的织体,是指伴奏部分包含有三个声部层次,相比两层次的织体伴奏而言,叠加了一层织体,从而使得和声音响在纵向结合及横向的运动规律上更富于立体化、多样化。常用伴奏音型如下:

谱例3-2-30:

谱例3-2-31:施光南曲《吐鲁番葡萄熟了》

典型的三层次织体在无旋律的伴奏中表现为,低音声部一般较为独立,上方两个层次可组成各种织体表现形式,如《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钢琴伴奏就运用了三个层次的织体来表现一种较宏大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感。在施光南的《风萧瑟》(歌剧《伤逝》)中,也大量运用了三层次的织体伴奏,如“秋风啊,请你告诉我……”借用三层次织体形象地刻画了“凋零的秋叶”音型并表现出对苦难的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索。在艺术歌曲《岁月悠悠》中还使用了和弦式的三层次无旋律伴奏织体:

谱例3-2-32:宋苏轼词,周家声曲《水调歌头》(www.xing528.com)

(三)四层次织体

包含有四个层次的织体形式,由于声部重叠,因此音响效果较为丰满,如同管弦乐队中的全奏,音响平衡,气势宏大。

谱例3-2-33:陕甘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这首歌曲的伴奏手法不带主旋律,处于织体的最上方一层和弦直接衬托着歌唱旋律,中间两层是和弦式音型的重叠,最下方一层是低音的进行。

(四)复调性织体

按照复调音乐的思维(即多声思维)来编配钢琴伴奏,可以使音乐产生新的情趣,音乐形象的发展更为丰富,并能增加音响的内在动力。复调性织体一般采用一个与歌唱旋律形成对比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新旋律,或者伴奏中所出现的歌唱旋律与歌声不同时出现,使两者构成模仿复调的关系。这是一种艺术性较高的伴奏形式,它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作用,甚至能获得歌声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它是一种细腻的表现手法,一般更多应用于艺术歌曲的伴奏中。

谱例3-2-34:舒伯特曲《老艺人》

《老艺人》描写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艺人的悲惨生活,伴奏自始至终在低音部贯穿了主、属双持续音的长音音型,这一方面是模仿八音琴简单的和声,另一方面也利用这个五度音程的空旷音响,烘托了黑暗而阴沉的气氛,在这个背景上,伴奏中出现的单音旋律与歌声形成呼应,表现了老艺人摇着八音琴乞讨时的凄凉场面。整个伴奏手法简洁,材料精炼,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再如艺术歌曲《丁香花》也使用了对比复调的手法,织体清新、秀丽,描绘出恬静的大自然美景,给人以甜美、舒展的感受。

中国歌曲《猜调》和《唱支山歌给党听》则分别采用了模仿复调和支声复调的手法进行伴奏。因此,我们可以在无旋律的钢琴艺术指导伴奏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意识,用复调性思维来编配钢琴伴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