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林青龙寺:青浦最负盛名地名故事

禅林青龙寺:青浦最负盛名地名故事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建寺成风,信徒甚众,其中以青龙寺最为著名。而青龙寺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也最负盛名。历代青龙寺曾多次修缮。当时青龙寺占地60余亩,建筑宏伟,寺田450亩。1959年3月,青龙寺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塔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起青龙寺恢复开放。目前香火旺盛,梵音不绝,金辉玉粲,古刹重光又成为名闻遐迩的寺院。

禅林青龙寺:青浦最负盛名地名故事

古寺山门

据史料载,佛教传入青浦地区始于隋,兴于唐。当时建寺成风,信徒甚众,其中以青龙寺最为著名。

唐宋时期青龙镇为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又是繁华的商贸大镇。镇上“事佛尤谨,故其重楹复殿,观雉相望,鼓钟梵呗,声不绝顷”,共建有七塔十三寺,更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而青龙寺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也最负盛名。

该寺坐落于青龙镇南部(今白鹤镇青龙村),因而俗称“青龙寺”“南寺”。唐天宝二年(743年)始建,时名“报德寺”。至长庆年间在东南侧兴建了青龙塔。宋时该寺更名为“隆福寺”,塔也遂称“隆福寺塔”。

历代青龙寺曾多次修缮。北宋庆历二年(1041年)、庆历八年两度重修。元大德三年(1299年)、致和元年(1328年)、至正三年(1343年),青龙镇人、著名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其子贤德、孙士质三代相继捐资修葺;明天启四年(1624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席端樊和席本桢等捐资修缮宝塔。

清顺治元年(1644年)始历经数十年,百愚、寒松操两位大师率众重建了大雄宝殿地藏殿、方丈殿、韦驮殿、玉树轩、普同塔、揖秀堂、且歇堂等。当时青龙寺占地60余亩,建筑宏伟,寺田450亩。从此,“朱甍碧瓦,辉映南翔,圣像镕金,舆梁跨水”,重现了昔日的荣光。康熙七年(1688年)《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记载了当时的修建情况。康熙五十四年康熙皇帝南巡,途经青龙镇时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一尊、紫衣袈裟一袭等,成为镇寺之宝。

嘉庆三年(1798年)青龙寺不幸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至道光八年(1828年)开始,由住持光公、监院澄参募资逐渐修复护法殿、尊天殿、大悲阁、下院庵、西水庵、报本堂、澄怀堂、文觉堂等,大雄宝殿也于道光十一年得以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惨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仅存大雄宝殿、观音殿及“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两块石碑。(www.xing528.com)

旧时,除举行佛诞等重大活动外,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青龙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远近的香客信徒接踵而至前来烧香赶集,成为一大风景

唐宋时期青龙寺的原貌已不可知,但巍巍青龙残塔仍然耸立,像一位老者娓娓地诉说着青龙寺和青龙镇的故事。古时登塔揽胜,青龙镇繁华市井,海潮汹涌澎湃,风帆海舶点点,一览无余。青龙塔也是当时船舶行驶入港的航标。如今经历千年风雨变成孤身残塔,成为青龙镇的唯一见证者。该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原有腰檐,平座栏杆,顶上有塔刹,外呈八角形,内有方室。原高达41.5米,现高为29.9米,直径6.6米。塔顶因过度倾斜,1954年7月铸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塔刹铜葫芦台风吹倒,现珍藏于青浦博物馆。1992年,市文物管理部门邀请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成功地对塔进行了纠偏和加固。

1959年3月,青龙寺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塔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起青龙寺恢复开放。1997年开始修复,在监院光云法师等努力下,大雄宝殿、斋堂、山门、观音殿、天王殿等陆续重建。光云又善书,寺内额、联多出其手。寺内供奉着一尊身高5.6米、重达120吨的缅甸玉卧佛和三尊高3.6米、重24吨的缅甸玉释迦牟尼,和药师、阿弥陀诸佛以及其他众神。目前香火旺盛,梵音不绝,金辉玉粲,古刹重光又成为名闻遐迩的寺院。

(王辉)

青龙塔与青龙寺

大雄宝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