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成熟防御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成熟防御机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应对应激情境的自我保护,也为我们自身构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与缓冲带。心理防御机制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缓冲心理挫折时,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则表现出退缩、冷漠、逃避的倾向。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压抑当一个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一些情感、冲动或者记忆的时候,可能会将这些东西“遗忘”,这样就不会感到焦虑和痛苦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成熟防御机制

(一)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人处于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应对应激情境的自我保护,也为我们自身构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与缓冲带。心理防御机制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缓冲心理挫折时,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则表现出退缩、冷漠、逃避的倾向。虽然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但从长远看,会阻碍个体面对现实,更影响人的健康发展。

(二)常见的主要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有很多,有学者总结了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甚至应用的并没有那么多。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压抑

当一个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一些情感、冲动或者记忆的时候,可能会将这些东西“遗忘”,这样就不会感到焦虑和痛苦了。但是,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冲动或者记忆并不是真的不存在了,只是一个人为了避免产生心理冲突,降低焦虑,将它们压抑到了潜意识里。事实上,它们往往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显示其存在,如口误、笔误、酒后吐真言等。

2.合理化

当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对现实进行歪曲时所使用的策略就是合理化。如阿Q被欺负不敢还手时说“儿子打老子”。合理化策略主要包括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和推诿。

(1)酸葡萄效应。酸葡萄效应指的是将自己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坏的,简单地说就是只要不是自己的就都不是好的。比如,自己运动能力比较差,为了保持自尊说那些在体育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说那些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是书呆子、死脑筋。

(2)甜柠檬效应。甜柠檬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好的,也许东西本身并没有那么出众,但因为是自己的,所以就大加颂扬。比如,自己眼睛小就说是聚光有神,自己长得胖却说身材丰满。

(3)推诿。俗称找借口,是指因为害怕受到责备、嘲笑,或者为了减轻心理上的内疚感,而将事情的起因推到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或者可以原谅的主观因素上。比如古语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反向形成

一些人拼命地压抑那些自己无法接纳的观念、想法和情感,害怕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但正是由于过度压抑,结果往往会以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反向形成。它也包括一个人为了控制自己无法满足的欲望和冲动而表现出的相反的行为。比如,明明很讨厌一个人,但在见到对方时却表现得十分热情,甚至热情到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明明喜欢一个人,但见到对方的时候却爱答不理,有时候还会出言挤兑对方。

区分真实的情感和反向形成的情感的标准就是行为表现是否过分,即行为表现是否超出其本应该有的程度。比如,跟一个人没有那么亲密,却表现得异常亲热,自己都觉得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反向形成的作用,是不是因为自己心理对这个人有极大意见或者非常讨厌他而刻意压抑的结果。

4.投射

有时候人们难以接受自己的一些想法、情感、欲望及自身的某些特征,就将它们转移到别人身上,或者认为别人也是如此,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免于焦虑不安。例如,一个渴望获得别人关注的人,可能会向别人述说老是有人在看他,其实是他一直在注意别人;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为了避免内心产生愧疚感,就说“大家都这样,又不只我一个”。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投射的世界里面的,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我觉得事情应该就是这样的”“× ×就是那样的人”……我们用自己的想法揣度着世界、揣度着别人,这样有助于我们处理事情、理解他人。但是,因为我们不是他人,所以这种投射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们无法确知别人是不是真的如此。

5.认同

认同也叫作同一化,或者仿同,是指一个人为了缓解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目标所带来的焦虑,或者为了适应环境和角色等而无意识地去模仿他人的特点,并将之当作自己的特点,以在心理上达到一种满足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模仿的他人往往是自己敬重或者喜欢的人。例如,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的获得,通常男孩儿是通过对父亲的认同而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女孩儿则是通过对母亲的认同而习得了一个女人应该怎样行事。又如,青春期的孩子喜欢某个电影明星或者影视角色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对方的一些行为或者特征,以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心理上的满足感。

6.退行

一些人在遇到较大的打击或挫折的时候会以一种非常幼稚的行为进行反应,这就是退行。例如,忽闻亲人离世时,有的人可能会一下子呆住,不知所措,只知道哭泣;一个中年妇女在大街上跟人吵架,吵着吵着突然躺在地上像小孩子一样撒泼;《天龙八部》中的老顽童周伯通的很多孩童式的行为,也属于退行的表现。

7.抵消

抵消是指人们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之后,为了弥补内心的缺失感、愧疚感、罪恶感等情感,可能会进行一些象征性的活动,或者仪式性的动作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降低紧张、焦虑的情绪。研究表明,类似于基督教的洗礼,通过洗礼可以使人们内心中的罪恶感减轻。简单地说,抵消就是一个人犯了错,可以通过一些象征性或者仪式性的活动让自己的内心感觉好一点。例如学生考试没考好,心里边觉得对不起爸妈、让他们失望了,回家之后拼命帮爸妈干活,这样做之后心里似乎好过了一些。

8.补偿

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具有先天的或者难以弥补的后天不足时,他可能会感到焦虑、心里不平衡,甚至产生自卑。为了缓解心理上的焦虑、获得内心的平衡、弥补自卑,个体可能会通过其他方面的卓越表现来补偿自身的不足。在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学业上的成绩不理想,转而发展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网络,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的表现。

9.升华

个体将遇到挫折或者愿望无法满足时产生的愤怒、不甘等情绪,以外部世界能够接受的有利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因此而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成就,这就是升华,即通常所说的“化悲痛为力量”。

歌德在年少的时候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子,却遭到对方的拒绝,最后成就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曹雪芹数十年的辛酸泪化成了《红楼梦》;旧中国的动荡和混乱造就了文学巨匠鲁迅。生活的苦难和磨砺让人内心痛苦,却也给人走向成功的动力。当人们将苦难与悲痛化作前进的动力时,不仅可以宣泄和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也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实现

10.幽默

有些人在遇到让人尴尬或者难堪的情境时,会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化解这种局面。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即幽默。幽默不是对问题的回避,而是直面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既不伤害别人,又能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使处在情境中的人获得愉快的体验。(www.xing528.com)

据传苏格拉底的老婆脾气非常暴躁,而且素来是不分场合地爆发,有一次竟然在苏格拉底会客的时候当着客人的面跟苏格拉底大吵大闹。但是苏格拉底却非常淡定地笑道:“好大的雷霆呀!”客人走的时候苏格拉底出来送客,他的老婆更过分地将一盆凉水直接泼到苏格拉底头上,苏格拉底依然淡定,笑道:“我就知道,雷霆过后必有倾盆!”苏格拉底的一番幽默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而且据说他的老婆还因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下决心改掉自己的暴脾气。

拓展阅读

狐狸与葡萄

果园中的葡萄熟了,住在附近的狐狸们经不住诱惑纷纷来到葡萄架下打起吃葡萄的念头。

第一只狐狸发现葡萄架比它的个头高出很多,它根本够不到葡萄,但又不愿放弃这难得的机会,于是它就站在葡萄架下苦思冥想。就在它努力想办法的时候发现葡萄架旁有个梯子,农夫曾经用过它。于是,它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葡萄架顺利地吃到了葡萄。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直面问题,不逃避,然后解决问题。

第二只狐狸也发现了身高的问题,它想了想,觉得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又不好吃,倒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这是“酸葡萄效应”。

第三只狐狸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深受启发。当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时便暗暗对自己说:只要我努力不断向上跳,一定能够成功吃到葡萄。结果它越跳越低,最终在葡萄架下累死。这是“固着”。

第四只狐狸一看葡萄架竟然比自己还高,恼羞成怒,一边使劲儿撕咬葡萄藤蔓,一边叫道:“不让我吃我就咬断你,看我到底能不能吃到!”结果让农夫发现,它也被拍死了。这是“付诸行动”。

第五只狐狸发现以自己的身高根本无法吃到葡萄,于是满地打滚、痛哭不止,还边哭边叫:“我就要吃葡萄,我就要吃葡萄!”这是“退”行。

第六只狐狸看着葡萄架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那我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这是“合理化”。

第七只狐狸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内心顿时一片灰暗,感慨自己连近在眼前的葡萄都吃不到,真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这一下心情更不好了,最后郁郁而终。这是“抑有”。

第八只狐狸绞尽脑汁用了无数方法也没能吃到葡萄,在它听到别的狐狸吃到葡萄的消息时,一怒之下撞死在葡萄架上。这只狐狸因比较而心生不满,即生活中常见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九只狐狸发现自己够不到葡萄,但它听说柠檬的味道可能跟葡萄差不多,心想:吃不到葡萄那我就吃柠檬吧,反正味道也差不多。于是它满心欢喜地去寻找柠檬了。这是“替代”。

第十只狐狸发现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是无法吃到葡萄的,于是它决定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如愿以偿。这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

第十一只狐狸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它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它将几个同伴骗到葡萄架下打晕,然后踩着它们的身体吃到了葡萄。这是“损人利己”的问题解决方式。

第十二只狐狸是个漂亮的狐狸美女。它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的,于是找了个聪明的男朋友,它的男朋友就是那只学会使用梯子的狐狸,这样它也吃到了葡萄。这是“补偿”。

第十三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对葡萄架心生不满,于是怪罪起葡萄架来,说这个葡萄架太好高骛远了,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漂亮。发泄完后,它平静地离开了。这是“抵消”。

第十四只狐狸发现自己无法吃到向往已久的葡萄,又看了看落在地上已经腐烂的葡萄和别的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做呕吐状道:“真恶心,哪只狐狸能吃这种东西呢?”这是“反向形成”。

第十五只狐狸看到自己摘不到葡萄也愤懑不已,但回到家奋笔疾书,最后出版了本惊世巨著《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这是“升华”。

第十六只狐狸发现吃不到葡萄后,心中焦虑不已,经常胃疼,消化不良。这是“转化”。

第十七只狐狸看了看高高的葡萄架说:“不就是葡萄吗,有什么了不起?我爷爷就吃到过,所以我也一样行!”这是“认同”。

第十八只狐狸看着葡萄架心想: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那我们何不集中力量一起摘葡萄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搭成狐狸梯,最终大家都吃到了葡萄。这只狐狸采取的是“合作”的问题应对方式。

第十九只狐狸在葡萄架下转了一圈,对它的同伴说道:“你一定特想吃葡萄!我就不一样,我一点儿也不想吃。”这是“投射”。

第二十只狐狸低着头从葡萄架下走过,边走边嘟囔:“没看见!没看见!我什么也没看见!葡萄一点儿也不好吃,我也不爱吃葡萄。”这是“否认”。

(三)善用心理防御机制

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时,或者心中的愿望、想法、冲动等得不到满足时,会本能地动用心理防御机制,为自己在心中筑起一道防线,以免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然而,心理防御机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心理上的痛苦和焦虑,却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相反,大多数的防御机制都使人回避问题本身。因此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不可以过当,更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困境和打击的时候所使用的主要应对方式。

另外,与人们心理发展的程度相对应,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儿童式的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和成熟的防御机制。儿童式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歪曲、退行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投射、抵消、认同等;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合理化、反向形成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补偿、抑制、升华、幽默等。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越成熟,越倾向于不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或者使用更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大学生适应挫折、化解困境,利于他们的成长;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有时会使当事人在一种自我欺骗中与现实环境脱节,降低适应能力,形成一些恶习,埋下心理病患的种子,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增强自己的耐挫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