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广福公馆:闽粤移民见证台湾民俗与旅游

金广福公馆:闽粤移民见证台湾民俗与旅游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成立了“金广福义联扮社”。“金广福义联扮社”由姜秀峦领导,在姜秀峦宅的对面建起馆舍,即“金广福公馆”,至今犹存。最近,台湾当局已把金广福公馆列入台湾省一级古迹,予以保护。“金广福公馆”对面的姜秀峦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粤式三合院。姜秀峦的后裔姜绍祖挺身而出,组织民军,以“金广福公馆”为总部,与日军展开殊死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金广福公馆:闽粤移民见证台湾民俗与旅游

竹东镇西,五指山北,是新竹县著名的“古迹乡”北埔所在地。北埔乡是广东客家人聚居之地。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粤籍首领姜秀峦从芍林迁至北埔定居,当时北埔名叫“大隘兴庄”,尚未开发。两年后,淡水厅同知李嗣业力倡开疆,谕令姜秀峦和周邦正(闽籍)向粤、闽两籍绅商集资,合股成立开发山区的“垦号”。当时成立了“金广福义联扮社”。其中“金”代表官方,“广”代表粤民,“福”代表闽人。该垦号以大隘兴庄为据点,垦区包括南隘、双坑、大崎等已部分开发的十个隘,又包括未开发的峨眉、宝山等山区,范围广大,几乎包括今新竹县横山以南的全部地区。“金广福义联扮社”由姜秀峦领导,在姜秀峦宅的对面建起馆舍,即“金广福公馆”,至今犹存。当时建“金广福公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多就地取材,黑瓦白墙配上灰色山石,显露出简朴粗犷之美。该馆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风雨,虽已残破不堪,正厅门上的金广福匾额却仍保存完好。匾为木制,长方形,木框雕花,板上刻有“义联扮社”四个大字,笔法朴拙刚劲。游人仿佛可以从那几个大字中看到粤、闽拓台先民在乱山丛中一锄一锹地开垦荒地的劳动情景。由此而产生对开发宝岛的先行者们的无限敬意。最近,台湾当局已把金广福公馆列入台湾省一级古迹,予以保护。

“金广福公馆”对面的姜秀峦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粤式三合院。院两侧有外护龙(厢房),中间有山门,外面围墙则为石建。这座百年古屋至今仍由姜氏子孙管理、居住。宅后小山下是姜秀峦墓,墓园颇宏大。(www.xing528.com)

村东有林木苍郁的小山,春来柳暗花明,夏至瓜香果美。1933年,为纪念北埔开发一百年,村民在此举行隆重祭典。后来(1937年)把这小山命名为“秀峦山”,并建立“北埔开辟百年纪念碑”和“秀峦公园”。为纪念开拓北埔的另一首领周邦正,还划出北埔街后的一片地,命名为“邦正园”。北埔在台湾人民反帝斗争史上也写下了光荣的一页,最壮烈的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割台时发生的“北埔事件”。当时距北埔开辟只有60年,日本殖民者妄图掠夺北埔民众辛勤劳动的成果。姜秀峦的后裔姜绍祖挺身而出,组织民军,以“金广福公馆”为总部,与日军展开殊死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姜绍祖及大多数民军壮烈牺牲。这件震惊日军的大事,史书称“北埔事件”,至今人们每到北埔,犹念念不忘先烈之英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