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粤通衢古道,见证客家南迁历史

闽粤通衢古道,见证客家南迁历史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闽粤通衢”门楼是客家人中转、南迁的见证物,位于老县城城北。自唐宋以来,廓头街是官方驿道,也是客家先民通过石城东进福建、南下广东的必经之地。“闽粤通衢”路口在明万历年间建有雄伟的镇武楼,旧称“元帝阁”。楼门额上石勒的“闽粤通衢”四个大字,至今清晰可见。镇武楼(重修)“闽粤通衢”门额廓头街与县城北门相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长约2.5千米,宽2至3米,为鹅卵石铺砌而成。说说“闽粤通衢”的含义。

闽粤通衢古道,见证客家南迁历史

“闽粤通衢”(qú,大路)门楼是客家人中转、南迁的见证物,位于老县城城北。其主体是今琴江镇兴隆村廓头古街。自唐宋以来,廓头街是官方驿道,也是客家先民通过石城东进福建、南下广东的必经之地。

“闽粤通衢”路口在明万历年间建有雄伟的镇武楼,旧称“元帝阁”。楼门额上石勒的“闽粤通衢”四个大字,至今清晰可见。镇武楼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城楼,为城垣外廓,是镇守石城北关的重要防御设施,因此又被称为“敌楼”“箭楼”。楼内通长12米,上建阁楼、瞭望窗,下跨孔道,底层青砖砌就,二层和三层为木板,高十余米,气势雄壮,阁中还供奉有玄天上帝神像。

镇武楼(重修)

“闽粤通衢”门额(www.xing528.com)

廓头街与县城北门相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长约2.5千米,宽2至3米,为鹅卵石铺砌而成。廓头街顺琴江水南北通向,分上、中、下三个街段,各街段都挖有古水井,供街民生活之用。自唐宋以来,这里一直是客家人南迁通往广东、福建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客商、车夫、挑夫等进了廓头古街都要落脚歇息。街道两旁房屋为明清民国店铺,共两百多间,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前面经商、后面居家,临街搭一米高左右的柜台。另有跨街而建的骑楼,森严雄伟的宗族祠堂,古老肃静的客家民居,一路排列,点缀着三口宋明修建的古井,整体感觉古朴沧桑,幽静绵长。

说说“闽粤通衢”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