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潭:台湾的民俗旅游胜地

龙潭:台湾的民俗旅游胜地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潭,地处桃园台地极东,因有一天然湖而得名。桃园台地时常干旱,龙潭具有调节功能,遂成为灌溉中心。因祈雨灵验,遂改称“灵潭埤”,又因有龙居住,干脆改为“龙潭埤”,后改为“龙潭”。义军神出鬼没,不断骚扰日军,日军不得已全面扫荡。当时被逮捕的义军有73人,皆在镇郊被砍头。龙潭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大部分来自广东梅县一带。此地的气候土质很适宜种茶,龙潭的茶叶享有盛名。

龙潭:台湾的民俗旅游胜地

龙潭,地处桃园台地极东,因有一天然湖而得名。桃园台地时常干旱,龙潭具有调节功能,遂成为灌溉中心。早年潭内盛产菱角。因此称为“菱潭埤”。有一年大旱灾,眼见潭水快干了,百姓恐慌,集体围在潭畔祈求老天降雨。老天被他们虔诚的心所感动,顿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一条黄龙从潭中冉冉升空。因祈雨灵验,遂改称“灵潭埤”,又因有龙居住,干脆改为“龙潭埤”,后改为“龙潭”。

后来,潭中填土为岛筹建一座雄伟的南天宫,底层供奉武圣关公,二楼为观音菩萨,三楼为玉皇大帝

古人敬重文字,凡是字纸均不得乱弃,必集中烧毁,让其“升天”,可谓“过化成神”,清光绪元年,百姓在龙潭近郊半里处、埔心公路边建有“字纸亭”(即圣迹亭)一座,专供焚化子纸用。建筑雕刻别具一格,亭上有石刻对联:“文章到十分火候,笔墨走百丈银澜。”随着时代进步,纸屑烧不胜烧,字纸亭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每逢年节,百姓便备三牲来这里祭拜,原来烧“字纸”的现在改烧“金”(纸钱),同样是纸,意思迥然不同。距此亭约300米处,有73座公墓。这有个不寻常的故事。当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日军曾沿铁路南下新竹,各地农民百姓自动组织“义军”抵抗。义军神出鬼没,不断骚扰日军,日军不得已全面扫荡。当时埔心(昔称安平镇)抵抗最剧烈。义军首领龙潭人胡必锦,以一四周长满刺竹的民宅为根据地顽强作战,民宅门口还设土炮一门。日军屡攻不克,只好由台北调下一支精锐部队围攻,日军的大炮将该民宅的水井炸毁,义军水源断绝,不得已趁夜撤退到龙潭。日军追杀至此,双方死伤惨重。到底义军的土炮鸟枪抵不过日军的洋枪洋炮,起义失败。当时被逮捕的义军有73人,皆在镇郊被砍头。后来当地百姓将他们的遗骨收埋,所以有了现在的73座公墓。(www.xing528.com)

龙潭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大部分来自广东梅县一带。这里人文荟萃,系“诗书之乡”。此地的气候土质很适宜种茶,龙潭的茶叶享有盛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