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潭乡学:龙潭乡成华客家盛事

龙潭乡学:龙潭乡成华客家盛事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东山五场”中第一大场的龙潭乡,在嘉庆二年正式成立龙潭乡学,成为龙潭乡的一大盛事。嘉庆年间,龙潭乡的布政使林俊在川已久,留心民疾,其在政期间,极力倡导崇文兴教。创办乡学的事情得到了有效的资金支持与民众支持。龙潭乡学,作为由各个宗族捐资创办的学堂,属于民办性质,所以各大宗族都捐赠部分土地物资给学堂,用于支撑学堂的各种开支和费用。

龙潭乡学:龙潭乡成华客家盛事

作为“东山五场”中第一大场的龙潭乡,在嘉庆二年(1797)正式成立龙潭乡学,成为龙潭乡的一大盛事。对于当地的客家人来说,这是一件期盼已久的事。

客家人自古以来都把耕读传家作为家中首要之事,因为他们有着“衣食致富,靠力田行商;成才扬名,须习字读书。唯有读书,方可明智为事;唯有读书,方能走上达官仕途”的理念。所以,努力耕读,最终才能光宗耀祖。这是客家人从古至今一直坚持的事情。

嘉庆二年之前,成都县及华阳县地区已经有许多以教为本的私塾在进行授课,龙潭寺距离当时的成都县城有十多公里,想要送孩子进城读书实非易事。家境稍微好一点的,会请先生到家里或者祠堂授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学八股文等;而家境贫寒者,只有靠识字的父母或者阿公阿婆;更多的贫苦人群根本没有任何条件可读书习字。

嘉庆年间,龙潭乡的布政使林俊在川已久,留心民疾,其在政期间,极力倡导崇文兴教。后在县令徐念高的主持下,召集客家各宗族的族长开会,商量办学的事宜。

听说要在场镇上集体办学,各个宗族都很乐意,这样一来,就不用单独花费资金请私塾先生们到祠堂里上课,在费用上可减少一笔开销,也可以与其他宗族共同分摊经费,同时还可以给其他家境贫困的客家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这无疑也是一件善事。

商讨会议结束以后,绝大多数的宗族都通过了这一决议。创办乡学的事情得到了有效的资金支持与民众支持。各宗族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将自己应该出的那一部分钱物都捐献出来,学堂统一分配,请授课先生、定教材等,经过很大努力,嘉庆二年,学堂终于正式开学

开学这天,参与支持的宗族及场镇和周边的客家人纷纷前来参加开学典礼。一群穿戴整齐的孩子在老士绅的带领下簇拥着前去迎接布政使林俊和县令徐念高,热烈欢迎他们两位前来参加开学仪式。

学校选址于龙潭寺庙中,在他们到来之前,人们已经将“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挂于殿中。吉时一到,林俊在众人的敲锣打鼓中,将手洗净,向圣人画像进献三炷礼香,接着完成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三个献礼。献礼结束后,林俊和徐念高一起带着众人向圣人画像三跪九叩,并由徐念高诵读祝文:

维先师德隆,千古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昌明之会,正礼乐乐和之时。辟雍钟鼓,咸恪荐于馨香;泮水胶庠,益致严于笾豆……[1]

自此以后,寺庙里就时常飘出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从院中传到场镇大街,成为当时客家人心中最美妙悦耳的声音。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将读书作为家中头等大事,无论经历多少困难,都竭尽全力送孩子上学。孩子们除学习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试律以外,还学习诗词歌赋、练习武术音乐启蒙等内容,尽量做到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在龙潭寺,许多宗族都单独购买有田土,所产的经济作物、粮食等,用于宗祠的各种开支。龙潭乡学,作为由各个宗族捐资创办的学堂,属于民办性质,所以各大宗族都捐赠部分土地物资给学堂,用于支撑学堂的各种开支和费用。为了鼓励孩子们努力上学,学校还设置了奖学机制和奖金,如孩子考上了秀才,即可奖励金花彩缎一匹;如果中了举人,则还会送进京会试的盘缠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

龙潭乡学,即现在的龙潭小学。在一次采访中,我无意间认识了在龙潭寺土生土长的李明英老人,她回忆其孩童时就在这所学堂读书,当时客家人都有一些关于上学的儿歌,说到兴奋之时,我请求她用客家话来一段,她有些腼腆地说因年事已高,只记得其中一部分了。身旁与她闲嗑的几位客家老人也都起哄着请求她说一段与我听听,于是她也就不好推辞地回忆了一段:

菜籽花开满地黄,细娃学生进学堂,一早就爱去,天光就下床。

读书趁年轻,莫话日子长。功名系小事,爱学存天良。先爱学礼信,作揖爱恭敬。

走路莫乱窜,见人就爱问。读书爱发狠,读了就爱认。读书把细听,写字爱端正。

第一讲善恶,第二讲报应。读书学好人,先爱学孝顺。讲话识轻重,做事爱谨慎。

李明英老人说,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家里有时也会捉襟见肘,但不管如何艰难,都不允许孩子们退学,克服一切困难读书。

当时同在一桌的白廷贵老人也回忆到,当年家里特别穷,因为父母早逝,给他的生存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小时候时常没日没夜地割草去卖,夏天雨水充足菌类开始生长时,还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捡菌子,卖掉后交学费等。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因为实在无力交付学费,连吃饭都很困难,便辍学回家,为生计而努力奔波。

白老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从小就刻苦自觉,纵使当年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也依然没有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因为具有学识,所以在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也算是苦尽甘来,逐渐走出了困境。今年已经七十三岁的他,是位退休公务人员,享受着国家的退休工资。若平时没事,就到龙潭寺正大门的风云茶社里坐坐,与老朋友们喝喝茶,聊聊天。在他的精神面貌里,完全展现着客家人坚强不屈、吃苦耐劳的品质,其儿女也是读书有成,有了稳定的家庭与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