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华客家历史-成华客家

成华客家历史-成华客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华区的大多数区域,属于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过渡的浅丘地带。现今,成华地区的客家人从行政区域上来分,青龙场、龙潭乡、保和场、圣灯寺这四个区域比较集中;而从流域上来分,沙河流域也属于客家人的聚居区,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以及外来人口的居住,使得整个客家聚居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使客家文化整体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其部分传统文化趋于消失。

成华客家历史-成华客家

成华区,作为1990年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的一个新区,位于成都市区东北部,是成都五个中心城区之一,以成都、华阳两县地名的第一个字而定名。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正好位于成都市区与东山客家聚居区的过渡地带,客家人的许多精彩故事,都与现今的这片区域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客家人及他们的祖先身上都具有勤劳、勇敢、善于迁徙的本性,其迁徙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当时人民反抗晋王朝的斗争愈演愈烈,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等也在此时乘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导致战争不断,中原动荡。大量汉人举家往南方迁徙,而这部分迁徙的人中,衣冠士族、官宦大户甚多,逐渐形成了一股南迁的潮流,这股潮流整整持续了一百七十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形成了中原汉人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举迁徙。而这次迁徙,为这部分中原人奠定了追求安定、美好生活而善于迁徙的基础。使得后面再次有了因唐朝安史之乱”后的黄巢起义、元军攻打南宋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等导致的迁徙。而他们所迁入的地方,大多数都位于崇山峻岭处,可以起到躲避战乱的作用。当然,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地势较好的地方,都属于本地土著的居住范围。所以,客家人在祖先的不断迁徙中,逐渐形成了他们独有的个性:吃苦耐劳、坚毅、勤奋等。

2018年3月的最后一天,成都下着很大的雨,非工作日的青龙场街道办事处显得有些安静。待我到达会议室时,原本以为只有一两人接受采访的主观想法,被眼前满满的一桌人彻底推翻:在当地居住的普通居民、公务员艺术家等,均来到了现场。戴庆云先生是青龙场文化站的老站长,聊起客家历史意味深长。他的回忆像一部古老的影像机,将时间拉回到20世纪50年代。

那时,整个青龙场的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5%,周边的隆兴场、保和场、圣灯寺、万年场、牛市口等,都属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就拿青龙场来说,1950年以后青龙场逐渐开始修建工厂,以农业为生的客家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将土地让出,进入浩浩荡荡的工人行业。这些工厂,除从外地引进的技术骨干、管理者等人员外,其他人都属客家人。而土地未被征占和未进入工厂的客家人,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耕种与居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青龙场逐渐被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现在的人口分布。而今,客家人依然是青龙场地区人口的主要部分,只是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入,客家人的人口占比有所减少。

现今的整个成华区,都经历过如青龙场这般的发展与变迁。而从整个成都市区以及东山客家来说,成华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情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www.xing528.com)

成华区的大多数区域,属于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过渡的浅丘地带。“湖广填四川”时,因当年清政府的政治性移民,先行前来的湖广人插占了平原上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府河、南河等流域。而随后因贫穷、逃难或利益性驱使等移民迁徙进来的客家人,所占优势就相对较少。还原当年客家人迁徙至成都平原时的人口情况,不得不说成华区成为客家人的聚居区是地理位置与文化相异使然。

纵观四川的地理、人口、民族、文化等,成都平原、龙泉山脉及其以东,绝大多数地方都被明末清初的外来移民所占据,而战乱后幸存下来的,或者归来的本地居民数量只占“湖广填四川”后四川人口的很少一部分。府河、南河、沙河等河流,贯穿成都平原,自先秦秦惠文王派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后,成都平原从民不聊生的水旱灾频发之地,逐渐变为土地肥沃的天府之国,并成为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平原的西部,为世界著名的横断山脉,相传杜宇开明两位蜀王都来自这一地带。而这一地带的居民多以土著为主,民族多元化,并有自己独立生活方式、历史文明等。先行的客家人对四川进行过整体的考察,纵使在现在四川的温江、郫县、大邑邛崃、崇州等地,都有客家人的居住,家谱上也有相应记载,但都抵不过成都平原东部地区的客家人规模,因为平原以西及以南、以北的大部分宜居之地,都已被先行而来的湖广人及少部分周边省份的人所插占,唯有平原以东的地方,还处于未开垦的荒原地带。

古老的沙河,贯穿于成华区境内。从明末清初成都县与华阳县的地图划分来看,成华区不属于当年老成都的主城区,如今比较繁华的牛市口、塔子山等地,在当年属于浅丘地带,适合开荒农耕;而沙河以内,地势却逐渐平缓,延伸向成都平原,所以,这一地带便自然而然成为客家人离成都最近的聚集居住地。因为有沙河的哺育与灌溉,勤劳的客家人将这里打造成了成都平原东区农业最发达的地方。清朝时期的沙河两岸,水车咕噜,粮田千顷,使得东山地区的部分客家人也羡慕不已。毕竟山上的土地始终还是无法与平原媲美,再加上便利的沙河水系,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平原更是占尽了优势与便利。

现今,成华地区的客家人从行政区域上来分,青龙场、龙潭乡、保和场、圣灯寺这四个区域比较集中;而从流域上来分,沙河流域也属于客家人的聚居区,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以及外来人口的居住,使得整个客家聚居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使客家文化整体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其部分传统文化趋于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