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解析:环境目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想要达到(或期望达到)的环境状况或标准。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2.D。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特有的环境管理政策,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3.D。解析: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必须遵循整体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和适应性等原则。而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
4.A。解析: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5.A。解析: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6.B。解析:环境规划的内容应包括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区划、环境目标、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等。环境调查与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
7.C。解析: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环境评价、环境预测和环境决策等方法,其中环境预测和决策是环境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两项基本活动。
8.D。解析:在环境规划中,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大体包括:费用效益(效果)分析、数学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三种基本类型。
9.B。解析:目前,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数学规划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以及动态规划等。
10.C。
11.A。解析: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二是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环境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运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
12.D。解析: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将环境空气分为以下三类区。一类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包括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13.C。(www.xing528.com)
14.D。
15.B。解析: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是直接基于环境规划决策分析的对策—目标树框架,就各个备选组合方案,分别进行多种目标和综合指标的模拟(包括环境质量、费用及社会影响等)和评估的决策分析过程。
16.A。解析:环境目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期望达到)的环境状况或标准。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17.C。解析: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达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18.C。解析:按照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规定,将声学环境分为0~4共五类标准。其中,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19.D。解析: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有: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镇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及能源、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行业发展规划。其中,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
20.B。解析:目标导向预测(理想型)是按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行环境保护所能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目的是为了得到规划期环境质量的上限值。
21.C。解析:按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地表水环境规划为以下五类水域: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2.C。解析:同上题。
23.A。解析: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24.C。解析: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④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25.B。解析:我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