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岩头村:岩头古村的夜景和班溪漂流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岩头村:岩头古村的夜景和班溪漂流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除新旧八景之外,又有一批风景名胜为人所津津乐道。“双桥偃月”至今仍被公认为岩头古村最出彩的夜景。当年班溪漂流立项申报时,岩头村隶属班溪镇,且岩溪下游叫班溪,故定名“班溪漂流”。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岩头村:岩头古村的夜景和班溪漂流

岩头村一带山川秀美、史迹纷呈,代有文人雅士慕名前来览胜探幽。他们借景发挥,多有唱酬,有籍可阅的诗文杂咏就达50 多首(篇),并由此形成了“狮岩八景”之说。到清末,又有一批耽乐山水的文人雅士,以旧八景犹未言尽岩头形胜之由,重新列举了新“狮岩八景”。所谓旧“狮岩八景”,即日月并参、狮象对踞、东岭松涛西峰竹浪、独山环翠、曲涧流清、仙洞云飞和钱潭雨施。而新“狮岩八景”则指狮岩吼涛、古井灵泉、灵岩滴水、双桥偃月、孤寺栖云、奔马曳缰、骊龙戏珠和惊蛇出峡。新旧八景两者虽有复指,但也有十二三处。民国时期,这些景观大多仍存。至当代,仅六七处风貌一如往昔,余皆自然湮灭或遭人为破坏。如今,除新旧八景之外,又有一批风景名胜为人所津津乐道。现选录当下“健在”的岩头十一处景观,简约描述。

1.独山环翠

岩头北部村外,有一座孤标独立的山丘称作独山。此山经年岚环翠披,自成一景。颇有意味的是,因独山山口朝外,村人把那些离开岩头就抛弃故里的无情郎斥为“独山朝外,数典忘祖”。它时刻提醒外出谋生的人们,无论你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断然不可忘却自己的根本。绝大多数外出的人铭记着故乡人的这句忠告,年年有人来到岩头村这块魂牵梦萦的土地,或探亲访故,或查谱寻根。

2.狮象对踞

岩头北部村口有两山夹峙:一座叫狮子山,形同一只蹲伏的眠狮;另一座称白象山,状如一头鼻子横伸吸水的白象。多少年来,天造地设、惟妙惟肖的“狮子”“白象”一直镇守着古村岩头。这个奇观令许多初到岩头村的游人叹为观止、竞相欣赏。

狮子山的尾部有一道山脊,酷肖狮子尾巴,乡人叫作“狮股平”。其上植有几十株千年虬松。遇风吹松林,仿佛狮摇尾巴;若风烈松摇,林涛之声宛如撼山狮吼。这个景观便是旧八景之一的“东岭松涛”。只可惜,1956 年那场大台风摧毁了这片古松林,从此风光不再。

3.乌龟石奇

“乌龟石奇”景观位于村内永宁桥与大兴桥之间的溪床中央,为奇岩胜景。站在岸边一眼望去,溪中有一只坚硬的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大乌龟”,再细看它的前后左右,皆是交头接尾的数十只“小乌龟”。大小“乌龟”集群亮相,它们各呈奇姿、妙趣横生,令人叹绝!溪水浅时,游人尽可涉足“龟背”,信步其上;溪水盛时,“小乌龟”们便时隐时现,随波泛游,而“大乌龟”则显露出“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历经千百年的流水冲刷,“乌龟”石纹理如肌、风骨铮铮,默默传递出奇石的永恒之美和阳刚之气。时常可见丹青手身背画夹,流连其中。

4.双桥偃月

岩头村的中心地带,有上下两座古朴典雅的平桥——大兴桥和永宁桥。乡人在茶余饭后,常悠坐桥上。每当盛夏暑天,乡人们喜欢聚集在桥头乘风纳凉,更有逍遥自在者彻夜睡于桥上而忘归。夜幕下,天上明月倒映在桥下澄净的溪面上,水月同辉,景色迷离;月圆月缺,各有其妙,每每令人生发无限感慨和遐思。“双桥偃月”至今仍被公认为岩头古村最出彩的夜景

5.古井灵泉

岩头村东街路边有里外双井,古称灵泉井,今称“大井潭”。里井饮用,外井浣洗。古井之水夏寒冬暖,清冽甘甜,常年不竭。这处水脉神奇的古井,天越旱,井水却越满越清。历史上,这里曾是岩头村最繁华的地段,人来人往,周遭环境相对较为杂乱,但它总是“有灵不染人间秽”,永葆那份纯真和洁净。蒋介石也曾对这口古井大加赞赏:“奉化千丈岩,溪口憩水桥,要说水最好,岩头大井潭!”

6.布袋化岩

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曾多次云游溪口雪窦寺和剡源一带的各处风景名胜。相传岩头村南的化岩山,布袋和尚在此留有遗迹。据说有一年,一只三脚虎时常出没于岩头村一带伤害百姓,布袋和尚闻讯后赶了过来,最后以他那只布袋诱捕到这只害人的老虎。此后,这里留下了一堵陡峭的岩崖和一个布袋模样的岩洞,后人疑是布袋和尚的演化岩。(www.xing528.com)

7.和尚救女

岩头村西南的大王肚山顶有一大一小酷似人影的岩石,村人称之为“大头和尚背小娘”。传说岩头村常被大水淹没,有个大和尚时常来救人。有一次,他从大水中救出了一个姑娘,背着上山暂且将她安置于半山腰,又忙着去救人。被大头和尚相救的姑娘,后来成了清风殿的主人,世人称她为“清风娘娘”,也叫她“送子娘娘”。

8.骊龙戏珠

岩头村东南有龙头山和夜明珠山隔溪相对,就像一条蛟龙将夜明珠自如吞吐,忘情戏耍似的,形象十分传神。2000 年,夜明珠山麓兴建了水力发电站,千年夜明珠真的大放异彩了。

9.上坑龙潭

南出岩头村1 千米,往西拐入一条人迹罕至的石径山道,其内是一个曲折幽深的溪谷,有小溪奔流而出。沿途山鸟啁啾,溪声似琴,雷竹丛生,桃园处处,山野趣味令人陶醉。溪谷尽头,景色陡变。但见三面峭壁如屏,光滑洁净,一道涧水自七八米高的崖顶喷珠溅玉,款款落泻。涧流之下便是上下相连的两个天然石潭,碧水清澄,四季不涸。这儿自古被称作“上坑龙潭”,乃先人请龙祈雨之所。经测定,上坑龙潭水质超群,可以直接饮用。岩头村的自来水就在此接口。盛夏时节,清幽的上坑龙潭凉气弥漫,游人入此境,大有离尘脱俗之感,往往乐而忘返。

10.瓦螺栖滩

“瓦螺栖滩”景观即岩头村落南端、岩溪之湄的瓦螺山。此山形如一只无与伦比的大瓦螺,栖息于岩溪东岸滩头,形象十分逼真,就连一道道盘旋螺纹,也依稀可辨,呈现出“瓦螺倒影岩溪清”的清丽幽美的景致。

郭沫若当年畅游漓江时,对螺蛳山大加赞赏:“青螺负雨压长河!”也有今人评说:“岩溪瓦螺山颇得漓江螺蛳山的几分神韵。”民国时期瓦螺山附近有水心亭等赏景建筑,过溪的平桥,故名“螺潭桥”。古桥上侧、瓦螺山麓的那处幽潭,现为“班溪漂流”的终点站。

11.班溪漂流

近几年,在岩溪上发展起来的水上旅游项目——班溪漂流,已成为宁波一带漂流首选地。它起于岩头村东南的东坑,止于岩头村南的螺潭桥,全程3 千米。当年班溪漂流立项申报时,岩头村隶属班溪镇,且岩溪下游叫班溪(又称岩头江),故定名“班溪漂流”。准确而言,“班溪漂流”实则“岩溪漂流”。

坐皮筏在岩溪上漂流,时而溪流湍急,筏行如箭;时而波平似镜,悠然而漂;偶有落差较大的闸口,则筏倾人倒,惊险刺激。赏山玩水,历经2 个小时左右,待弃筏上岸,激情依旧难抑,精神为之振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