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法敬业:思想品德篇中的典型人物

守法敬业:思想品德篇中的典型人物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灾地区很广,损失很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大舜继承帝位以后,又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成语“沐雨栉风”就是由此而产生的,用以形容长期的野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列子·杨朱》篇说:“禹……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孟子·离娄》篇也说:“禹三过其门而不入。”胼胝,即手掌或脚掌上因劳动或走路摩擦而生出的硬皮,俗名叫“茧”。这句成语多说作“胼手胝足”,形容受肌肤之劳。

守法敬业:思想品德篇中的典型人物

上古尧舜的时代(约为公元前2297年~公元前2145年),出现过一次巨大的水灾洪水泛滥,延续了二十多年。受灾地区很广,损失很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早先,尧帝当政时,曾经委派过一个治水的总管,名叫鲧,命他设法平定洪水,拯救灾民。可是鲧忙了九年,毫无成绩。原来鲧治水所采取的堵塞法;水来土掩,积土阻水。因为水势太猛,掩阻不住,所以终归失败。鲧因此被处死。

大舜继承帝位以后,又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依据山形地势和河流位置,全面规划水道,让水由小溪河流入大江大河,由大江大河再注入大海。他有计划地全面设计,逐步施工,领导各地人民跟洪水搏斗,前后经过十三年多,方把洪水平定下去。

在这十三年当中,禹为了治水的工作,历尽艰辛劳苦。他的足迹遍于天下,所有的治水工程他都亲自参加。十三年的奔波劳碌,可把他累坏了。他的手掌、脚底,都长满了厚茧,指甲也磨坏了,皮肤晒得又粗又黑。由于经常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他还得了关节炎,走路一颠一簸,很是吃力。他长年风吹雨淋,在污混脏水中打滚。《庄子·天下》篇用六个字描绘禹治水的劳苦,说他是“沐甚雨,栉疾风”。——“沐”就是洗头,“栉”就是梳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暴雨洗头、大风梳发”。简短的六个字,描述生动而且深刻。成语“沐雨栉风”就是由此而产生的,用以形容长期的野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www.xing528.com)

禹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后来他在涂山(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彼此心中爱慕,可是没有谈上几句话,他就急急忙出发,视察灾区去了。女娇天天盼望再见到他。好容易盼来了,两个简朴地结了婚,婚后才四天,禹又走了。后来女娇被送回禹的老家安邑(在今山西省运城县附近)去住。但是十三年来,禹忙于治水,难得回乡;这期间虽然因为工作关系,他有几次到过安邑,而且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还听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因为工作任务太紧张,没有功夫到家里去看看。《列子·杨朱》篇说:“禹……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孟子·离娄》篇也说:“禹三过其门而不入。”大禹为人民谋福利而艰苦卓绝的精神,历来都深受人们的赞赏。后人就用“三过其门而不入”来形容忠于职守、热心工作、公而忘私的勤恳态度,渐渐简化作“过门不入”。但是,这句话成语的含意,到了今天却产生了变化,即不一定形容热心工作,也不限于自己的家门口了。

另外,“手足胼胝”也成了一句成语。胼胝,即手掌或脚掌上因劳动或走路摩擦而生出的硬皮,俗名叫“茧”。这句成语多说作“胼手胝足”,形容受肌肤之劳。

由于禹造福于民,深得百姓爱戴,所以后来舜帝就让位给禹。禹,就是中国公元前二千一百多年的夏王朝的始祖,人们习惯称他为“大禹”或“夏禹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