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余应力基础理论及应用:爆炸法工艺设计

残余应力基础理论及应用:爆炸法工艺设计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效果的基本因素包括炸药性能、药条形状与尺寸、布药方式、引爆方式和每批次引爆药量控制等[14]。表5-1几种炸药的临界直径[13]表5-2黑索金的基本性能[13]注:表中“—”表示无法测量数据。图5-13装药布置示意图必要时,对一些要求高、厚度大的钢板采用双面爆炸的方法,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80%以上。

残余应力基础理论及应用:爆炸法工艺设计

影响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效果的基本因素包括炸药性能、药条形状与尺寸、布药方式、引爆方式和每批次引爆药量控制等[14]。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采用沿焊缝条形布药对纵向、横向残余应力的消除均有较理想的效果,对中厚板均可采用。

1)炸药选择

采用沿焊缝条形布药,存在的问题是药条直径必须大于炸药的临界爆炸直径dk(见表5-1,几种炸药在装药密度为0.9~1.0 g/cm3、薄玻璃管内爆炸时的临界直径)。基于前人的加工和实验经验,药条直径在10 mm左右,直径过大,爆炸处理效果接近于沿焊缝均匀布药,消除残余应力效果不明显;直径过小,爆炸能量不足,不能使焊接构件内部发生足够塑性流变,消除残余应力效果同样不明显。因而,爆炸消除残余应力所使用的炸药应具有良好的传爆能力、中等爆炸强度、合适的爆速范围和良好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经过比较决定采用钝化黑索金——一种由黑索金粉末与钝化剂组成的粒状混合炸药,通常由黑索金和蜡等组成,实验中采用的是A3炸药,其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为黑索金91%、石蜡9%。黑索金化学分子式为C3H6N6O8,代号RDX。黑索金(晶体)和钝化黑索金性能见表5-2。

表5-1 几种炸药的临界直径[13]

表5-2 黑索金的基本性能[13]

注:表中“—”表示无法测量数据。下同。

2)炸药布置

炸药布置方式主要有平面覆盖布药、蛇形布药和条状布药。不同的布药方式也会对爆炸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效果产生影响。

爆炸可使介质产生一定的塑性应变,不同的布药形式可以产生不同规律和量值的塑性应变,从而使焊接区域的残余应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松弛。实验表明,这些布药形式对消除焊接区域的残余应力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沿焊缝均匀布药不仅耗药量大,而且其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不理想;与焊缝平行的多条布药处理是较好的布药方法,采用这种布药方法对纵向、横向残余应力的消除均有较理想的效果,对中厚板均可采用;正弦波(蛇形)布药处理只有显著消除纵向残余应力的效果,适用于薄板及横向残余应力不大的焊接构件;间断布药以及“棋盘式”布药效果较好,但都存在起爆困难的问题。根据工程生产经验,条状布药对消除纵、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均有较理想的消除效果。(www.xing528.com)

将钝化黑索金装入内径为8 mm、外径为10 mm的薄壁橡胶管内,再将装好炸药的橡胶管平行布置在焊缝上,药条中心间距20 mm,如图5-13所示。这样装药既有利于炸药稳定传爆,且安装方便、安全,便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图5-13 装药布置示意图

必要时,对一些要求高、厚度大的钢板采用双面爆炸的方法,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80%以上。引爆方式主要存在先炸面与后炸面的区别,以及同时引爆所有药条与逐次分批引爆的区别。实验表明,后炸面稍优于先炸面,由于压力波在先炸面上反射引起拉伸波,使之出现应力回弹现象。

3)爆炸用药量

通过对大型球罐实验,无论里炸还是外炸,每次爆炸处理20~30 m长的焊缝,用药量经工程验证在2~4 kg时过程是安全可靠的。国外普遍认为的粗略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0为安全半径;Q为炸药的用量。

有学者通过研究判断,每次实施爆炸的长度应该以空气冲击波的强度而定,具体可以按照M.Asadovskyi的超压公式计算:

式中,img为当量距离(m);R为爆炸距离(m);Δpφ为距离爆炸源R处的超压(MPa);q为炸药的TNT当量(k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