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加工技术与实训》五大酱油酿造经济指标

《食品加工技术与实训》五大酱油酿造经济指标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蛋白质利用率酱油中全氮量折算成蛋白质量后,其数值与投入原料中蛋白质总量的百分比,也称全氮利用率。标准酱油通常以二级酱油为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与实训》五大酱油酿造经济指标

1.原料利用率

酱油酿造的原料利用率包括蛋白质利用率和淀粉利用率,即原料中蛋白质及淀粉成分进入成品中的比例。

(1)蛋白质利用率 酱油中全氮量折算成蛋白质量后,其数值与投入原料中蛋白质总量的百分比,也称全氮利用率。蛋白质利用率一般在70%~80%。

连续生产按月统计的计算公式:

式中:m——酱油实际产量,kg;

ρN——实测酱油的全氮含量,g/100 mL;

d——实测酱油的相对密度;

P——混合原料含蛋白质的总量,kg;

6.25 ——全氮折算蛋白质系数。

单批生产测算的则计算公式:

式中:m——本次酱油实际产量,kg;

ρN——实测酱油的全氮含量,g/100 mL;

d——本次酱油的相对密度;

ρN1——借用上次二淋油的全氮含量,g/100 mL;

m1——借用上次二淋油的质量,kg;

d1——借用上次二淋油的相对密度;

m2——本次产二淋油的质量,kg;

ρN1——本次产二淋油的全氮含量,g/100 mL;

d2——本次产二淋油的相对密度;

P——混合原料含蛋白质的总量,kg;

6.25 ——全氮折算蛋白质系数。

(2)淀粉利用率 酱油中还原糖量折算成淀粉量后与投入原料中淀粉总量的百分比。公式为:

式中:m——酱油实际产量,kg;

ρM——实测酱油中还原糖含量,g/100 mL;

d——实测酱油的相对密度;

S——混合原料中含淀粉总量,kg;

0.9 ——葡萄糖换算淀粉系数。

2.氨基酸生成率(www.xing528.com)

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百分比,其值越高,表示原料蛋白质的水解程度越高,酱油滋味越好。氨基酸生成率一般在50%左右。公式为:

式中:ρAN——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g/100 mL;

ρTN——酱油中全氮含量,g/100 mL。

3.酱油出品率

单位混合原料生产出标准酱油的数量,表示方法有全氮出品率、氨基酸态氮出品率或固形物出品率。标准酱油通常以二级酱油为标准。

(1)全氮出品率 以成品中全氮含量来计算,公式为:

式中:m——酱油实际产量,kg;

ρN——实测酱油的全氮含量,g/100 mL;

d——实测酱油的相对密度;

P——混合原料含蛋白质的总量,kg;

1.17——标准二级酱油的相对密度;

1.2——标准二级酱油的全氮含量,g/100 mL。

(2)氨基酸态氮出品率 以成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来计算,公式为:

式中:m——酱油实际产量,kg;

ρAN——实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g/100 mL;

d——实测酱油的相对密度;

P——混合原料含蛋白质的总量,kg;

1.17——标准二级酱油的相对密度;

0.6——标准二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g/100 mL。

(3)固形物出品率 以成品中固形物含量来计算,公式为:

式中:m——酱油实际产量,kg;

ρE——实测酱油的固形物含量,g/100 mL;

d——实测酱油的相对密度;

S——混合原料含淀粉的总量,kg;

P——混合原料含蛋白质的总量,kg;

1.17——标准二级酱油的相对密度;

15——标准二级酱油的固形物含量,g/100 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