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村落:院落组合的2种基本模式

传统村落:院落组合的2种基本模式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6院落的组合方式过去传统院落多采用南北方向上纵向并置的组合方式,如表5.6所示的两个院落纵向并置“坎+坎”型是传统大户人家多进院落的常见组合方式,组合后的后一进院可以在东侧另开入口。现代新建院落多采取横向串联的方式组合,最常见的是南侧临路的“坎+坎”型,下文将讨论的正是从纵向并置的“坎+坎”型到横向串联的“坎+坎”型的变化,使得旧有村落的肌理产生异化。

传统村落:院落组合的2种基本模式

院落组合方式与院落的方位有关,由第四章第一节的分析可知,对应于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入口,“坎宅”“离宅”“兑宅”“震宅”这四种类型的院落最为常见,这四种最常见的院落具有纵向并置和横向串联两种最基本的组合原理,可以产生多种组合方式。从表5.6中可以看出,纵向并置的组合方式种类较多较为复杂,横向串联的组合方式种类较少相对简单。

表5.6 院落的组合方式

过去传统院落多采用南北方向上纵向并置的组合方式,如表5.6所示的两个院落纵向并置“坎+坎”型是传统大户人家多进院落的常见组合方式,组合后的后一进院可以在东侧另开入口。纵向并置“坎+离”型的院落组合俗称“背靠背”,这种组合常出现在两条道路之间的地块,多是前后两家分别自发建设形成,这种组合方式由于两个院落的堂屋距离太近容易互相影响导致采光通风环境较差,是缺乏统一规划的表现。与之相反,“离+坎”型的组合多位于街道和道路的南、北两侧,如张店村沿东西大街两侧就基本是这种组合模式,本章第四节将讨论的正是这种组合方式使张店村与朱洼村的街道空间界面产生重要差异,从而影响到两条街道不同的行为方式。此外,位于道路东、西或转角处的南北狭长地块,也可以通过“兑+兑”“震+震”“兑+坎”等纵向并置组合方式来解决。(www.xing528.com)

现代新建院落多采取横向串联的方式组合,最常见的是南侧临路的“坎+坎”型,下文将讨论的正是从纵向并置的“坎+坎”型到横向串联的“坎+坎”型的变化,使得旧有村落的肌理产生异化。北侧临路的“离+离”型组合也较多,但堂屋朝北采光易受影响。转角临路的“坎+兑”型组合,其中一个院落的堂屋易受影响。此外在朱洼村老寨还发现了东、西向都是巷道的“震+兑”型组合,这种组合的堂屋距离较近,也容易互相影响。

院落组合方式的纵向并置和横向串联两种基本模式可能与院落本身形态演化的趋势相关,一些研究认为,过去当住宅主体需要扩大面积时,一般采用纵向拼接的方式,而极少采用横向并接,似乎纵向拼接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保持礼制思想所规范的内外有别、尊卑有致的空间秩序(段进、揭明浩,2009)。

在院落本身的形态演变上,第二章第五节“院落空间的压缩”中曾分析指出本地院落形态有由面宽小进深大的纵向形态向面宽大进深浅的横向形态转变的趋势。相类似的院落组合方式也由纵向并置式向横向串联式转变,两者变化趋势趋同是否存在关联还待进一步研究。但可以明确的是,纵向并置的组合方式比较适应老村寨复杂多变的支路交通体系,容易形成老村寨内复杂丰富的空间;横向串联的组合方式比较适应现代村落简单线性的交通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