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村落院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传统村落院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经济产业对于传统村落也具有重要影响,有的村落如朱洼村、镇山村以农耕为主,党家村除农业外有部分商业,而西递村和张店村具有经商的传统,琉璃渠村则以生产和商业为主。在本章上一节中曾分析了属同一地域的朱洼村和张店村表现出内向、外向两种不同的发展特征类型,实际上村落所具有的内向、外向的属性并不受地域背景的影响,而主要是与战争防御、经济产业等因素有关。

传统村落院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除了共同经历的历史环境使不同的传统村落具有一些共性外,不同的地域背景对传统村落也有一定影响:同一地域的传统村落往往表现出类似的特征,不同地域之间的传统村落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前文已分析了朱洼村和张店村基本处于同一地域,两村由于处于同样的地理环境,具有类似的发展历史、相同的民情民俗、同一社会政治管理单元和共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等,在方言俗语、基本居住院落、生活方式、建筑风格特点、家族聚居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同样的特征,具备鲜明的特色,并形成一个文化圈。这一文化圈在建筑上的标志之一是使用红石材料;标志之二是院落布局受到“晋商”文化影响呈现一种“窄院”的空间模式,而采用“窄院”模式的地域范围更广,包括河南省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这些地区明代以来共同经历了李自成起义和捻军起义等战争,还受到相邻地域山西的影响,主要是受到明初山西移民潮和清代晋商的影响,其文化特征是注重宗族、农耕和防御。

从更广范围来说,这一文化圈又属于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中原文化的一般特征,如合院融合了暖温带的气候特点和儒家的伦理观念(长者居上、幼者居旁等),堂屋的开间一般取三或五的阳数,房屋向南开窗立门以利通风采光,北向较封闭以利御寒等。但同时这一文化圈的建筑特征也与中原地区内部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差异,如河南西部干旱丘陵地区原有的采用窑洞和地坑院的形式,河南北部太行山区多用青石墙体、石板瓦等材料,河南南部地区则多为瓦屋,屋脊起翘曲线较大,多用空斗墙等。

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不同地域背景传统村落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基本居住单元和生活行为方式上。例如华北区域琉璃渠村的许多居住院落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形式,这些普通院落有的采用了官式做法:南、北屋是硬山合瓦顶,东、西屋采用卷棚顶,廊子绕行一周,砖墙磨砖对缝,院落基址高进深大,与朱洼村和张店村的院落相比明显更为气派。西北区域党家村的居住院落虽然与北方合院形式接近,但常常采用窄院的方式,由于堂屋通常不作为日常生活空间而是作为礼仪和祭祀空间,因而堂屋布局较少采用北方民居中广泛采用的“一明两暗”式分隔方式,这与朱洼村和张店村的院落也是很不相同的。华东区域西递村的居住合院通常面积较小,被称为“天井院”,寓意“四水归堂,财源滚滚而来”,这种狭小的天井院落模式与朱洼村和张店村的院落模式显然也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地域背景体现在传统村落不同的建筑风格上。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构造也各有特色。例如,华北区域的琉璃渠村由于生产琉璃,许多建筑都采用了本地烧制的琉璃材料和琉璃饰件,如过街楼城台券洞上的殿堂为硬山琉璃瓦顶,正脊内、外侧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前后栏墙由六角形“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等,具有不同于普通民居的特色。西北区域的党家村建筑在空间上融入了晋、陕两地特点,门楼是重点装饰的部位,门廊两侧耳墙多以四方面砖镶砌,门前有上马石,门下则有各式各样的抱鼓石或门墩,木、石、砖三雕的精美是其特色。东南沿海的福全村很多采用白石墙裙、红砖墙面、硬山式屋顶,由于很多房屋都是居民利用废墟上的碎砖瓦乱石砌筑房屋,创造出了一种“出砖入石”的建筑形式。这与朱洼村和张店村采用红石材料和青砖组合成墙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次,地域背景的差异也体现在各地域宗祠和庙宇的差异上。朱洼村和张店村都是单主姓村落,与同是单主姓的西递村却有很大的不同:西递村的宗祠分为总祠和多个分祠。福全村由于是众姓合族,因而具有全词和分祠的区别,而朱洼村和张店村都只有一个宗祠。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域背景对传统村落产生了影响,在同一地域背景下,传统村落相同的文化特征、基本居住单位、建筑风格、宗族聚居方式等方面往往具有共同特征,而不同地域背景的传统村落,其文化特征、基本居住单位、建筑风格、宗族聚居方式等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异。(www.xing528.com)

此外,一些不同于地域背景但又与地域相关的如宗教军事防御、社会经济产业等因素也对传统村落产生了影响。例如,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各地庙宇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不同。琉璃渠村因有官办的琉璃生产机构,设有“三官阁”专门供奉天官、地官、水官,而福全村因靠海,除了城隍庙、土地公庙、关帝庙外,还有相关的妈祖庙、临水夫人庙等。

战争与防御对于传统村落也具有重大影响。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村落都十分注重防御,如相近地域的党家村、朱洼村、张店村在明、清两代受到李自成起义和捻军起义等战争影响,都建有寨墙,福全村为防倭寇也筑有寨墙,镇山村也有寨墙。其中党家村的防御最为慎重,除了专门为避灾建沁阳寨之外,村内各巷道均有哨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还在临河一线建造了石砌墙基的砖砌高墙。与之相反,有些商业发达的村落则较为开放,防御设施较少,如琉璃渠村和西递村都没有寨墙。

社会经济产业对于传统村落也具有重要影响,有的村落如朱洼村、镇山村以农耕为主,党家村除农业外有部分商业,而西递村和张店村具有经商的传统,琉璃渠村则以生产和商业为主。

在本章上一节中曾分析了属同一地域的朱洼村和张店村表现出内向、外向两种不同的发展特征类型,实际上村落所具有的内向、外向的属性并不受地域背景的影响,而主要是与战争防御、经济产业等因素有关。例如,琉璃渠村没有寨墙防御体系,以生产琉璃为主要产业,靠近运河和铁路,是一个外向型的村落;张店村和西递村都有经商的传统,目前都没有寨墙,也是外向型的村落;福全村比较特殊,一方面历史上福全村作为军事设施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其丁字街的路网形式也体现了其内向型的特征,另一方面福全村的产业并不以农耕为主,而是一个海运港口,具有外向开放性的一面,因而福全村是一个内、外向综合型的村落。除此之外的党家村、朱洼村、镇山村都有寨墙,都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联的产业,呈现出内向型的特征。因而本书提出的对于传统村落划分为内向、外向型的类别对于不同地域的传统村落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注释】

[1]1公顷=10000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