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AutoCAD2011应用教程:视图创建与调整

AutoCAD2011应用教程:视图创建与调整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各视口的视点均是一致的。为便于观察,使之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应将各视口的视点依次进行设置。图8-5 设置各视口的视点3.创建浮动视口在模型空间中可将绘图区域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矩形视图,称为模型空间视口。其各视口间是不能相互重叠的,有时也称为平铺视口。并激活浮动视口,适当调整视图的位置,使各视图完全显示在窗口内。

AutoCAD2011应用教程:视图创建与调整

1.视点

为便于从不同角度观察三维模型,可执行“视点”命令进行视点设置,表示以该视点到坐标原点方向对三维模型进行投影。在创建机械图样时,常用的视点有如图8-3所示的几种。

978-7-111-36849-6-Chapter08-5.jpg

图8-3 视图工具图标

2.创建“机械零件”视口

在进行机械零件模型绘制时,有时需同时观察形体的各个不同方向的投影,充分了解绘制的模型结构和各形体间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通过对“视口”进行设置可将屏幕(图样)分成若干个平铺的窗口,对这些窗口设置不同的视点以观察所绘制的模型。

执行“视图”菜单→“视口”→“新建视口”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设置视口名称“机械图样”,确定标准视口数量为“四个”,依次将其中三个视口的视觉样式更改为“二维线框”样式。结果如图8-4所示。

978-7-111-36849-6-Chapter08-6.jpg

图8-4 创建四个视口

在视口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后,绘图区将划分为四个相等的窗口。此时各视口的视点均是一致的。为便于观察,使之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应将各视口的视点依次进行设置。将光标移至左上角窗口,单击左键激活窗口,再选择图8-3所列图标中的“主视图”图标,以观察形体的正面投影。同理再将左下角的窗口设置为“俯视图”,观察形体的水平投影;右上角设置为“左视图”,观察形体的侧面投影;右下角设置为“西南等轴测”,观察形体的正等轴测投影。结果如图8-5所示。

978-7-111-36849-6-Chapter08-7.jpg提示:

如此时在任一窗口内进行绘图或编辑操作,各窗口均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978-7-111-36849-6-Chapter08-8.jpg

图8-5 设置各视口的视点

3.创建浮动视口

在模型空间中可将绘图区域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矩形视图,称为模型空间视口。其各视口间是不能相互重叠的,有时也称为平铺视口。在各视口间可预设不同的视点,从而便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在AutoCAD软件中,每个布局相当于一张用于图形输出的图纸。在布局空间中有两种绘图状态,浮动模型空间状态和图样空间状态。单击状态栏978-7-111-36849-6-Chapter08-9.jpg中的“图纸”图标,切换至978-7-111-36849-6-Chapter08-10.jpg模型空间,可在图样空间建立一浮动视口。在同一个布局中可以有若干个浮动视口,这些视口可相互重叠。可进行相关的移动操作,还可对当前浮动视口中的模型进行编辑,可不显示边界,可关闭而不显示窗口内的图形。

4.视图的创建

(1)新建视口

打开源文件“例图8-2”。在“模型空间”中将屏幕分成四个视口。命名为“机械图样”,如图8-4所示。并将各视口的视点调整至如图8-5所示。切换至“图纸空间”布局1,如图8-3所示。由于在图8-4中激活的是等轴测窗口。所以切换到布局1显示的是三维模型的轴测图。为了在图样空间中显示三维模型的四个视图,则应先删除该等轴测窗口。

(2)在图样空间插入平铺视口

运用图样空间视口命令将四个平铺视口插入到图纸空间。操作过程如下:

978-7-111-36849-6-Chapter08-11.jpg

978-7-111-36849-6-Chapter08-12.jpg注意:

此时图样空间和模型空间的“图形界限”均设置为A4图纸大小。因此,实际上是将平铺视口中的窗口大约以1∶1的比例插入到图纸空间的。再对布局1中各视口视点分别调整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西南等轴测”。结果如图8-6所示。

此时,该窗口的大小是可以任意调节或可相互重叠的。但注意图样空间和模型空间的实体是相互不同的。

5.调整视图

从图8-6可以看出,各窗口中的视图没有对齐,比例因子也不同,需用“图幅初始化”命令使各视图对齐。并设置统一的比例,操作过程如下:

978-7-111-36849-6-Chapter08-13.jpg

978-7-111-36849-6-Chapter08-14.jpg

978-7-111-36849-6-Chapter08-15.jpg

图8-6 在图纸空间插入平铺视口

结果如图8-7所示。因该实体宽度尺寸较大,超出了窗口范围,所以可用夹点编辑的方式调整“俯视图”和“主视图”窗口大小。并激活浮动视口,适当调整视图的位置,使各视图完全显示在窗口内。如图8-8所示。

重复执行“图幅初始化”命令。对齐各视图。操作过程如下:

978-7-111-36849-6-Chapter08-16.jpg(www.xing528.com)

978-7-111-36849-6-Chapter08-17.jpg

图8-7 图幅初始化—统一比例

978-7-111-36849-6-Chapter08-18.jpg

图8-8 调整视口大小及视图位置

978-7-111-36849-6-Chapter08-19.jpg

结果如图8-9所示。

6.提取实体轮廓线

从图8-9中可以看出,视图中平面与曲面相切处存在线段,可采用提取轮廓线的命令进行处理。

在浮动视口状态下,激活主视图,单击“绘图”→“建模”→“设置”→“轮廓”命令。操作过程如下:

978-7-111-36849-6-Chapter08-20.jpg

图8-9 图幅初始化—对齐视图

978-7-111-36849-6-Chapter08-21.jpg

978-7-111-36849-6-Chapter08-22.jpg

同理,按上述步骤,可依次将俯视图、左视图和轴测图中的轮廓线进行提取,其中可见轮廓线分别自动放置在系统建立的“PV—14D”、“PV—149”和“PV—147”三个图层中;不可见轮廓线分别自动放置在系统建立的“PH—14D”、“PH—149”和“PH—147”三个图层中。

将三维实体模型所在的图层“0层”关闭,并将不可见轮廓层设置为虚线;同时执行“视图”→“显示”→“UCS图标”→“关”,将四个视口中的坐标系隐藏。结果如图8-10所示。

978-7-111-36849-6-Chapter08-23.jpg

图8-10 提取实体轮廓线

7.编辑视图

1)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视图的轮廓线是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提取的,实质上还是模型空间中的图形实体。在图样空间是不能编辑这些轮廓线的。为了在视图中添加尺寸标注、修改图线,可将模型空间平铺视口中提取的轮廓线复制到“布局2”中实现。结果如图8-11所示。

978-7-111-36849-6-Chapter08-24.jpg

图8-11 从平铺视口中复制轮廓线到“布局2”中

978-7-111-36849-6-Chapter08-25.jpg提示:

需对从三维模型中提取的轮廓线进行编辑和修改,必须从“模型空间”平铺视口中复制轮廓线,再粘贴到“布局2”中,不能直接从“布局1”中复制。复制前须将“布局2”的图幅大小设置为与“布局1”一致。

2)将三个视图使用“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分解为单一图素,如图8-12所示。再对三个视图中的圆角、螺纹等结构进行处理。采用合适的表达方法,去除图中的虚线或关闭所有虚线层,建立一新图层—细实线层,将主视图改画为全剖视图,俯视图加画螺纹孔的局部剖视,并在细实线层填充剖面线。结果如图8-13所示。

978-7-111-36849-6-Chapter08-26.jpg

图8-12 视图分解前后比较

3)建立一新图层—中心线层,补画视图的基准线。结果如图8-14所示。

978-7-111-36849-6-Chapter08-27.jpg

图8-13 采用合适的方法表达零件

978-7-111-36849-6-Chapter08-28.jpg

图8-14 补画基准线

4)建立一新图层—尺寸标注层,为该零件标注尺寸,并加画槽的局部放大图形及标写零件的技术要求等。结果如图8-15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