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最好的自己-梦想触手可及

成为最好的自己-梦想触手可及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空下来,这些似乎是我现在的“日常任务”。初识光华剑桥,我还是有一点点不适应,“自由”得不适应。但未来我还是希望可以从事在全球到处“跑”的工作,去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社会文化,等等。如若还在以前的学校或者传统高中内,我所收获的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厚,很多理想也许只能成为心里所想了吧,能够到处“跑”的工作估计也达不到“全球”的范围了。

成为最好的自己-梦想触手可及

曹景怡

目前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科学—经济专业

喜欢逛“知乎”、看“果壳”,喜欢推理故事,喜欢科普小文……如果空下来,这些似乎是我现在的“日常任务”。由于个人储备的知识量有限,在看到一些文章时还会“胡思乱想”,甚至偶尔还会产生一丝负面情绪,也因此觉得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这是我目前的状态。

今年(2015年)秋天,这种状态也许能慢慢有所改变。如果一切顺利,我将走出国门,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学想学的专业——社会学。希望大学里系统的学习能够让我脑袋里这些“碎片化”的东西串联起来,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对此,我要谢谢光华剑桥,这里三年的学习与生活让我成长了很多。

三年前的我还是个理科跟不上文科步调的“偏科生”。提到这一点,或许得说说我的小时候。记得从小爸妈对我的要求并不像同龄孩子的父母那样高,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都是由我自己解决。成绩如何,在他们看来,“尽力就好”“学得开心就行”。也因此,风靡一时的奥数班,我在初中前从来没有上过。即便这样,我小学时候的成绩还是蛮好的。但这种情况到初二发生了一些变化,数理化的学习对于我渐渐有些“吃力”,加上那时候老师似乎更注重“精英式的培训”,“好学生”得到的关注更多一些,像我这样处于中间的学生只能靠自己。但我那时候非常不喜欢“死记硬背”,参加一些补习班也是不得已才去的。至今仍记得那时的不快乐,这种异常的不快乐一直延续到初三中考前。

大概爸妈也感受到我在那种“填鸭式”教学中的痛苦,他们开始提前考虑起我的出国留学之路。据他们所说,其实他们早有让我出国的打算。虽说他们的母校还算是国内较知名的大学,但他们的经历还是让他俩坚定了送我出国读书的决心。最初,他们是想让我在国内念完普高再出国,可我那时的状况让他们觉得这个决定可以提前了。但出国读高中在他们看来还不是最适合,于是他们开始了解起国内的国际高中的情况。

就这样,在2012年4月,中考前,我参加了光华剑桥的招生考试。2012年8月17日,我成为了光华剑桥新生中的一员。(www.xing528.com)

初识光华剑桥,我还是有一点点不适应,“自由”得不适应。习以为常的课后作业变得非常之少甚至没有,从小一直敬畏的老师与我们相处如朋友一般。这种与原来学校天壤之别的状态让我幸福得有点儿飘飘然。不过,渐渐地,我也感受到了这份“自由”实则要求我们比以前更多一份自律,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加需要我自主地规划和利用好,不然飘飘然的幸福也会消失得很快。

当然,我没有把这些感觉是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埋头苦读”,而是参与了一些我更为感兴趣的学校活动。主持人、志愿者、戏剧社社员……在光华剑桥的这些年我尝试了很多以前想做的事,这其中的经历与收获对于我而言也是相当宝贵,也让我有机会去真正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想做的事。

比如,我想起小学时候的爱好——看解剖图,那时曾想当法医,初中时的爱好——在旅行中逛各种博物馆,因为想学人类学。如今我的理想在大家看来,似乎相比以前稍稍“理性”“实际”了一些,我选择了一门文科中的理科——社会学(与经济学)。但未来我还是希望可以从事在全球到处“跑”的工作,去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社会文化,等等。其实这些理想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就是对于我们自身的一种探究,从小时候对人体构造的好奇到初中对各类自然人文知识的渴求,再到如今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周遭一切问题的思考,也许目前我的一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但总觉得自己心里有某种内驱力在促使我向着这个方向走。

如今英国、美国、加拿大,我申请的十多所大学都陆续给我发来了预录取通知,其中英国的大学我都是申报的社会学,加拿大的大学专业我也是选择的社科与经济。美国的大学虽然专业待定,但按照我的打算还是希望能够与社会学相关。

能够达到目前这个状态,真的要感激我的爸妈还有光华剑桥。如若还在以前的学校或者传统高中内,我所收获的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厚,很多理想也许只能成为心里所想了吧,能够到处“跑”的工作估计也达不到“全球”的范围了。

(本文写于2015年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