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速率理论及分子扩散对展宽的影响

速率理论及分子扩散对展宽的影响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1纵向分子扩散使峰展宽示意图纵向分子扩散引起的展宽程度可表示为式中,γ为扩散阻碍因子或弯曲因子;D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图7-12固定相传质阻力对谱带展宽的影响Cu称为传质阻力项,它与流动相线流速成正比。具体而言,柱温影响扩散系数Dm和Ds,即影响分子扩散和传质速率。

速率理论及分子扩散对展宽的影响

在塔板理论中,为了把问题简化而作了一些假设,它是一种理想状况,所以该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无法解释产生谱带展宽的原因,对色谱过程与流动相流速、柱内的分子扩散过程以及操作参数等动力学因素的关系也未涉及。

造成组分的谱带展宽,来源于柱外效应和柱内效应两方面。柱外展宽效应,是由于色谱柱前后的连接管、进样阀、检测池等内部空间引起的谱带展宽,它可以通过仪器制造做得尽可能精密而使柱外谱带展宽尽可能降低,但不能绝对消除。现代色谱仪已经将柱外效应降低到可以不考虑的程度。下面仅介绍柱内谱带展宽效应。

1.van Deemter方程

Martin最先指出,气相色谱中溶质的纵向扩散是引起柱内谱带展宽的主要因素,1956年,van Deemter在Martin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通过气相色谱实验证实,在低流速时增加流速可使峰变锐,即柱效增加;当超过一定流速时则峰变钝,柱效降低。用理论塔板高度H对载气线流速u作图,得到二次曲线(图7-9),其数学表达式为

图7-9H-u关系曲线

式中,H为理论塔板高度,cm;A、B和C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常数,A为涡流扩散系数,cm;B为分子扩散系数,cm2/s;C为传质阻力系数,s;u为载气线流速,cm/s。

式(7-27)称为van Deemter方程或范第姆特方程,简称范氏方程。

2.影响H的动力学因素

(1)涡流扩散项(A)

由于固定相颗粒不均匀,颗粒之间的空隙也不均匀。当组分随流动相在这些空隙中朝前移行时,宽松空隙易于通过,使组分的移行超前;狭窄空隙不易于通过,使组分的移行滞后。组分的移行则会不断地改变方向,在柱内形成了类似涡流的紊乱流动,这种因不同路径而导致的谱带展宽效应,叫作涡流扩散。如图7-10所示,X、Y、Z为相同的分子。

图7-10 涡流扩散与谱带展宽示意图

涡流扩散又称多路径扩散,它使色谱峰展宽的程度可表示为

式中,λ为填充不规则因子,填充越不均匀,λ值越大,涡流扩散越严重,一般填充均匀的填充柱λ为0.8~1.0;dp为填料颗粒平均粒径,cm,粒径细而均匀的填料有利于降低A。填料粒径过细则使缝隙变小,通透性变差,导致柱压增大。空心毛细管柱无涡流扩散,A=0。

(2)分子扩散项(B/u)

溶质分子在柱内移行时沿着柱轴方向的扩散,除了上述的纵向涡流扩散外,还存在纵向分子扩散。因为在溶质中心与其前后存在浓度梯度,溶质分子由中心高浓度沿柱轴向两边自由扩散,这就是纵向分子扩散效应,如图7-11所示,A、B、C三种情况的分子扩散情况依次变严重。

图7-11 纵向分子扩散使峰展宽示意图

纵向分子扩散引起的展宽程度可表示为

式中,γ为扩散阻碍因子或弯曲因子;D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扩散阻碍因子γ反映了流动相在柱内流动路径弯曲形成的分子扩散障碍,填充柱γ值一般为0.6~0.8。毛细管柱不存在路径弯曲,γ=1。

分子扩散项B/u对谱带展宽的贡献值与流动相线速度成反比,因为在柱长一定的情况下,流速u较大时溶质扩散的时间减少,扩散减少。扩散系数Dm与温度成正比,与流动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可通过降低柱温和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流动相来提高柱效。例如,在气相色谱中采用较低柱温,以氮气为流动相都可以提高柱效。

(3)传质阻力项(Cu)(www.xing528.com)

溶质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质量传递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流动相处于连续流动状态,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溶质分子快速传递实现平衡。未能进入固定相的溶质分子被流动相携带向前,发生分子移行超前;进入固定相的溶质分子未能及时解吸进入流动相,发生分子移行滞后,由此产生谱带展宽效应。如图7-12所示。这种阻碍传质的作用力,称为传质阻力。

图7-12 固定相传质阻力对谱带展宽的影响

Cu称为传质阻力项,它与流动相线流速成正比。C称为传质阻力系数,它为固定相传质阻力系数(Cs)和流动相传质阻力系数(cm)之和,即C=Cs+cm。对于气液色谱,cm可忽略,传质阻力引起的谱带展宽主要由固定相传质阻力引起,固定相传质阻力系数为保留因子k的函数,即

式中,q为由固定相颗粒形状和孔结构决定的结构因子;df为固定液的液膜厚度;Ds为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

从式(7-30)可知,传质阻力系数与液膜厚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成反比,因此降低液膜厚度有利于提高柱效。

(4)流动相流速(u)

从H-u曲线可知,A与流速无关,对板高的贡献是固定的,B/u和Cu与速度相关。由于分子扩散项B/u与速度成反比,低速时分子扩散项是引起塔板高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较高可减小分子扩散提高柱效,并且可以加快分析速率;传质阻力项Cu与流速成反比,高流速时传质阻力项是引起塔板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气相色谱中,气体扩散系数大,传质速率高,H随速率升高传质阻力变小,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氮气和较小的速率,有利于减小扩散。但当流速提高时,以氦气或氢气为流动相可以避免过高柱压。而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分子扩散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3.柱效和色谱条件的关系

(1)流动相流速

通过实验数据获得色谱系统的范氏方程。实验方法:依据u=L/t0,通过测定载气在三个不同线速度下的死时间数据,获得由三个范氏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方程组而求得常数A、B和C,据此可获得实际的范氏方程,计算最佳流速uopt下的最小理论塔板高度Hmin,获得最高的柱效,参见图7-9。

(2)填料粒径

细而均匀有利于减小涡流扩散效应,降低A,提高柱效。但细粒径填料对装柱要求高,流动相渗透性较差,易造成高柱压,所以使用细粒径填料的色谱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空心毛细管柱不用填料,无涡流扩散项,A=0。

(3)柱温

主要影响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动态分配平衡。具体而言,柱温影响扩散系数Dm和Ds,即影响分子扩散和传质速率。柱温升高,扩散系数Dm和Ds都增大。Dm增大又使分子扩散加剧,分子扩散系数B增大,柱效降低;Ds增大有利于改善传质,降低传质阻力,提高柱效。故柱温对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的影响是双向的,须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高柱效。

4.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的比较

比较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可知,它们是从两个侧面来研究色谱的分离问题的。我们可从分离度R的定义式(7-21)出发来进行比较分析。

(1)塔板理论是从色谱热力学角度,研究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动态分布问题,研究组分的保留值与组分性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热力学性质以及柱温等热力学参数的关系。

综合式(7-19)与(7-22),则有

显然,两组分的保留时间差值由两组分的热力学参数的差异所决定,受温度的影响。塔板理论就是研究和控制这些热力学参数的影响,找到使相邻两组分的ΔtR如何变大的方法,从而使相邻组分的分离度R增大。

(2)速率理论是从色谱动力学角度,研究同一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扩散问题,研究谱带展宽与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以及流动相线流速等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综合式(7-24)与(7-27),则有

显然,色谱峰宽由组分在色谱系统中的动力学参数决定,速率理论就是研究组分谱带的展宽问题,找到使峰宽变窄,即(W2+W1)/2变小的方法,从而使相邻组分的分离度R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