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相色谱仪检测系统与仪器分析

气相色谱仪检测系统与仪器分析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相色谱仪的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检测器与色谱柱及其它气管的连接管、温度控制部件、电路控制等部件。池体温度 TCD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随检测器温度升高,灵敏度将降低。高性能的TCD要求柱温变化和检测器温度都要控制在±0.01℃以内。根据上述机理,FID只对含碳化合物有响应,对水、惰性气体等无信号,故称它为专用型检测器。它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达10-14g/mL,属于浓度型检测器。

气相色谱仪检测系统与仪器分析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检测器与色谱柱及其它气管的连接管、温度控制部件、电路控制等部件。检测器的功能是将柱后流出的组分浓度(mg/mL)或质量(g/s)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且信号的大小与组分的量成正比,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检测器。

1.热导池检测器(TCD)

TCD的结构 它是基于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热导率而设计的。将热敏元件装在池体内构成热导池,再将热导池与热导池或电阻组成惠斯通电桥,加上其它元件构成热导池检测器。如同9-6所示。池内的热敏元件多用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大和机械强度高的金属丝,如铼钨丝、钨丝或铂丝等。池体由金属或玻璃制成。

图9-6 双臂热导池结构

TCD的工作原理 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即R1/R2=R3/R4,桥电流计G无电流信号输出,记录基线。此时载气以一定流量通过稳定状态的热导池,热敏元件消耗的电能所产生的热,由载气传导和强制对流使热散失达到热动态平衡。当有组分与载气一起流入热导池时,池体内气体组成改变,其热导率也相应变化,于是热平衡破坏,引起热敏元件的温度变化,它的电阻随之变化,致使R1/R2≠R3/R4,则惠斯通电桥不平衡,桥电流计G有电流信号输出,即得到色谱信号(图9-7)。

图9-7 双臂热导池检测原理

惠斯通电桥

TCD的使用 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

(1)桥电流 桥电流是指通过惠斯通电桥的电流,其灵敏度与桥电流的3次方成正比。但一般来说,桥电流过高时,检测器的噪声加大,基线不稳定,热丝易氧化、烧坏。低池体温度和热传导率大的气体,如氢气和氦气有利于较大桥电流的使用。

(2)载气 热导池实际测量的是载气及组分的混合气体热传导之差。因此,载气和组分热传导率差别越大,则电桥输出信号越大。选择氢气和氦气作载气有利于提高热导池的灵敏度。

(3)热敏元件电阻及电阻温度系数 TCD的灵敏度正比于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及其温度系数。铼钨合金丝的电阻率比高温钨丝高,抗氧化性能好,在高温时能经受更大电流。

(4)池体温度 TCD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随检测器温度升高,灵敏度将降低。高性能的TCD要求柱温变化和检测器温度都要控制在±0.01℃以内。

(5)几何因子 几何因子是指池体腔和热敏元件的几何形状。热敏元件半径大,长度大,池腔小,灵敏度高。一般的TCD池腔较大,池体积为0.5~1mL,载气流速每分钟流速应大于池体积20倍,故流速应在15mL/min以上。

根据以上原理,为延长TCD使用寿命,最好应选用氦气或氢气作载气。若用氮气作载气,应用较小的桥流。开机时,先通入载气,再加桥流;关机时,应先关桥流再关载气,防止热丝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TCD能测定所有与载气热传导率不同的组分,故称它为通用型检测器,但它的灵敏度不及其它气相色谱检测器。由于TCD的效应(峰高)与热导池中组分浓度成正比,因此TCD是典型的浓度型检测器。鉴于这些特点,TCD主要用于溶剂、一般气体和惰性气体的测定,如工业流程中气体的分析、药物中微量水分的分析等。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FID的结构 纯氢气燃烧的火焰中产生很少的离子,而碳氢化合物在氢焰中燃烧时能产生高几个数量级的离子,FID就是基于两者的巨大差异而设计的。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的正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移向负极,形成微弱电子流,经放大后,被存储和记录。FID的结构如图9-8所示,它由氢火焰离子化室及放大器组成。从色谱柱流出的载气及组分与氢气混合后,从喷嘴流入氢火焰中。在极化极与收集极之间加上一直流电压形成电场,收集的微电流经过放大器的高值电阻(>1014Ω)产生电压信号,信号被放大后输送到数据处理系统。没有组分流出时,收集的微电流称为“基流”,经补偿后记录得到基线;当有组分流出时,收集的微电流放大后,记录获得色谱峰。

图9-8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示意图

离子化原理 化学电离机理认为,在火焰中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先裂解成CH、CH2基,然后与O进一步反应生成CHO+、COOH+、C2OOH+、COO+、CH2OH+等正离子和电子e-,火焰中的水蒸气与CHO+碰撞产生H3O+。以苯为例在电场作用下正离子与电子向两极移动形成离子流。

根据上述机理,FID只对含碳化合物有响应,对水、惰性气体等无信号,故称它为专用型检测器。由于FID对所有含碳化合物有响应,并有很高的灵敏度,因此它也是最常用的检测器。另外,FID的信号响应(色谱峰高)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火焰中组分的量成正比,故这种检测器也称质量型检测器。(www.xing528.com)

FID的使用 FID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与其结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包括火焰喷嘴设计、电极形状和电极距离、电极电压大小等。另外,操作条件如载气、氢气和空气的流量对FID的灵敏度都有影响。氢气与载气的流量比一般为1∶1~1.5∶1,空气流量是氢气的10~20倍。由于载气流量与柱效有关,当它的流量确定后,可通过调节氢气和空气流速,观测基流大小确定FID的灵敏度。填充柱常用氮气流速为25mL/min,氢气流速为30mL/min,空气流速为300mL/min。

使用中,FID应尽量保持较高温度,防止流出物的冷凝与污染,否则FID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在分析硅烷化样品后,更要考虑受污染的可能,污染后立即采用弧形和物理方法清除。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利用放射源或非放射源将载体分子离子化,产生大量低能量热电子,当含负电性基团组分进入检测器时,捕获电子而使基流降低产生信号,以此来检测流出色谱柱组分的含量。它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达10-14g/mL,属于浓度型检测器。

ECD的结构 检测器以阴极壁上的β射线放射源(63N或3H)为负极,内腔中央的不锈钢棒为正极,在两极间施加直流或脉冲电压,载气有两极间通过,常用高纯氮或氦气为载气。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9所示。

图9-9 电子捕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ECD的工作原理 当载气(高纯N2)通过检测器时,在放射源β射线的轰击下,N2被离子化,产生N2+和次级电子,在电场中定向移动形成基流(10-9~10-8A)。

当强电负性元素的物质进入检测器时,ECD会捕获这些低能量电子,产生带负电荷的离子,并释放能量。

AB与碰撞生成中性化合物,使基流降低,产生负信号而成倒峰。经过放大器放大并进行极性转换成通常的正峰,由记录器记录,即为响应信号,该信号强度的大小与组分浓度成正比,所以ECD属于浓度型检测器。

ECD的应用 ECD主要用于含强电负性元素化合物的检测,如含有卤素、硫、硝基、羰基、氰基的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螯合物、多环芳烃、多卤或多硫化合物的检测,已经在食品检验、动植物体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以及包含对水、土壤、大气等污染的环境检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4.检测器的主要性能

对检测器性能的要求主要有四方面:稳定性好、噪声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死体积小、响应快。为了综合评价检测器的性能,常用以下指标来衡量。

噪声和漂移 在没有样品进入检测器时,基线在短时间内发生起伏的信号称为噪声。将记录图谱放大即可观测到。噪声是因仪器本身的微电路系统及其它操作条件所引起,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背景信号。仪器微电路系统主要来自包括放大器电子元件、传感器受电流的不稳定性、电磁波干扰等的影响;操作条件影响,如固定液的流失、载气流速和温度的波动等的影响。漂移是指基线在一定时间内对原点产生的偏离,常用每小时信号变化值(mV/h)表示。多数情况下漂移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良好的检测器的噪声和漂移都应该很小,它们反映了检测器的稳定状态。

灵敏度和检测限 灵敏度和检测限是衡量检测器敏感程度的指标。灵敏度是指通过检测器的物质的量变化时,该物质响应值的变化率。图9-10为不同组分分量Q与对应响应值R的关系示意图,直线部分的斜率即为灵敏度S,即

图9-10组分量与响应值图

检测器按其响应特征,可分为浓度型[Q为浓度c(mg/mL)]和质量型[Q为质量流量m(g/s)]两类。

灵敏度和检测限的具体介绍,可参阅有关气相色谱专著,在此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