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换气方法及实践分析:演唱中常用的换气技巧

换气方法及实践分析:演唱中常用的换气技巧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每说一句话都会相应地换气,只不过这个换气十分自然,没有人会特别注意说话时候的换气方式。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就针对在实际演唱中常用的换气方法来加以阐述。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机卡发现,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尤其是后半部分中“戴”字之后最适合换气的地方那就是“戴”字后去偷一口气。对于这种类型的换气方式可以拿我们最熟悉的歌曲《凤阳花鼓》这首作品来举例说明,这是一首安徽的地方民歌。

换气方法及实践分析:演唱中常用的换气技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每说一句话都会相应地换气,只不过这个换气十分自然,没有人会特别注意说话时候的换气方式。声乐演唱中同样也需要换气,但是,这个换气就与说话中的换气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实际声乐演唱中换气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换气时间的长短和快慢,要根据实际演唱歌曲的具体情况来看,比如说歌曲中出现一些有前奏、间奏、休止的地方,这时演唱者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像闻鲜花一样深呼吸、大换气,一些稍慢、中速的抒情歌曲,每一句的结束都可以自然地大换气。但是作品中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会遇到一些长乐句,对于这样的类型我们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可以在中间适当的地方快速抢吸一口气,或在乐句稍顿一下的地方“偷”换一点气。这种“偷”气的办法还可设置在有附点的音符后面进行,因为附点的作用是改变音符的时值,更重要的是改变音的强弱关系,就强弱的关系上来看,通常情况下对于旋律中前面的音符都做一定的情调,从而减弱后面音符的力度,使之产生一种渐弱的趋势,这样在渐弱后换气就不会太明显突出。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就针对在实际演唱中常用的换气方法来加以阐述。

(一)句中换气

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看我们就能知道这种换气方式是在一句话的中间换气,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

1.常规换气

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中截取的旋律片段,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江南风格的歌曲,在处理上较为细腻,所以我们在演唱中不适宜大口吸气,以免破坏歌曲的整体效果。

对于这首作品,在对其换气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按乐句划分,也就是前两句,歌词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后面一句重复这一句歌词,但是在旋律我们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其不同之处,首先是音区比乐曲开始第一句更高了,并且在第二句的结尾处有一个长音,其实这就预示着后面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中“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这句要特别注意换气,这一句歌词结束正好处在小节的中间部分,按照正常来说,在小节中间是不允许换气的,但是歌词发展到这里是一个句逗,需要换气,那么,就需要演唱者在“戴”字后抢换一口气,如果不换气,在唱完“戴”字以后接着唱后面的一句歌词,后面的歌词肯定唱不完的。

既然上面的方法在演唱中这么不好操作,此时就会有一些经常走“捷径”的演唱者想办法,他们所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别的地方来找寻找换气,比如说,在实际演唱中就有人在“戴”字之前的一小节结束时换气,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中讲究的是乐句的完整性,如果演唱者在“戴”字钱的小节线处换气,那么前面一句的歌词是不完整的,这养就破坏了整首歌曲的完整性。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机卡发现,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尤其是后半部分中“戴”字之后最适合换气的地方那就是“戴”字后去偷一口气。但是,如果我们在“戴”字后抢气的话,同时又很容易在这个字音上造成“冲击”和“吞声”。这里有必要对“吞声”与“冲击”做一简单解释。

“吞声”实际上是由于收音过快,气息停止连带着把字音吞没,使咬字含混不清,破坏了乐句的完整。而所谓“冲击”实际上就是由于气息控制不好,收声时气息过猛过快,失去乐句的流畅,让人感到好像是突然被截断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换气就只有放到下一拍的“花”字后完气,因为“花”是切分音,成了强拍。“花”字强唱轻收后马上换一口气,就会不太明显突出(这也是切分和附点的特点),再轻声唱“的”字和后面的旋律。对于歌唱技能还不成熟者这样换气会轻松一些。有一定发声技巧者,还是应该清晰准确地在“戴”后抢气。

2.休止换气(www.xing528.com)

上述我们所说的常规换气中,之所以称之为常规是因为其乐句中的歌词都是正常进行的,但是在声乐演唱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大的连音线的范围内中间的音符出现了休止。比如说我们下面例子中所列举的谱例,是歌剧《羊角花》中《吉祥鸟啊,为何还不啼鸣》结尾的一句,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句歌词中,其旋律部分有一个八分音符的休止符,这里休止符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唱空拍,没有音,在音乐上这个地方就是音乐的暂时性停止。

演唱者在演唱之前,一点要对旋律中的这些标记做一个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条长长的弧线,弧线出现在这里是要求我们这里面的音都要唱的流畅、连贯,当演唱者在唱这句唱腔的时候就可以在“啼”后的半拍休止处“偷”气,以保证后面乐句气息的饱满和声音的充实。一般“偷”气都是在乐句中间的短促休止处或附点的后面,能把对乐句完整的影响降到最低度。

(二)句尾换气

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看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句尾就是在一句话说完,句尾换气也就是唱完一句换一口气,之后再唱下一句,这与我们说话的方式有些类似,与上文中所说的句中换气相比较来说,句尾换气更加容易操作一些。对于这种类型的换气方式可以拿我们最熟悉的歌曲《凤阳花鼓》这首作品来举例说明,这是一首安徽的地方民歌。

读者观察谱面上的标记可以发现,在作品中,我们已经将每一个换气口都做了相应的标记,虽然在歌词中尤其是第一句“说凤阳,道凤阳”中间有一个逗号隔开,但是演唱歌曲要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来演唱,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这个逗号的地方是不用换气的,而在这一句结束之后需要换气。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演唱者严格按照谱例中标记的换气记号来换气,千万不要在一句歌词刚刚唱了半句就要换气。谱例中所标记的是按照歌词所表述含义最自然的一种换气,这种换气在一般的歌曲中都非常常见,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换气方式。

(三)长句换气

在一些声乐作品中,尤其是一些抒情性强的歌曲中,市场带有很长一段旋律的语气词,比如说连续进行了三四个小节的“啊”,对于这样的作品就要求演唱者将这历时三四个小节的“啊”一口气演唱完,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如新疆民歌《曲蔓地》。

在这首作品中,每一乐句的长度都不是很长,但是当进行到“啊”这一句时却比其他的乐句都要长,并且“啊”所在的音区较高,很多人一口气唱不完。但是,在经过了一些演唱实践以后可以发现,与其在作品演唱中采取一些捷径来完成演唱,还不如用一口气将其唱完,虽然这样长的一口气我们可能在最后的尾音演唱不到作品想要传达的效果,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如果通过一些捷径(在乐句中间换气)来实现对作品的演唱,其效果会比唱不完美差的多,台下的观众也会在一种错误的听觉下受到影响,因为在中间本是不应该换气的。

所以,在实际演唱中,这一句就一定要一口气唱完,最开始的时候也许可能做不到用一口气唱完,但是只要多联系一定会可以的,这对歌唱呼吸延长的控制锻炼也很有益处。能够一口气唱完才能够考虑练习这首歌曲,否则应该先练简单的歌曲。

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需要通过演唱者运用不同的气息、歌唱方法等来实现,拿我们在作品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情感表现来说:当演唱者要表现刚健坚定的情绪时,此时气息的运用就结实饱满、充足有力;表现缠绵委婉的柔情,气息的运用柔软轻松、徐缓抑郁;当演唱者要表现欢快喜悦的心情时,此时气息的运用就平稳柔和,流畅自如。当然,在演唱中我们还要适当根据自己个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强呼吸的肺活量,锻炼两曲、膈肌与小腹控制气息的能力,逐步使歌唱呼吸的技巧达到歌唱整体发声演唱技巧的要求。

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对歌唱的呼吸技巧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歌声有饱满的气息支托,同时能够用我们的气息对歌唱起到一个控制的作用,也就是让我们的声音听起来有呼吸支点,并不是一些所谓的“气息与声音断层”等,这样才能有利于演唱者的声音能根据歌曲内容和情绪真实地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