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豫:谨慎的大象,象征成功保持小心谨慎

豫:谨慎的大象,象征成功保持小心谨慎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文中的“豫”“豫”,《说文》解释说“象之大者”,也就是大象。那么“豫呵若冬涉水”就是说,善于为道的人像大象一样在冬天涉水。在《豫》卦卦象中,只有九四一个阳爻,是一卦的卦主,是动作行为的主体。其用意正如《象》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是提醒人们在成功、喜悦的同时,要像大象一样保持一份小心谨慎,以防止事物很快向相反方向转化。

豫:谨慎的大象,象征成功保持小心谨慎

“豫”只出现在《老子》第15章中: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古文中的“豫”

“豫”,《说文》解释说“象之大者”,也就是大象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时的温度、湿度、雨量远高于现在,相当于亚热带气候,是有大象生存的(参“为”字条)。河南省是黄河流域的中心,至今仍简称为“豫”,也可以证明《说文》的解释不错。但《老子》第15章的“豫”该解作什么,却颇令人踌躇。

就解作“大象”?那么“豫呵若冬涉水”就是说,善于为道的人像大象一样在冬天涉水。似乎说不通。如上所说,大象是生活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不会跑到有冬天的气候寒冷地带。

“豫”还有“安乐”的意思,如《尔雅·释诂》说“豫……乐也”。“豫”是“安乐”,那“弗豫”就是“不安乐”。人生病了,肯定不得安乐,所以《尚书·金縢》中说“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

把“豫”解为“安乐”,那么“豫呵若冬涉水”就是说,善于为道的人安乐地在冬天涉水。也是不好理解。如上所述,大象是生活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是不会跑到有冬天的气候寒冷地带的。即使大象跑到寒冷的地带,在冬天冰冷的水中渡涉,会快乐吗?如果说亚热带地区冬天水也不是很冷,大象的确是快乐的,为什么又要强调是“冬涉水”呢?

直接解作“大象”“安乐”不通,那我们就再换个角度。《易经》中有一卦,就叫“豫”,并且全卦都是围绕“豫”这个字来讲的:

豫:利建侯行师。

初六:鸣豫,凶。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贞疾,恒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大意是说:

豫:利于封建诸侯,出兵作战。

初六:刻意标榜欢乐,凶。

六二:意志比石块坚硬,不终日沉溺于欢乐,占问吉。

六三:一大早就欢乐,(应该觉悔),觉悔晚了,有悔恨之事发生。

九四:依据欢乐的原则欢乐,有大的收获。朋友们聚会在一起,不用怀疑。

六五:贞问疾病,长久不死。

上六:夜间欢乐,成功转化为败亡,没有过错。

《豫》卦卦象坤下震上,其中的坤在很多文献中写作“巛”,帛书《易经》中作“川”。“巛”是水,“川”也是水。而“豫呵若冬涉水”的“水”在竹简本、王弼本《老子》中也作“川”。坤在季节上又象征冬天,所以《豫》卦中的坤水也应是冬天的水。震象征足,象征行动,如《周易·说卦》说“震,动也。……震为足”。

在《豫》卦卦象中,只有九四一个阳爻,是一卦的卦主,是动作行为的主体。震象征行动,坤象征冬天的水。九四阳爻经过初六、六二、六三所组成的坤象而上,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豫兮若冬涉水”吗?

还有,《豫》上六爻辞说“冥豫,成有渝”,而“豫兮若冬涉水”在简本《老子》中是作“夜兮若冬涉水”的,“夜”“冥”的意思又是一样的,是不是也颇耐人寻味呢?(www.xing528.com)

所以笔者认为,《老子》“豫兮若冬涉水”的话应该就是从《豫》卦而来的。因此,要理解“豫兮若冬涉水”这句话,得先理解《豫》卦。

《豫》卦的宗旨是论述安乐之道的,它告诉我们:适度的安乐是应该的,但不能一天到晚安乐,否则就像上六爻辞说“成有渝”,成功会转为失败,欢乐会转为悲伤。

《易经》中还有一卦叫“既济”,表达了和《豫》卦同样的思想。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六四: 有衣袽,终日戒。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上六:濡其首,厉。

大意是说:

既济:通顺,稍微利于占问。开始吉利,最终败乱。

初九:牵拉车的轮子,(狐狸)沾湿它的尾巴,没有灾害。

六二:妇人丢失了她的头饰,不用寻找,“七日”后失而复得。

九三:高宗讨伐鬼方,三年攻克了它。小人不可以任用。

六四:寒衣露出棉絮,终日戒备。

九五:东邻杀牛祭祀,不如西邻的薄祭,能够真正地受到上天、神灵的福佑。

上六:(狐狸)沾湿它的头部,危险。

“既济”的本义是“已经渡过了河”,比喻事业取得了成功。已经渡过了河,事业取得了成功,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是应该高兴的事,按说卦中该充满大吉大利之辞吧?其实不然。相反,《既济》卦中多危厉、戒慎之辞,如卦辞说“初吉终乱”,六四说“终日戒”,上六说“厉”,为什么?其用意正如《象》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是提醒人们在成功、喜悦的同时,要像大象一样保持一份小心谨慎,以防止事物很快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也就是《周易·系辞下》所说的: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危难正是由于安于其位而放松警惕,灭亡正是由于保守现状而忘记忧惧,祸乱正是由于自认为正常而不知戒惕。所以君子安而思危,存而忧亡,治而虑乱,这样才能使自身安全国家保全。

这样来理解“豫兮若冬涉水”,也与《老子》第29章主旨是一致的: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凡事有走在前面的,就有跟在后面的;有吸气的时候,就有呼气的时候;有强大的时候,就有衰弱的时候;有堆土搭台的时候,就有坍塌坠毁的时候。所以圣人去掉过分享乐,去掉安定,去掉奢侈。

看来,要真正读懂《老子》,还得读懂《易经》。《老子》不容易懂,而《易经》更难懂。唉,要真正地读懂经典,谈何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