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渥洼水位置、敦煌历代地名录及《天马之歌》

汉渥洼水位置、敦煌历代地名录及《天马之歌》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书·孝武本纪》:“元鼎四年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又云,“可知渥洼池水即寿昌海,在寿昌县之南,寿昌县破城子。黄水坝之位置,距破城子近十里,可知即寿昌海,亦即汉之渥洼水也。”今水库涵闸西口上额镌“渥洼水”横匾,坐实以示游人。三处大泉,乃渥洼水主要水源,原藏湖底,今乃暴露出世者。此即两汉魏晋之渥洼水,北魏、唐、宋之寿昌海,“渥洼池”碣当于此处建立。

汉渥洼水位置、敦煌历代地名录及《天马之歌》

据《沙州图经》卷第五载:寿昌海“右,出寿昌县东南十里,去州一百廿里,方圆可一里,深浅不测,地多芦”。其水分流二道:一道入寿昌南溉田;一道向寿昌东溉田。旧名渥洼水。《[汉]书·孝武本纪》:“元鼎四年(前113)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李斐云:“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数于此水旁见群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利长先作土人,将靽勒于水傍,后,马玩习久,人代土人持靽勒,收得其马,献之。[神]异此马,云从水中出。渥洼水即此海也。”向达云:“此所谓寿昌泽或寿昌海,即今日之南湖(现已改为敦煌市阳关镇)。”向先生所说南湖,乃指当时之黄水坝,又名阳关水库。阎文儒《敦煌史地杂考》述之较详,云:“今南湖(敦煌市阳关镇)寿昌废城之南七里至十里处,为营盘村,村南有大湖,为黄水坝。想系各志中所记之寿昌海……渥洼水即南湖之黄水坝,相传汉武帝时出天马处。”又云,“可知渥洼池水即寿昌海,在寿昌县之南,寿昌县(即今阳关镇)破城子。黄水坝之位置,距破城子近十里,可知即寿昌海,亦即汉之渥洼水也。”自向、阎之说出,学界及当地人皆从之。近年,国内外旅游者络绎来此,访古问奇,已成敦煌市一重要旅游景点。今水库涵闸西口上额镌“渥洼水”横匾,坐实以示游人。近年屡往考察,乃知其说未确。自寿昌城向南略偏东,步踏至圆湖子南侧,即阳关水库之北堤仅六里,再沿堤步踏至阳关水库南缘又二里,阳关水库南沿距寿昌城今里且不过八里。与唐五代沙州诸志所载渥洼水在“寿昌城南十里”(折今里十一里)之数不和。又从阳关水库南缘向南寻之,三里许,见一沼泽碱地,方圆里许,周围高起,中部低洼,其间散存三处大泉,当地俗呼北曰车轱辘泉,中曰亩半泉,南曰大泉。大泉之水,清澈透明,水底见有长方形土块一方,长一点五米,宽约零点六米,末端缓缓移动,疑似水底怪物掀动欲出,恐怖之感,不禁而生。以杆探之,方知为湖底腐殖物结为板块,上布细沙,与地皮无异,被底泉涌动,推其缓缓游弋。他处不见此景,骤然观之,颇觉神秘莫测,故一时为之愕然,亦此泉独有之景观也。当地老农云:20世纪40年代此处仍为苇湖,芦苇茂密,水深不测,牛马入内,荫蔽不可见,致有牛马陷入泉中溺死者。旋因向阳关水库开渠引水,此处苇湖不能储水,芦苇屡经芟刈,不可再生,今已退化为碱滩,唯存三处大泉,不断涌水,仍为阳关水库之水源。此苇湖北沿距寿昌城十一里,唐里十里;方圆里许,与及《寿昌县地境》所载契合不爽。因断渥洼水必在此地。昔日水底尝遍布涌泉,今湖底滩涂犹见多处渗水,乃湖底众泉遗迹。三处大泉,乃渥洼水主要水源,原藏湖底,今乃暴露出世者。此即两汉魏晋之渥洼水,北魏、唐、宋之寿昌海,“渥洼池”碣当于此处建立。

注:汉里四百一十七米为一里,唐里五百五十九点八米为一里,今里五百米为一里。

(资料选自李正宇《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www.xing528.com)

汉代渥洼水故址(今阳关镇大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