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工程导流隧洞封堵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水利工程导流隧洞封堵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和工程验收工作中,常遇到导流隧洞封堵问题。在SL 176—1996附录A“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划分表”中,无论是单位工程,还是分部工程,都找不到“导流隧洞封堵工程”。安全鉴定时,进洞检查发现已封堵的导流隧洞堵体顶部靠左侧,及堵体左边与围岩接合部位,以及堵体下游10m范围内洞顶围岩有数处集中渗水点。导流隧洞封堵堵体的设计等级是等同于大坝的设

水利工程导流隧洞封堵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在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和工程验收工作中,常遇到导流隧洞封堵问题。主要:一是,在工程项目划分时将其遗漏了;二是,划分的不恰当。

在SL 176—1996附录A“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划分表”中,无论是单位工程,还是分部工程,都找不到“导流隧洞封堵工程”。SL176—1996漏了,下面执行时难免有任意性。例如:

1 2002年9月下旬,西南某一座大型水库工程竣工验收前的初步验收工作,该工程的规模是大(2)型水库,水库总库容6.58亿m3,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3m,它的导流隧洞是与放空共用的,初期用于导流,后期将进口段改建为龙抬头型式,将原导流隧洞进口段设置堵体进行封堵,该洞就作为泄洪、放空使用。由于地质条件不好,工期又紧,所以,对其施工质量,特别是导流隧洞封堵堵体的质量不放心,但是又了解不到什么情况,因为在项目划分中就没有它。你想了解封堵工程施工质量如何,当时就没有人能给你说清楚,因为,工程早完了,施工单位早已退场。项目法人主管工程的副总经理,问总工、总监、设总,都说没问题。他们说堵体混凝土使用的是微膨胀水泥,虽然浇筑混凝土时没有采取其他温控措施,也没有进行接缝灌浆,但不会漏水,你就放心吧!

没有进行温控设计和施工,没有搞接缝灌浆,没有埋观测设备,仅使用了微膨胀水泥,就盲目地认为,可以万事大吉了。SL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第6.8.4条指出“在堵体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温控措施。……选用微膨胀水泥的封堵体,应进行微膨胀水泥的物理力学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试验成果研究堵体的分层分块和回填及接缝灌浆。……”。第6.8.5条还规定,“封堵体必要时应进行二次回填灌浆”。

情况说不清,水库下闸蓄水后,项目法人、监理、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人员的负责人也没有去看看到底堵体封堵的如何?可他们又要我放心。我怎么能放心啊!我是初步验收工作组专家组组长,在初步验收报告上还得签字呢!总不能稀里糊涂的签字吧!考虑再三,自己总得从闸门竖井下去看看。从竖井下去,垂直高度75m,当时我76岁,它75m,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口行,逞的是“匹夫之勇”,下去吧!顺着一个人宽的转圈爬梯,垂直下去高度约60m,再拉着一条小拇指粗细的电缆,由龙抬头斜坡段相当于垂直高度再下去15m,才到导流隧洞底部,找到堵体部位,一看还真有问题,一是,相应堵体两侧与洞身的接合部有渗漏水;二是,龙抬头段,也就是斜洞段顶拱部位,有误留的排水孔,漏水严重。上来后,我提请业主、监理和设计各方负责人,都应在高水位时一起下去看看,查清漏水部位、渗漏水量,提出处理方案,抓紧妥善处理。2002年10月,他们下去核实调查,果然有问题,决定进行堵漏处理。自11月5日开工,到12月5日完工,历时一个月,除了对堵体及其周边漏水点进行堵漏外,对龙抬头段和导流放空结合段凡是有渗漏水的地方均进行了堵漏处理,对排水孔进行了封堵,共完成堵漏处理250m2,封堵排水孔62个孔。堵漏处理由河南省防腐企业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承担,采用的堵漏材料为金汤牌JS复合型防水涂料(Ⅱ形)和金汤牌速凝型水不漏。施工工艺为:①清理:清理漏水缝周边污物,将缝口凿成“V”形槽;②埋管封缝:自上而下,用金汤牌水不漏埋设导水管,并封堵“V”形槽缝;③封口:待封缝材料固化后,将导水管凿除,用金汤牌水不漏封口;④涂面:用金汤牌JS复合防水涂料(Ⅱ形)涂面层(三层)防渗。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漏划”使各方面未能重视封堵工程的重要性,也是原因之一吧!(www.xing528.com)

2 在前面第3.6节“蓄水安全鉴定和初步验收”中,提到的西北地区某一个省为解决城市紧急供水,而修建的应急引水工程,它的引水洞封堵问题,经设计复核,当水头10m时,堵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只有0.916(k=0.916<1.0~1.05),如水库在正常蓄水位下运行,堵体承受的水头为82m。说明原设计有问题,可是施工也不怎么样。为此,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将大坝防渗帷幕线向右岸山体内延伸,穿过该应急引水洞工程封堵的堵体,以便加强围岩和堵体的抗渗漏能力;二是,将堵体上游侧长约238m的洞身段,用二级配骨料进行水下回填,然后压入水泥浆,进行水下的预压骨料混凝土回填处理。

3 再一个例子就是西南某省的一座大型水库,大坝为二级配骨料混凝土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87m,导流隧洞布置在左岸,断面为方圆形,尺寸为6m×6m,该洞仅在施工导流期间担负导流任务,水库下闸蓄水导流隧洞封堵以后,这条隧洞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工程是1996年11月底下闸蓄水的,那时这本SL223—1999《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还没有出来,当然没有进行蓄水安全鉴定了。1999年水利部颁发了这本SL223—1999,这个工程已建成,准备进行竣工验收了,当时的省水利厅领导,就找到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提出进行安全鉴定补课的意见。建设与管理司当即同意并帮助联系由水利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总院承担其安全鉴定任务。安全鉴定时,进洞检查发现已封堵的导流隧洞堵体顶部靠左侧,及堵体左边与围岩接合部位,以及堵体下游10m范围内洞顶围岩有数处集中渗水点。经量测,总渗漏量达0.67L/s。为避免长期渗漏恶化附近围岩,建议研究采用灌浆加固处理的可行性。经省设计院研究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分为两部分:一是,加长衬砌段(原洞身段,只进行了喷锚支护,未做混凝土衬砌),以便延长渗径,减少导流隧洞堵体后围岩的渗透破坏。具体措施是在堵体后增加10m长的钢筋混凝土衬砌段,混凝土衬砌厚度1.0m,并埋设排水管,在顶拱90度范围内预埋回填灌浆管;二是,采取灌浆处理。在堵体后面新增的钢筋混凝土衬砌范围内进行,分前后两排,前排紧靠原堵体,后排设于衬砌段末尾,钻孔深入围岩10m。通过灌浆处理,可在堵体下游形成截水环,延长渗漏水流的渗径。处理后效果明显,渗漏水量由原来的0.67L/s,减少到0.2L/s。

讲这么多隧洞封堵堵体的问题,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要因为SL176—1996的项目划分中遗漏了它,而轻视它。导流隧洞封堵堵体的设计等级是等同于大坝的设计等级,它是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也是“主要建筑物”。所以,绝不要因为它的工程量小而忽视了它。但项目划分时又如何划分呢?目前的现状是,有的遗漏了,有的又划分的不合适,像澧水的江垭水利枢纽,它的导流隧洞也是完成导流任务封堵后就不用了,他们把导流隧洞堵体工程划分到混凝土大坝中,作为大坝单位工程中的一个分部工程,我认为那也是不合适的。可是究竟怎么划分为好?确实是一项值得认真仔细探讨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划为分部工程或划为单位工程,在它的前面都要加个“定语”,即,加“主要”两字。也就是说,如划为分部工程,它就是“主要分部工程”;如划为单位工程,它就是“主要建筑物单位工程”。

另外,高边坡处理也是枢纽工程中经常遇到又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SL176—1996附录A,也把它漏掉了。总之,希望大家不要念死书、死念书,还是要提倡活学活用,不要因为本本上没有,就不考虑、不列,也不办。而是要结合工程实际,搞好项目划分,才能更科学有效地把工程施工质量搞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