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制定课程开场策略与自我介绍

如何制定课程开场策略与自我介绍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课程的开场内容,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让学员理解和接受。开场问好主要包括“扫视全场、站定问好、定制问好”两个方面。讲师的自我介绍,就策略来说,主要有四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证明自己有实力、有资历给大家讲授课程,以增强学员对讲师、对课程的信心。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可以把讲师与课程高度联系起来,现场的效果会更好。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两点策略。

如何制定课程开场策略与自我介绍

基于课程的开场内容,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让学员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实施层面,讲师首先做的是开场问好。

开场问好主要包括“扫视全场、站定问好、定制问好”两个方面。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有着深刻的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动作,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学员,体现出对每一个学员的充分关注。

扫视全场的时间比较短暂,一般在3~5秒钟,但就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师生双方用心灵的窗口去接纳彼此,在短暂的“触目”中完成了第一次正式“对话”。尽管是无声的,却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彼此之间正式关注到对方。

在短暂的扫视过后,就需要站定问好,这时的我们一定要站稳脚跟,不可左摇右摆。讲师的稳重性、定力等都可以在此刻展现出来。

当我们站定,立定在讲台中间位置时,需要开口和学员打招呼。一般是以赞美学员为开头,声音相对洪亮一些的问候。比如,××公司精英们,大家早上好!

讲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特点,去定制一些和大家打招呼、问好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向大家好时,学员可以回答“好、萃取会更好、传承更美好”等。

同时,针对小组我们还可以匹配相应的三击掌,即令小组成员共创特殊的击掌风格,实现小组成员间配合上的协调统一,激励小组成员积极投入等。这些方法其实都是为了促使课堂的氛围更热烈,促使学员能更好地投入进来。

讲师的自我介绍,是讲师向学员展现自我风采、实力的第一个关键点,所以需精心设计,逐渐在实战中完善,从而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自我介绍在后续的课程中可以略做调整,以充实、再完善。

讲师的自我介绍,就策略来说,主要有四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证明自己有实力、有资历给大家讲授课程,以增强学员对讲师、对课程的信心。

介绍自己时,可以拆分自己的名字,解释每个字代表什么样的含义,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让大家记住你。通过拆分姓名中的文字,引发某些联想、想象,拓展出更大、更有趣的言说空间,自然对学员记忆更有好处。

比如,我在介绍自己的艺名“王萃取”时,会说“内容为王,万事皆可萃,万招皆可取,我是王萃取,本名王兴权。”

当我们介绍一个人时,突出一个人的成绩是最好的,就是做出了什么成绩,有什么具体的成果等,尤其以量化的数据来介绍,更能体现出这些成绩的真实性和分量重。比如王萃取老师,曾出版过12本专著,在网易云课堂有21门课程等。学员对量化的数字有天然的敏感,可以更好地记住不说,还能将这些数字沉淀到心中,成为一种有分量的记忆。

通过别人的话来肯定自己,能很巧妙地实现对自己的赞美,尤其是某些知名的人士、集团公司的领导者、老板等,他们的话语更见分量。只要其话语是对你在某个方面的一种肯定、一种认可,都能帮助我们实现一种良好的推荐效果。当然,这种借他人的肯定来赞美自己,有时需要一点表达的技巧,比如下面的案例中,讲师老李就喜欢以轻松的口吻说以下这段话。

其实我长期对自己在这个领域是不够自信的,但××公司董事长张总却一再对我说:“老李呀,你就别假谦虚了!你在这个领域精耕细作快十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专业度少有人能及!”张总一再这样说,给了我很大的自信。

在这样的案例中,讲师借助他人的话语来肯定自己,需要营造一点轻松甚至是幽默的表达,才能让现场的效果更好。

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能关联、过渡到所讲的课程主题上来,是非常巧妙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将人与课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一种“人课合一”的效果。比如王萃取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会将这个艺名和自己的课程关联起来,强调说:投身这个行业之初,就决心做好萃取工作,甚至名字都改成了王萃取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可以把讲师与课程高度联系起来,现场的效果会更好。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课程导入的几种方式:提问导入、痛点导入、数据导入、案例故事导入、名言导入等,其作用主要是勾起学员的兴趣。那么,在这些导入的方式中,我们该把握怎样的策略呢?这里逐一地介绍给大家。

向学员提出问题,直击学员的灵魂,引发学员的深入思考,再邀请学员进行回答。这是提问导入的一个基本的流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两点策略。

第一,所设计的问题需有延展作答的空间。

就是说,不能抛出一个超级简单的1+1=2的问题,这样的导入等于没有任何思考空间,比如,在我们的萃取课堂上,如果以提问导入,绝不能向学员提问:大家好!你们听说过经验萃取技术吗?

学员的回答无非是听过、没听过,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首次接触,了解得不多。虽然可以就着话题去解释什么经验萃取技术,但更多是讲师自嗨式的讲解,不能逼着学员深入思考,其导入的效果就不理想。

第二,所提问题需和课程的主题或内容高度关联。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导入的问题不能离主题、内容等比较远,要近一点,就像我们吃的饺子,皮不要太厚,要一口咬到馅才好。比如,为什么很多产品线上营销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效果却越来越差?这样的问题可以更近地触达学员的内心,而不是询问他:你了解线上营销的方式方法吗?

用学员在工作中的痛点问题导入,其选择自然是越痛越好!如果所给出的痛点是不痛不痒的,学员的思维意识是不会受到任何触动的。只有准确地摸透了其工作中的痛点话题,才能实现一针见血的效果,真正引起学员的高度注意。

一名电力员工开发了一门关于变电站选址的课程,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两个痛点问题:

1.变电站的选址实在太难了!有没有?

2.站址选择需要考虑的要点很多,让人头痛不已,比如:避让农田、防洪条件、重点区域避让、减少环境破坏,既要考虑当下,也要考虑长远,等等情况都要深思熟虑,令人形销骨立,有没有?

当这些痛点话题提出的时候,学员会感觉说到了他们心里去,给变电站选址确实是一个糟心的事情,反复论证、反复讨论,但选址问题重大,如何以流程化的方式,让这项工作更轻松一点呢?

这样的痛点导入便是成功的,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想通过课程的学习一扫胸中之痛,让自己的工作更畅快一点。

要注意的是:以痛点导入的方式,可以连续提出若干话题,但要集中在一个主题之下。如上述的一些痛点都是围绕变电站选址问题展开的,就很容易引发学员的精神共鸣,将其注意力快速导入到我们的课程上来。

数据导入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无非就是找到一些行业数据、公司数据、业绩数据、对比数据之类的,然后让学员看一看、了解一下,不就行了吗?实际上,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看问题。

数据导入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些数据就可以,想想看,如果我们列举的数据是大家都知道的、熟悉的一些行业数据,就很难引起学员的注意。要想让给出的数据引起学员的注意,甚至是“触目惊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策略来实现。

第一,大部分学员完全陌生的数据。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大家对基本的行业数据、公司数据等常常有所关注,所以回避这些烂熟的数据是必要的。我们可以结合课程的主题,从一些专业、权威的网站上细致检索,找出相对陌生的数据,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只有陌生一点的数据,才能引起人们的好奇。

第二,用对比性的组合数据,体现数据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有些数据是让人熟悉的,但大部分人很少将数据做对比,更少去思考数据经对比后产生的神奇效果,难以看到对比数据的内在原因等。所以,我们可以将一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给出一些“惊人的”结论,打破学员的一些惯性思维,让他们看到对比后的数据有表达了怎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比如:中国网络安全相关的黑色产业链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50万!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照片信息、垃圾信息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915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同年(2016)我国出版业全年实现的营收是831.31亿元。可见,网络泄密等造成的损失多么大!大家可以计算,以我国14亿人口来计算,这给每个人造成的人均经济损失是多少?(65元)

上述,一是将两个不相关的行业数据进行比较,突出网络信息泄露带给我们的经济损失;二是鼓励大家计算一下,可以更形象地认识到其损失的具体情况。

案例是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故事的来源则可以是各种渠道,只要适合课程的主题就可以。在以案例、故事进行导入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的几点策略。

第一,案例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叙述可以简略一点,重点是要指向一个特定的主题,便于引起学员的思考。

第二,故事是可以改编的,以适应课程的主题。

第三,不管是用案例还是用故事做导入,在结束之后都该提出一个或多个普适性更强的问题,以引导学员的思考方向。

以下是一个案例导入的例子。

阳光明媚的早晨,员工小何走进会议室,向领导汇报2015年的房地产政策。小何打起十二分精神,把2015年重点政策逐一梳理,部门领导却听得头痛欲裂……

“停停停!小何,你汇报的重点是什么,这些政策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领导,我觉得这些都很重要,我也整理得很清楚啊!”

思考:工作汇报的关键是什么?

上述案例中,有案例的背景、冲突、对话等,在案例结束时提出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工作汇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一来,便足以令学员进入一个思考的进程,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入正式课程。

名言导入是通过引用的方式,将某名人、大咖的言论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导入,再结合其言论的含义,向课程内容本身做出适当的延伸,进而拉开课程的帷幕。

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我们通过网络检索一些大咖的话语,精选其中的一条来作为课程的导入,不必选择很多,有一条足矣。只要其言论是恰当的,符合我们课程主题的就可以。

当然,和使用案例、故事等做课程导入不同,引用言论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在解读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深入理解言论的含义,有时也可以补充一些大咖言说该话语时的一些背景性故事,从而引发学员的兴致,快速导入到课程上来。

学习有收益,我们也会在课程开始前罗列几条抽象的收益,但为了更好地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运用几条策略,以具体的方式证明课程的收益,常见的有五种:标杆证明、数据成绩、罗列好处、盘点问题、对手比较等。

这是用事实说话的意思,在学习课程后出了什么牛人,学员将课程所学用在什么方面,怎样用得有价值等。用标杆来证明课程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标杆人物输出了优质的内容,甚至发表了某作品,从而对其个人发展形成了正向、积极的影响。比如某学员在学习了“如何快速写出好文章”的课程之后,经过半年的努力,出了一本关于如何做营销的书籍,并已经投入市场。

二是学员研发的课程,在其公司内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屡次受邀到分公司讲课。比如,一学员将自己的课程做了精品化打磨,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不仅在公司内评比中拿到了一等奖,还多次应邀到分公司展开课程的讲授工作,提升了其工作档次,个人也得到了多次荣誉奖励。

数字是很好的成绩证明。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人的思路打开了、眼界放开了,在运用其知识点的过程中,个人工作的技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更好的业绩,各种业绩的指标都是可以用来证明的。

比如营销人员的客户数量较之上半年提高了30%,大客户从原来的200名提高到了400名,甚至个人因客户数量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出差的频率较之上半年也增加了25%,跟客户之间沟通得更加密切;与客户打交道时的方法更多了,原来只会采用几种常见的沟通手法,现在的沟通办法数量提高了一倍以上等。

从这些成绩的数字变化,可以很好地证明课程的价值。

每一门课程都有具体的目标,如提高营销水平、提供创意思路、学会PPT技能等,但其共性的好处就在于学员自身的成长。

这种成长是可以描述的,我们可以在每一门课程中加以了解、收集、整理,从而体现在后续的课程当中。比如有的学员在学习课程后,个人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以前从不敢独立去拓展客户,总是根据上司的具体指点去做事,难有独立见解,随着自信心的增加,个人变得有胆识了很多。

再比如,个人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原本都是套用一些模板,不能独立去开发PPT,现在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去独立研发课程,自己心中大量的想法有了课程这个出口。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一番罗列,体现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学过课程之后,最大的收益当属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可以从盘点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去体现课程的价值。比如:

(1)以前从不敢上台演讲的自己,现在登台汇报工作完全没问题;

(2)以前做工作总结,从没超过一页A4纸,现在则能充分展开,从工作思路到落实,从问题到成绩,都摆得清清楚楚,让领导很开心;

(3)以前只知道提出一些问题,不敢拿出具体的方案,现在不仅会做方案,而且常常要做两个方案给领导做参考。

在学员中进行对手间的比较,学员的成长是可以通过超越对手来体现的,以证明课程的优越性。比如一名张姓学员,在学习课程之后收益颇丰,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两个月后告诉我们说: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将所学融入工作中,已经在工作业绩上大大超过了竞争对手,他是做新媒体营销的人员,他负责经营的公司账号经过两个月的优化运营,在阅读量、输出内容数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对手一大截,这让他非常地开心,老板因此承诺给他涨工资

总之,学员体现出的真正收获,是学习课程的最好证明。随着你的课程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势必得到的回馈越来越多,从中可以找到许多类似上述案例中的收益很大的案例,进而证明你课程上的优越性。

课程在进入正式学习前,有必要做一些共同的约定,以确保课程纪律是好的,课程学习的效果是好的。常见的约定策略有如下三种:小组制定、借势领导、行业公约。

我们可在课堂中引导小组来制定纪律,具体操作是:给小组五分钟时间来共同商讨,为了完成了课程,在意愿、练习等层面真正做到位,让小组成员在商讨中达成共识,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形成后的内容可以由组长或其成员分享,起到强化的效果。

这是说,领导对课程在开班时有明确规定的,在课堂上由领导发言,直接给出严格的课堂纪律。如果领导无法莅临现场,则可以通过短视频录制、其他人替代传达等进行纪律的传达,从而令现场的学员遵守特定的约定,确保其课堂效果。

在有些行业,因其内部体制的原因,很有必要采用“借势领导”的方法,以促使课堂纪律有一个保障的,这时就需要组织者及早和领导沟通,确保领导者的要求能准确传达到课堂。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在规则,即所谓行规,入行者都需遵守这份行规才行。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将行规中的有关事项做宣讲,以行规约束学员,或以学员对行业身份的认同,来取得其对行规的尊重和执行,从而起到课堂约定的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