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垃圾分类实践:志愿者队伍扩大,效果显著

上海垃圾分类实践:志愿者队伍扩大,效果显著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颜卫国在2018年8月18日“全国首届零废弃日”的线下沙龙活动中介绍了包运大厦的垃圾分类情况。颜卫国首先通过努力邀请,把志愿者队伍从20位增加到32位。目前为止,包运大厦有44个志愿者。“现在报纸上、电视上不断在宣传垃圾分类。这对于以后的垃圾分类推进,对于志愿者的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颜卫国说:“很多人说国外这里好那里好,如果你不做,永远都是别人好。”

上海垃圾分类实践:志愿者队伍扩大,效果显著

上海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包运大厦的颜卫国,就是一位推广垃圾分类的社区带头人。颜卫国在2018年8月18日“全国首届零废弃日”的线下沙龙活动中介绍了包运大厦的垃圾分类情况。他们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小区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包运大厦是一幢1996年建成的25层大楼,每层有10户,目前有239户人家。这个小区从2017年3月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目前有70%的居民能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

从细致的准备工作开始

2016年,当居委会和第三方组织爱芬环保到小区,说要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的时候,一开始颜卫国和大家都是比较抵触的。后来,居委会和爱芬环保跟他们开了几次讨论会,就决定先做5个月的准备工作。

颜卫国首先通过努力邀请,把志愿者队伍从20位增加到32位。在所有志愿者的努力下,大家在小区里面拉横幅、出黑板报和宣传画,做了很多宣传。等过完年,又进行了几个有仪式感的活动,比如说办“绿色账户卡”、正式的“发桶仪式”、志愿者入户发资料并做口头宣传……,通过这些活动,让居民了解到垃圾进行分类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此外,垃圾分类的推进还需要一些很细致的考虑。比如,垃圾箱按社区自己的要求就改造了两次,第一次是改造成可以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第二次是改造投放口的高度。后来,又在垃圾厢房顶上装了遮雨棚。

抓住各种机会,争取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居民习惯了在楼层投放混合垃圾,现在要把垃圾桶撤了,让居民把垃圾分类并拎到楼下的垃圾箱。

虽然在宣传动员阶段,居民对分类的方法有了理论化的认识,但实际要分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误区。所以,志愿者要大量地分拣,还要给居民解释示范。而且,包运大厦租户占比有30%~40%,租户换得快,所以需要反复入户宣传。

刚开始,除了早晚共三个小时的值班,志愿者还要巡楼,大概经过两个礼拜,大家都能自己把垃圾拎下来。不过有的垃圾分类了,有的还没有分。

高空抛物也是个麻烦的问题。所以颜卫国召开了恳谈会,顺势搞了一个爱护通风井的宣言:不管以前有没有扔过,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不要扔了。社区人员把宣言印了50份,由志愿者挨家挨户送上门,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住在低层的人家非常感动,也开始帮忙大力宣传垃圾分类。

志愿者的工作是动员所有居民,一起配合垃圾分类的工作。所以,碰到不配合的居民,志愿者不能命令式工作,更不能和居民吵架,要耐心讲解。

用志愿者机制持续推动垃圾分类(www.xing528.com)

这样试行一个月,居民就基本能把垃圾分好了;半年后,靠居民的自觉,靠保洁员时常去检查。颜卫国觉得,垃圾分类的关键是面对面的宣传,起码让居民知道,违规行为能被查到,要产生一定的威慑效果才行。

现在,志愿者不用值班了,但有个志愿者机制,要时常顺便看看垃圾有没有分好,如果遇到没有分好类的垃圾,最好能查到是谁扔的,确定之后,社区人员就去找这户人家沟通。

目前为止,包运大厦有44个志愿者。以前大家遇到问题会去居委会反映,现在也会找颜卫国所在的社区团队。

垃圾分类如何持续下去,颜卫国认为,重在引导居民。

“现在报纸上、电视上不断在宣传垃圾分类。这对于以后的垃圾分类推进,对于志愿者的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颜卫国说:“很多人说国外这里好那里好,如果你不做,永远都是别人好。”

撰文 马晓璐

参考资料:

[1]垃圾再生︱上海七旬志愿者:如果你不分类,永远都是外国好[EB/OL].[2020-02-1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3796_1.

上:2018年8月18日,全国首届零废弃日,爱芬环保举行的线下沙龙活动上,颜卫国分享自己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下:包运大厦

颜卫国 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