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垃圾分类进程分析

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垃圾分类进程分析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1年、2012年,上海市又开始推行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围城成为普遍现象。上海提出,到2017年年底,单位要强制垃圾分类。2018年初,上海提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建设。当时跟一些做垃圾分类的组织,花了12 分钟,谈垃圾分类。上海市政府要跟3000多万人去沟通,让每个人、每个家庭学会垃圾分类。

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垃圾分类进程分析

郝利琼(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爱芬环保是一家专注于做社区垃圾分类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我们是2011年开始做垃圾分类的。当时的社会环境,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2010年上海开了世博会。当时有一个展馆是台北,展示垃圾分类。很多人看到这个展馆,充满疑惑,也觉得震撼: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也“值得”展览吗?我觉得,世博会推动了上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到2011年、2012年,上海市又开始推行新一轮的垃圾分类。

2011年,我在北京参加了“零废弃联盟”成立大会。零废弃联盟,是一个专门关注垃议题的联盟。这个联盟为什么会成立?是因为,在2007—2008年,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开始了反焚烧的行动。

最初在广东番禺的事件中,出现了很多民间的声音。大家反焚烧,同时又在思考,光反也不解决问题,有这么多垃圾,该怎么办?这些零散在全国的反焚烧行动,让大家看到,垃圾竟然能成为一个问题。这是认知的转折。由此,有关垃圾议题的组织陆续产生。

为什么会有垃圾焚烧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围城成为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因为,分类是目前可见的让垃圾减量、进而减少垃圾对城乡环境影响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就上海而言,2012年那一轮推动垃圾分类之后,2014年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但那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如这一轮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者是人大立法。

真正推动垃圾分类的,是2016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此后,2017年,全国的政策力度急剧提升。上海提出,到2017年年底,单位要强制垃圾分类。2017年年底,上海开始筹备新一轮真正的人大立法。2018年初,上海提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建设。(www.xing528.com)

之前还没有一个中国城市,提出过全程分类体系。什么叫全程分类?就是说,垃圾从家里出来,到社区投进垃圾桶之后,所有流程都要分开走。

这就击到了一个痛点。以前居民老说,我们分了,后端还是合起来收了。上海立志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叫全程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部要形成完整的系统。

2018年底,习近平到上海,视察虹口的一个社区。当时跟一些做垃圾分类的组织,花了12 分钟,谈垃圾分类。这件事进一步激发了2019年的政策力度。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通过立法之后,从立法倒推到政策,所有区县政府,都把垃圾分类作为首要任务。

现在跟2011年做垃圾分类时相比,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垃圾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是每个人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上海市政府要跟3000多万人(2400万常住人口和800万流动人口)去沟通,让每个人、每个家庭学会垃圾分类。这件事的挑战非常大。但上海一旦挑战成功,就会成为全球典范。

垃圾在中国成为一个公共的话题,是在2019年。我认为,一旦垃圾成了公共问题,它离被解决就近了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