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阶段性转移,质量管理

阶段性转移,质量管理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教社贯彻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社向提高质量效益阶段转移的精神,把1994年作为“质量效益年”,并提出了“抓管理,提高质量;抓经营,增加效益”的口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质量检查活动,高教社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

阶段性转移,质量管理

1994年5月,原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的通知》,指示出版工作要“从规模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效益进行阶段转移”,而“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合理控制是搞好出版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教社贯彻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社向提高质量效益阶段转移的精神,把1994年作为“质量效益年”,并提出了“抓管理,提高质量;抓经营,增加效益”的口号。

从1994年年底到1995年4月,我分管经营室,对1994年出版的310种新版图书进行了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在责任编辑自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按比例对61种图书进行了复查。这次质量检查引起了全社上下的高度重视,社领导曾先后4次召开社务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分析解决问题,研究提高质量的对策。1995年下半年,社里还组织了本年度图书的编校、印装、装帧设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对于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图书,一是坚决不允许流向社会,二是对该图书有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此外,还配合原国家教委、原新闻出版署等上级部门,对高教社的图书进行了三次编校质量检查和两次印装质量检查。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质量检查活动,高教社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先是成立了以社长、总编辑为首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办公室,并在出版部设质检科,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职责。同时,建立了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图书印装质量检查和图书装帧设计质量检查评比三支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另外,还健全了图书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或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质量要求和检查标准。为了强化质量工作的力度,曾尝试把质量工作与年终考核分配挂钩,与晋级晋升考核挂钩,促使全社干部职工充分重视质量工作。(www.xing528.com)

1995年10月,原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表彰商务印书馆等127家良好出版社的决定》,高教社名列其中。这是因为,除了办社宗旨明确、办社条件完备、遵守出书范围、出书结构合理、书号使用量控制良好、没有买卖书号行为外,高教社遵守出版管理规定,未曾出版内容有问题和质量不合格的图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再加上经营管理好,内部机构健全,编辑队伍健康,培训工作经常化,所以“良好出版社”的称号也是名副其实。

“质量效益年”的各项活动强化了全社上下的质量意识,将高教社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高教社质量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我写了一篇题为“加强教材质量监控,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文章,发表在《大学出版》1995年第2期上。文中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高教社历来重视出书质量,特别是提高教材质量方面的经验。后来的几年中,我在图书质量管理方面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深化理论思考,又写了《略谈图书质量的全面管理》和《再谈图书质量的全面管理》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科技与出版》1997年第5期和1998年第3期。这两篇文章比较系统地讲述了我对图书质量实施全面管理的思想。我的这些经验和认识,后来还在教育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培训班上多次讲述,反响很好,也算是自己对行业做出的一点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