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业务的质量管理策略:全面质量管理

深入业务的质量管理策略:全面质量管理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在业务过程中深入质量品质意识的管理策略,适用于制造、教育、政府与第三产业等各种类型的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并为企业的全体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机制,使得在组织之中的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质量管理,这样就可以持续降低成本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深入业务的质量管理策略: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9000:2008标准中,质量管理被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协调活动”。不仅包括在产品的制造现场所进行的质量检查,也包括在非生产部门中为提高业务的执行质量所进行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古已有之,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记录了当时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国家规范和质量标准,秦国统一度量衡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质量管理,宋代的《梦溪笔谈》一书也包含了大量的军工质量标准和要求(如记录一种名为神臂弓的弓箭的最远射程,达340步)。

现代的质量管理的发展,可以用3个阶段来概括。

第1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1914年)后,电力大规模应用和普及,质量管理中的专用的检测设备开始被使用,组织内出现了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这标志着现代质量管理的开始,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还处于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全面检验的阶段。

这一阶段,工厂会在最终产品中检验出不合格品,保证了最终出厂的产品的质量。但这种事后把关的检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提前控制的作用,该方法对大批量生产也不太适用。经历过这一阶段,人们逐渐发现,“好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第2阶段:质量统计控制阶段

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写了一份只有一页纸的内部备忘录,记录他为提高电话传输系统可靠性所采取的工作,备忘录中介绍了一种控制图表,这个控制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就是质量统计控制的重要原理和思想源头。

休哈特博士发现,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长尾(幂律)分布不同,人造产品大多呈现的是正态(高斯)分布。他提出质量管理不能仅仅从生产完成后开始检验,而需要从质量问题还没有产生时就发现前兆,并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个时期,数理统计方法开始与质量管理相结合,人们采用了控制图等工具进行质量控制,进行“事先控制,预防废品”。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第3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迅速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在业务过程中深入质量品质意识的管理策略,适用于制造、教育、政府与第三产业等各种类型的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并为企业的全体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机制,使得在组织之中的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质量管理,这样就可以持续降低成本并提升客户满意度。(www.xing528.com)

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兴起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质量管理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正在体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2]

1)质量国际化管理。目前,国家间经济壁垒正在逐渐消除(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入会要求之一就是降低关税),而技术壁垒逐渐高企(如核心技术、专利、标准等)。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质量将上升为社会要素之一,在融入全球化、提高国家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质量战略管理。在新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压缩,市场的反应速度加快,质量因素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也愈加突出。质量战略管理将质量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制订品牌战略,培育质量创新文化,选择合作伙伴。

3)质量生态管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人们的需求,也重视生态和环保,避免生态失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观念 [3]

在质量管理领域中,业界专家们提出了几项管理原则,可供大家参考 [3]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预测客户未来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争取提供能够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2)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应该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方向和环境,创建能够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3)全员参与。组织的各个部门,每个级别的员工都能充分地参与质量管理,提高组织的收益。

4)过程方法。组织内包含许多具有不同性质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视为过程,识别和管理这些活动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更高效地将相关的资源进行调配,达到一致的、可预见的成果。

5)持续改进。分阶段有步骤地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加强检查、采取措施,取得改进的成果后予以承认和推广,并在新的水平上实施有效的控制,然后建立新的改进目标。

6)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采用有效的决策,建立基于数据和信息的逻辑的分析与决策的方法。

7)互利的供方关系。保持组织和合作伙伴(如供应商)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达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