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以课堂为轴心需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

语文教学以课堂为轴心需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因素的组合、渗透而形成的合力应大于各分解因素之和。因此教学固然应以课堂为“轴心”,但语文教学又必须置于社会生活的宏观范围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语文活动,巩固、加深、活用、扩大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把课内学习适当延伸、拓展、幅射到课外,从而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因而,语文以课堂为轴心,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联系、渗透是显而易见的,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语文教学以课堂为轴心需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

语文作为多因素的综合体,在它的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读写听说之间,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都密切相关,互相渗透。各因素的组合、渗透而形成的合力应大于各分解因素之和。语文内部的这种渗透性,决定着语文教学质的规定性和效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知识教育与语文教育,智力发展与习惯培养等多元结合,互相渗透,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教学效应。

语文作为边缘工具学科,它与外部的社会生活以及其相邻的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所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说语文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环境息息相关。它涉及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语文源于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无不需要运用语文工具。因此教学固然应以课堂为“轴心”,但语文教学又必须置于社会生活的宏观范围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语文活动,巩固、加深、活用、扩大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把课内学习适当延伸、拓展、幅射到课外,从而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作为语文课本主体的课文,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学科,而各门学科知识又必须运用科学、确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因而,语文以课堂为轴心,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联系、渗透是显而易见的,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语文课中进行各科通用的学法指导(如怎样听课、怎样整理听课笔记等)则是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语文的边缘工具性。从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价值不只体现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更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一方面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训练,掌握学习其他学科的钥匙;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理、化、史、地、生等学科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教材进行训练,使之成为语文能力训练的“例子”。当然,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并非取消或削弱语文和其他学科自身的任务,而是力求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好地实现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正因为语文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与平行学科互相沟通,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处处时时可以学习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所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语文教学应当从教学时间安排上考虑到与学生社会活动、平行学科教学的协调、平衡,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在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效度,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这样,语文教学工作就会超越传统的时空观,真正实现整体化、科学化和最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