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习俗:接春、孝顺节、二月二、七夕、逐野猫、做寿、婚嫁庆典

民间习俗:接春、孝顺节、二月二、七夕、逐野猫、做寿、婚嫁庆典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习俗是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它伴随着人们走过一年又一年。立春这天,长乐人有接春的习俗。拗九节也叫“孝顺节”,有送拗九粥的习俗。二月二吃鬼耳,民俗活动很多。七月初七,是牛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民间有分豆结缘的习俗。在漳港、梅花、潭头等沿海乡村,至今还有“逐野猫”的习俗。每逢长辈生日,民间有“做寿”习俗。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皆是人生快事,民间都有隆重的庆祝仪式。

民间习俗:接春、孝顺节、二月二、七夕、逐野猫、做寿、婚嫁庆典

民间习俗是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它伴随着人们走过一年又一年。先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规律,形成一种节庆方式,一代传一代,薪火不断,渐行渐新,展示了令人振奋的文化情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韵,人们庆祝的方式也各有不同。立春是春天的开始,“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地春回,万物生长,农民开始播种。立春这天,长乐人有接春的习俗。时辰一到,人们燃放鞭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正月初七,人日,俗称“人补命”。那一天,大人小孩早起吃年糕。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灯火辉煌,蔚为壮观。有的村庄还有舞狮、舞龙、踩高跷等表演,热闹非凡。正月廿九,是传统的拗九节。拗九节也叫“孝顺节”,有送拗九粥的习俗。这一天,凡已出嫁的女子,都要亲手做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敬老尊贤,礼轻义重,父母吃在嘴里、甜在心头。二月二吃鬼耳,民俗活动很多。二月初二是白马王生日,也是土地公生日。白马王是汉代闽越王驺郢的第三子驺寅,侠义英勇,武功盖世,龙其精于骑射,好骑白马,人称之为“白马三郎”,为纪念他舍已救民的献身精神,民间每年都举行神祷活动。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那天,男女老幼,扛着锄头,带着纸钱上山为祖先扫墓。四月初一,龙船鼓转头。五月初一,家家户户插青吃粿,准备过端午节。长乐的端午节,人人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红红火火,别具风情。六月六,烈日炎炎,是曝霉的好日子,有的人晒书,有的人晒族谱,有的人把小狗抱出来洗澡。七月初七,是牛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民间有分豆结缘的习俗。七月十五,过“七月半”,祭田地,庆丰收,走亲访友,情意浓浓。八月十五中秋节,秋高气爽,圆月如盘,友人相邀,赏月谈心,其乐融融。在漳港、梅花、潭头等沿海乡村,至今还有“逐野猫”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这天,各个村庄依例举行祖活动,称为“祭冬”,家族中凡年过50岁的已婚男姓,聚集祠堂参加祭祖典礼,其名字可载入宗祠,叫做“入祠堂”。十二月初一,“尘堂”,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春节前进行一年一度的卫生大扫除;二是辞旧迎新,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精神抖擞地迎接新的一年。十二月廿四,祭社,也就是过小年,灶公灶嬷,吃年糖、年饼,新年喜庆气氛渐渐浓烈起来了。之后,炊糖粿,祭祖先,开开心心过大年。时光荏苒,寒来暑往,年年岁岁,含辛茹苦,辛勤的汗水化作一个个欢乐的盛会。

日日夜夜的祝福,世世代代的祈祷,温暖着乡亲们的心田。在一个又一个节庆中,他们感到做人有尊严、生活有奔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升月落,晨昏交替,乡亲们起早摸黑,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如花的生活。在乡间,婚庆嫁聚,传宗接代,各有规式,各有憧憬。每个人都难忘自己的生日,在长乐,过生日要吃“太平面”,也就是煮一碗线面,配上“太平”(蛋),祝福年年平安、岁岁健康。每逢长辈生日,民间有“做寿”习俗。贺寿的礼品,传统多赠送寿桃包和线面、烛、炮等,现在移风易俗,多赠送鲜花、蛋糕等。人情冷暖,儿女情长,人最幸福的,莫过于有人惦记,有人牵挂。乡间民俗,看似零零碎碎,可桩桩件件都蕴含着无限深情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皆是人生快事,民间都有隆重的庆祝仪式。比如女儿出嫁后,不管生男生女,娘家都要“送三旦”。即分娩三天,定为“三朝洗儿”日,作为外公外婆,就要为产妇送来鸡、蛋、面、兜等礼品,以供乳育儿期间的食用。到了婴儿满一个月,喜家要请喝“满月酒”,举家庆贺。此外,上粱、乔迁、开店等,也都有一定的仪式,以图吉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