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月二炒豆豆:中卫记忆与习俗

二月二炒豆豆:中卫记忆与习俗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中卫地区家家户户都有炒豆子、祭龙的习俗。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翻晒金黄色的玉米种子时,猛然发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由此,民间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炒豆豆”习俗。中卫人一般讲究二月初一提前拣泡好蚕豆、青豆(黄豆)、豌豆,晾干水分。二月二这天早晨起来架火、生炉子、支炒锅、放粒砂,开始炒豆子。除了二月二炒豆子、吃豆子,炒豆子也是中卫人日常零食或是干粮。

二月二炒豆豆:中卫记忆与习俗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中卫地区家家户户都有炒豆子、祭龙的习俗。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其实是指“青龙”七星出现在东方,万物开始苏醒

“二月二,龙抬头”。因为二月二临近惊蛰,惊蛰时大地复苏,万物醒觉,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通过二十八宿在天空的位置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传说当年武则天篡位,玉皇大帝大怒,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司水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界,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并立一碑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为拯救玉龙,百姓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翻晒金黄色的玉米种子时,猛然发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拯救它,就抬头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于是玉帝让玉龙回归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由此,民间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炒豆豆”习俗。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月二,剃龙头”,指在“二月二”当天剃头,坊间认为正月聚财气,如剃头,财气将逝。也有“二月二,不剃头,一年四季抬不起头”一说,正月不能剃头,剃了头又会死舅舅。一到“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才开始剃头。据考证,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后误传为“死舅”。

中卫人一般讲究二月初一提前拣泡好蚕豆青豆(黄豆)、豌豆,晾干水分。二月二这天早晨起来架火、生炉子、支炒锅、放粒砂,开始炒豆子。炒豆子讲究火候,火候掌握得好,炒的豆子不煳不焦,没有麻点,香、酥、脆,如果放少许香油润色,豆子又油又亮,特别是蚕豆炒好出锅后,放胡麻香油搅拌,色泽红艳,又酥又脆。也可将泡醒的蚕豆,放入油锅炸出,叫“油炸蚕豆”。

除了二月二炒豆子、吃豆子,炒豆子也是中卫人日常零食或是干粮。特别是在青黄不接的岁月,人们下地干活、出门上路都带干粮、炒面、豆子充饥。

传说龙喜欢吃豆子,龙吃了豆子,可以打雷降雨,给人们带来丰饶富足。又喻豆子是龙珠龙眼,在民间,有妇女不做针线活、防针刺龙眼之习俗,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在中卫还流传了许多童谣:(www.xing528.com)

二月二炒豆豆,宁夏(旧指银川)来了个小舅舅,

杀公鸡叫鸣呢,杀母鸡下蛋呢;

杀鹅瞧门呢,杀鸭子凫水呢;

杀狗呢瞧门呢,气得舅舅背上包袱子就走呢。

舅舅舅舅你甭走,给你先吃个炒豆豆;

大蚕豆,小豌豆,黄青豆,圆青豆,

又酥又脆的香豆豆,舅舅吃了夸指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