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理论研究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理论研究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学校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解法与示范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在检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时,考试只注重对结果的追求忽视学习过程和创新,学生也为考试而训练,机械化地学习导致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本身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即使有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高校也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的组织教学,而忽视对高素质民族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理论研究

学校教育中进行舞蹈的传承发展,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任务,也是舞蹈文化本身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学校传统教育与舞蹈本身发展的原因,学校舞蹈教学依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我国学校舞蹈传统教学中,舞蹈课程资源较少,学生选择舞蹈的范围过窄,即使由于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老套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多数学生对舞蹈课程教学评价不高。以高校为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多是根据本校舞蹈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特长而设定的,而不是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大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舞蹈种类,选择范围较窄,学习兴趣不高。二是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单一。在我国目前的学校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解法与示范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但常常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让他们只会机械地模仿和重复性地练习,不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另外,教师在检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时,考试只注重对结果的追求忽视学习过程和创新,学生也为考试而训练,机械化地学习导致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本身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专门的舞蹈院校除外)开设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即使有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高校也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的组织教学,而忽视对高素质民族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在软硬件方面,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室、教材、配套器材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同时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也亟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舞蹈人才的培养质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