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农架玉林班音乐研究:乐人技艺特点及传承

神农架玉林班音乐研究:乐人技艺特点及传承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他接事最多时一天同时应邀5户人家。刘玉林告诉笔者,其父亲皮祖恩是神农架三锣鼓音乐的爱好者,父亲希望他能够将大山里的锣鼓音乐很好地传承下去,对他从小就严格要求。目前马云富家中还有一亩地,由于他平日里四处接事,所以家中农活主要由其妻子操持。

神农架玉林班音乐研究:乐人技艺特点及传承

1.刘玉林

1972年生,46岁,玉林班班主,有“神农架金鼓槌”“民间文艺能人”的称号。他性格爽朗,精通司仪。他的鼓法有较高的造诣,打法潇洒自如,肢体动作丰富,扬锤舞鼓的动作极具观赏性。如双手交叉擂鼓、空中绕锤挽花、双肘前推翻转、斜面甩臂擦边锤等都是他独创的鼓法,他被当地百姓称为“花鼓王”。据说他接事最多时一天同时应邀5户人家。刘玉林告诉笔者,其父亲皮祖恩是神农架三锣鼓音乐的爱好者,父亲希望他能够将大山里的锣鼓音乐很好地传承下去,对他从小就严格要求。他现在会演奏的许多鼓法都是小时候父亲带他上山住窝棚、守野猪时传授的。他的父亲有个习惯,总爱在饭前让他拿筷子敲一段鼓点才允许他吃饭。刘玉林说,那时他调皮、叛逆,经常因不好好练习而挨打挨饿,过后自己又偷着在林间放牛、砍柴时练习。

刘玉林鼓打得精妙,而且唢呐演奏也让人由衷敬佩。他说,光学打鼓是不好与唢呐手配合的,曲牌记忆得越多,鼓法的花样才会越多。他在10岁时就被父亲送往保康县跟随唢呐名手郑大学师傅学吹唢呐,因此,目前他所记忆的唢呐曲数量要远远超过神农架其他鼓手,自己唱,自己打,配合自如。

图2-2 玉林班班主刘玉林

2.马云富

1960年生,58岁,1987年搜集整理了《神农架民间长诗》,曾获“神农架优秀民间歌手”称号,在“天下最美神农架——第五届民俗文艺汇演”活动中获打花锣鼓一等奖。

图2-3 马云富搜集整理的《神农架民间长诗》

图2-4 马云富的手抄歌本

马云富是神农架花鼓子歌唱得最有味道、表情最具感染力、在当地非常有资历并且备受称赞的一位歌师傅,也是目前在神农架还能完整演唱《黑暗传》的少数歌师傅之一。在各种场合下,马师傅都能随口唱来,即兴创作花鼓子歌,他即兴创编的唱词富有文采,且非常讲究字词的押韵。在演唱时,他能将花鼓子歌中的桃腔、汉腔、平腔、打腔等各种腔调转换自如地使用,尤其他以本嗓演唱的花鼓蛮腔最能体现其风格特色,其唱腔爽朗潇洒、高亢激越、韵味十足。他喜欢在乐句结束时用“啊”“呀”等发花辙韵的衬词来收韵。

图2-5 笔者与玉林班歌师傅马云富合影

马云富原本不是松柏镇人,他23岁时跟随舅舅在松柏镇元宵玩龙灯活动中扮演采莲船中的艄公师傅,因几首即兴的花鼓子歌演唱给在场的文体局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他便被聘请到松柏镇作为每年元宵玩龙灯活动的组织者,文体局还分配给他一间30平方米的宿舍。作为龙灯会的领头人物,他在松柏镇松柏村已经带领了一支较为固定且庞大的龙灯队伍,从1992年至今已成功组织了21年的舞狮会活动。

目前马云富家中还有一亩地,由于他平日里四处接事,所以家中农活主要由其妻子操持。如今,马云富在松柏村已盖起了两层高的楼房,可见,玉林班执事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3.张富强

码2-3

1959年生,59岁,擅长鼓、锣、镲等各种打击乐器,同时也是一位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歌师傅,在歌场上与马云富是多年的老搭档。他的音色沙哑,音域不宽,唱腔徐缓从容,擅唱平腔,带有很强的吟诵性。

张富强没念过多少书,却可以谈古论今。诸如《昭君叹汉王》《封神榜》《增广贤文》等古书中的故事,他都是在孝堂歌场上听老一辈的歌师傅们演唱学来的。笔者初到张富强家采访时,看见他家陈设十分简陋,其生活极其艰苦。他的3个儿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尚有九十多岁的父亲靠他赡养。平日除了跟随玉林班应邀行艺外,他还以种地务农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4.杨承新(www.xing528.com)

1960年生,58岁,擅长吹喇叭,除了参与民间演奏活动外,他平时以在建筑工地施工为生。他18岁跟保康县陈大春师傅学吹喇叭,学艺是不收学费的,但要帮师傅下地干农活。从学喇叭至今,他从未见过曲谱,全靠师傅口传,学的第一支曲牌是【货郎旦】。

图2-6 玉林班杨承新

他说,学喇叭,要先学会哼唱花鼓子曲调,等唱会十几首花鼓子旋律后,师傅才允许他上喇叭去试奏这些曲调,到目前为止,加上变体,他会演奏的曲目有120首左右。杨承新比较喜欢《朝阳歌》《三眼调》,他说这类曲调旋律活泼俏皮,高亢激昂,《三眼调》带有戏曲韵味,说完便立即拿起喇叭为笔者示范。杨承新示范完后笑着说:“看曲识谱是文化人干的事儿,我们这土调调还是靠土办法才能传下去啊!”

5.江传祥

1939年生,79岁,玉林班道士先生,主要掌坛师,为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法名江泰清。江传祥通晓天文地理,其父亲和爷爷都曾学道。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喜爱宗教音乐。他年轻时是一名会计,1999年退休后正规地拜师学习道教经义,师从保康县熊守本(法名)先生,2001年3月13日被师傅“拔将”,正式入道。江传祥旧时念过私塾,能写一手好字,家中现存科书和经文有许多是他学道时从师傅那里手抄而来的。

图2-7 1981年由师傅熊守本口述的科书

图2-8 道士先生与乐手合影(左一陈明昆、左二江传祥、中张富强、右二姜忠理、右一宋崇贞)

6.陈明昆

1934生,84岁,玉林班道士先生,为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法名任泰明,师傅是保康县马桥镇的傅守真先生。陈明昆和蔼慈祥,通晓经文科仪,在神农架林区有一定的威望,经常被邀请为当地百姓择日、挑地、看风水。他不仅会做法事,还会奏钹、锣、铙、镲等法器,在玉林班法事仪式中,他主要负责念经文、念表文,演奏大锣。

7.宋崇贞

1938生,80岁,玉林班道士先生,为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法名宋泰真。他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1999年由保康县傅守真师傅为其“拔将”,擅长纸扎以及演奏钹、铙等法器。

宋崇贞为人和蔼,平易近人,善谈吐,通晓经文,熟背诸多道教经文,尤其喜欢《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这部道教经书。他平日除了在玉林班做法事,其风水法事颇有名气,还在当地为很多百姓挑选吉日、查看房屋及地理风水。

8.姜忠理

1960生,58岁,玉林班中年纪最轻的道士先生,性格内向,寡言多思,曾是一名教师,从1999年开始跟玉林班掌坛师江传祥学道,2003年在江传祥的引荐及帮助下,请保康县的傅守真师傅为其进行了“拔将”仪式,法名为姜泰忠。他40岁时开始潜心研究各种法器,擅长奏钹和锣,爱唱咏怀、劝戒类的科书。

姜忠理对道教经文有浓厚的兴趣,他钟爱儒家、道家的思想,平时爱读《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著作。自2008年起,在神农架林区筹备成立道教协会的过程中,姜忠理积极弘扬忠孝仁义的思想,并且时刻勉励自己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与带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