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接合处应力分布:结构功能与应力集中

接合处应力分布:结构功能与应力集中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接合处的功能是将载荷从结构的一个单元传递到其邻近单元上,所以应力会以某种方式从材料中的某处摆脱出来,然后置身于毗邻的部分,但这个过程却极有可能导致高度的应力集中及随之而来的弱化。尽管如此,在少数顺利的情境中,应力仍可能会均匀地从一个零件穿过接合处到达另一个零件,而且伴随的应力集中极少,甚至没有。

接合处应力分布:结构功能与应力集中

因为接合处的功能是将载荷从结构的一个单元传递到其邻近单元上,所以应力会以某种方式从材料中的某处摆脱出来,然后置身于毗邻的部分,但这个过程却极有可能导致高度的应力集中及随之而来的弱化。尽管如此,在少数顺利的情境中,应力仍可能会均匀地从一个零件穿过接合处到达另一个零件,而且伴随的应力集中极少,甚至没有。木料上的胶粘斜嵌接合(见图7-1)和金属上的对头焊接(见图7-2)就属于这种情况。

图7-1 木料上的胶粘斜嵌接合

图7-2 金属上的对头焊接

但是,运用斜嵌接合或对头焊接并非总能行得通,两块相邻木板或金属板间某种形式的搭叠接合可能更为常见。这种几何结构会立刻引发应力集中,且就“刚性”的搭叠接合而言,它和胶粘、钉板、螺钉、焊接、螺栓或铆接接合没有多大区别。在所有这些情况中,大部分载荷都转移到了接合处的两端(见图7-3)。

图7-3 搭叠接合处的载荷转移

基于这个原因,这类接合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宽度,少许受制于零件间重叠的长度。因此,在两个金属片间,铆接和焊接是最简单、常见、有效的形式(见图7-4和图7-5),并且即便变得复杂,也不需要改进。

图7-4 铆搭接合

图7-5 焊搭接合

通常,我们想为承张的棒或杆加上某种锚座或实心锚具作为端接附件;在这里,类似的考虑也适用,只有一处应力集中的情况除外,它通常发生在杆进入锚座的那一点上(见图7-6)。例如,若把杆拧入锚具,则几乎所有载荷都会被前面两三个螺纹分走,而锚座内其他额外的杆长就没什么作用了。因此,一只画眉鸟草坪上拉出一只虫的难度,并不取决于虫子的长度;拉出一只短的虫子和拉出一只长的虫子是一样难的。[2]

(www.xing528.com)

图7-6

图7-6所示的应力分布适用于接合的两部分具有近似弹性模量的情况,这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金属接合的时候。它还适用于杆或承张棒的刚度低于锚座或锚具材料的情况,虫子和草坪就属于这种情况。然而,如果杆或棒实质上比用来锚定它的材料更强劲,应力分布的情况则可能会逆转,主要集中在杆或插件的底端或内端(见图7-7)。

图7-7 张力作用下插件的载荷转移

当然,在实践中,两种情况可能会同等地弱化接合。或许,插件与其周边材料的弹性模量间存在一个比例,能给出一个最佳的接合处应力分布;但是,即使有这样一个比例,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模拟出来。

有一次,我想制作强化塑料机翼和金属机身间的点接合附件。虽然我应该完全清楚应力集中、草坪上的虫子之类的情况,但我还是愚蠢地从模铸强钢缆着手,将磨损的末端——像树根一样——插入了塑料主体。当我把这个欠考虑的样品装到测试仪器上时,在非常低的负载下,钢丝被拉出了塑料,并伴随着一连串破裂引发的噪声。

在下一个实验中,我用像剑一样的锥形钢片或钢尖取代钢缆,并涂上适量的黏合剂后将其经模铸插入塑料机翼结构(见图7-8)。这一次,测试样品又失败了,且随之而来的不是一连串噪声,而是一声巨响,但仍是在同样低的负载下。

图7-8 钢制插件的错误示范,这种接合方式很脆弱

在停下来反思并深究虫子的情况之后,我们又尝试了一系列短而宽的铲状钢插件,如图7-9所示。所有这些样品在极高的负载下才会失效,而且与“铲”的宽度成正比。依靠这种设计,我们能用相当小的钢制配件从塑料结构中分走大约40~50吨的载荷。

图7-9 钢制插件的正确示范,这种接合要强劲得多

这类接合方式完全依靠金属和塑料间的黏附,因此必须一丝不苟地模铸,还得有适当的检验。它们也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因为在所有这类情况中,一旦金属达到其屈服点并丧失弹性行为,金属和非金属间的黏附就会完全失效。[3]因为金属中的应力比我们的预期可能要高得多,所以通常需要用高抗拉钢来制作插件,还要小心地进行热处理。此外,钢制插件的“后缘”必须被磨得很锋利,就像凿子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