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声音边界与听觉空间-华中传播研究

物理声音边界与听觉空间-华中传播研究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广播的声音作为可以扩散在校园内各个角落的听觉符号,在无形之中便划定了校园的“声音传播边界”,即广播可以被听到的地方自然而然地成为“听觉上的校园空间”。其结果是只有身处这一空间内的个体才能接收到其中的听觉符号,校园广播具有了强制被收听性。借助校园的物理边界,校园广播实现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声音空间”,在边界内即能收听和共享,这是“声音景观”形成的雏形。

物理声音边界与听觉空间-华中传播研究

校园广播的声音作为可以扩散在校园内各个角落的听觉符号,在无形之中便划定了校园的“声音传播边界”,即广播可以被听到的地方自然而然地成为“听觉上的校园空间”。这种边界并无实物阻挡,划分只依据声音延伸的限度。其结果是只有身处这一空间内的个体才能接收到其中的听觉符号,校园广播具有了强制被收听性。

华师校园这个天然的物理空间将校内发生的事情与校外隔绝开来,划出一个独特的、实体的物理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有学习办公场所、生活休闲场所以及娱乐活动场所。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不得不接受广播所传递的声音,这就使得校园广播不仅具有一定的伴随性,更具有了强制被收听性。正如一名访谈者所提到:“每次收听校园广播时,也不是有意为之,只是走在路上听到就听到了,时间长了觉得在路上不听点什么好像不太习惯。”华师校园广播充当了学生日常上学、吃饭中的“必备背景音乐”的角色。

在受众潜移默化的收听中,这种沉浸式的传播模式给校园塑造了一种封闭且被动接受的传播空间,其空间上的边界感会逐步增强,因为身处这一空间才能享受到声音资源、听觉陪伴以及信息资源,收听广播成为一种融入个体生活的日常活动。(www.xing528.com)

与其他媒介相比,广播还拥有一种独特的“强属性”[9],它通过声音符号传播听觉内容,受众在接收听觉符号时可以同时使用其他感官,不像报纸和电视那样,需要绝对视觉的关注和其他感官的配合。因此,它具有其他社会媒介无可比拟的伴随性,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收听广播,并同时进行其他工作。这就决定了作为校园广播的听众(包括学生和老师),在收听广播时所接受的信息是均等化的、齐一化的。恰如安东尼·吉登斯指出的:不同社区或社会成员之间的任何接触,无论范围多么广泛,都涉及了共同在场的情景。[10]学生个体虽然不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同一生产活动,但校园广播通过一致的内容传播为拥有相似校园生活的听众构建了一个相似的收听场景。对于这些人而言,校园广播通过伴随性的声音传播和校园特有的边界感,帮助他们实现个体的重新聚合。由于不同的个体在同一时间收听节目内容与声音传递的一致性,分散在校园中的个体能够分享、接触、感受相似的内容。借助校园的物理边界,校园广播实现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声音空间”,在边界内即能收听和共享,这是“声音景观”形成的雏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