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城琵琶山:虎头山余脉,意义重大

襄城琵琶山:虎头山余脉,意义重大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琵琶山是虎头山余脉,海拔151.09米,面积约32公顷。琵琶山,因形似琵琶得名,古称紫盖山,又称中岘山。琵琶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琵琶山的来历,民间有不少传说。因而,人称她“琵琶公主”。樵夫谢绝了邓国国君送的礼物,决意要见琵琶公主一面。琵琶公主知道了这个消息,悲痛欲绝。邓国国君和王后轮番劝说女儿,琵琶公主硬要父王在樵夫身亡的那座青山顶上,隆重安葬樵夫,不然就碰死在父王面前。从那以后,在襄阳城西便有了一座琵琶山。

襄城琵琶山:虎头山余脉,意义重大

琵琶山位于襄阳古城西偏南2.5千米处,东与真武山相连,西望万山,北靠环山路。琵琶山是虎头山余脉,海拔151.09米,面积约32公顷。

琵琶山,因形似琵琶得名,古称紫盖山,又称中岘山。

清同治《襄阳县志·山川》记载:“紫盖山,在县西五里,山有石围二层,其形若盖,故名,古称中岘。”清光绪《襄阳府志·山川》记载:“紫盖山,在县西五里,淳熙中帅高夔改名中岘山。”传说山顶旧有伏羲庙(见本书《扁山》)。

琵琶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8年,这里是襄樊战役解放襄阳城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刀劈三关”的第一关。现在山上还保留有国、共双方攻防时的战壕、暗堡等遗迹

琵琶山的来历,民间有不少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邓国国君的女儿善弹琵琶。只要她将琵琶一拨,百鸟就会闻声而至,飞禽走兽就会翩翩起舞。因而,人称她“琵琶公主”。

有一天,琵琶公主带着琵琶游春,登上一座青山,放眼望去,天高地阔,远山含黛,近树绽花;清风拂面,心中好不喜欢,就情不自禁地拨动琵琶。琵琶声优美动听,一会儿似百鸟和鸣,一会儿似山涧飞瀑,一会儿如风卷林涛,一会儿如仙鹤起舞,整座青山春色全收在琵琶弦上。踏青的人不走了,百鸟不唱了,都被这醉人的琵琶声吸引住了。

突然,一阵风响,从山涧跳出一只猛虎,闻着琵琶声,向琵琶公主扑来。琵琶公主大叫一声,吓得昏倒在地。眼看琵琶公主的性命难保,只听得一声大喝,“呼”地从树上跳下一个小伙子来,不偏不倚,正好骑在老虎背上,抡起手中的斧头,向老虎头上猛砍,几下子就把老虎砍死了。

这个小伙子是个樵夫。这天,他正在树上砍柴,听到琵琶公主那美妙的琵琶曲,便侧耳聆听;看到公主遇难,就跳下来奋不顾身上前搭救。琵琶公主死里逃生,为了报答樵夫的救命之恩,就以身相许,并从手上摘下一只金镯,送给樵夫作为信物。

回家后琵琶公主把这件事情禀报了父王。父王邓国国君觉得金枝玉叶的公主怎能下嫁给一个樵夫,坚决不答应这门婚事。他派出大臣给樵夫送去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作为答谢。樵夫谢绝了邓国国君送的礼物,决意要见琵琶公主一面。邓国国君在皇宫里宴请樵夫,文武大臣作陪。席间酒酣,邓国国君借故离席,国师便对樵夫道:“我有几句心里话想讲给你听,不知你是否愿意听?”樵夫道:“请讲。”国师借着酒意道:“琵琶公主乃是金枝玉叶,小伙子你是山野樵夫,门不当户不对,这桩婚事还是了结为好。只要你辞去此婚,我保你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樵夫一听,作色道:“我救公主于危难,是尽一个正直人的良心罢了,从没去想荣华富贵。虽然我难配公主,但公主早已以身相许,没有她发话,我是不会交出定情信物辞婚的!”国师见此话有理,只好向国君禀报。邓国国君无法,就让王后出面,以死相逼,要公主当面辞婚。公主难舍母爱,就要求樵夫临走时能见上一面,当面致谢。樵夫临行那天,王后叫公主在酒宴上拜见他,再一次表达感激之情。琵琶公主双手捧起一杯美酒,含情脉脉地送到樵夫跟前,道:“小女子永远不会忘记恩公的救命之恩,愿恩公多保重,来生我作牛作马也要报答!”说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樵夫见琵琶公主这番情意,十分感动,双手接过酒杯,道:“多谢公主厚意。救人危难,乃做人本分,不足挂齿。愿公主多多珍重,后会有期。”他说完,一饮而尽。

樵夫辞宫回到家中后,公主的面影时时浮现在眼前。公主那双又哀又怨的眼睛仿佛在告诉他:她是深深爱着他的,并不仅是出于感激。但是宫门阻隔,他手中没有国君的诏令,不可能再入宫会面了,只能终日闷闷不乐,长吁短叹。

再说琵琶公主,自从樵夫走后,她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常常背着父母悄悄落泪。邓国国君和王后眼看着女儿的身体一天天消瘦,精神也越来越恍惚,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召来大臣们问计。国师深知琵琶公主的病由,就向国君献计道:“只有绝其念头,才能根治。”邓国国君心领神会,为绝女儿的念头,就派人趁樵夫上山砍樵时,把他推下了深涧。(www.xing528.com)

琵琶公主知道了这个消息,悲痛欲绝。邓国国君和王后轮番劝说女儿,琵琶公主硬要父王在樵夫身亡的那座青山顶上,隆重安葬樵夫,不然就碰死在父王面前。邓国国君无奈,只得依了女儿。安葬这天,琵琶公主来到樵夫墓前,先把自己那只金镯子放在墓旁,然后哭着拨动琵琶,弹奏起《悼夫君》的曲子。

琵琶声悲凉凄绝,如泣如诉,使吊唁者皆潸然垂泪。山风呜咽,乌云低垂,琵琶公主一曲终了,双手把琵琶放在樵夫的坟上,转身跳进了樵夫被害的深涧……

从那以后,在襄阳城西便有了一座琵琶山。

琵琶山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途经襄阳地界,被强人所劫,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书生乞讨至襄阳城,因几天未进食,饿昏倒在一财主门旁,被外出归来的主人相救。主人待书生苏醒后,问明情况,便说,如不嫌弃,我家后院缺个伙计,暂且在我这里待些日子,等身体恢复了,再作打算,你看如何?书生好生感激,当下给主人施了礼,说些来日定当相报的感谢话。

于是,书生就在这户人家的后院干起了劈柴、挑水等杂活。所幸当初遭遇强人时,所带书卷未被抢去。干完活后,他就来到后面的花园处读书。一日,正读得痴迷,忽被一声“喂——”吓一跳,忙抬头一看,眼前不知何时站了两位姑娘。他慌慌张张站起来,问:何、何事?一位丫环穿着的姑娘问:你是哪儿的人,敢到我家后花园来,还装模装样捧本书,知不知道这后花园是我家小姐的,除了老爷家里人,任何人都不能进来!书生一听,越发慌张,赶紧收起书说: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伙计,并不知这是小姐闺园。失礼了,失礼了。书生说罢,正要退去。小姐开起口来:我听父亲提到过你的事。既然一心求功名,就在这里读书好了。

几天后,书生再次来到后花园,还未坐下,忽听一阵琵琶声传来,不禁循声望去。原来,书生不但熟读四书五经,还深谙弦律。书生便忘了读书,沉浸在那珠落玉盘、幽咽流水的弹奏声中,以致小姐来到他跟前时,才醒过神来。小姐问:你也懂音律?书生拘谨地“嗯嗯”几声。小姐说:我的重音始终不够稳,也曾换了几个位置可都达不到效果,你看问题出在哪?书生想想,说:能否让我看下拨子?小姐便将拨子递过来。书生一瞧,说:这拨子乃柳木所做,弹出的重音自然不稳,若换老红木,再把音位上拉半位,就稳了。小姐依书生所言,换了老红木的拨子,又将音位上抬半位,重音效果果然如其所说。于是,小姐常来找书生聊天。时间一长,双方生了爱慕之情。可小姐明白,以书生目前身份,断难娶她,便对书生说:相公若是喜欢我,须得去京城考得功名,否则很难得到家父认可。书生明白小姐之意,便在其资助下,去京城赶考。临走,小姐将心爱的琵琶送给书生,说:相公此去孤身一人,寂寞时可奏琵琶排解。

孰料,等书生赶至京城,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科考自然取消。书生无奈,只好返回。到了襄阳城,却见残垣断壁,一片萧瑟。一问才知这场大乱祸及襄阳。他飞快奔到小姐家一看,昔日的朱门深宅已不存在,问乡邻,得知小姐全家死于战火,葬在西南向的山上。

书生来到山上,找到小姐墓碑,悲从心起,放声痛哭,后取了琵琶,弹奏起来。那凄绵哀婉的琵琶声如泣如诉,惊天动地,一时天昏地暗。书生直弹到最后一口气,于那墓碑旁追小姐而去。人们被书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所感动,将其和琵琶一起,葬在小姐墓旁。

从此,人们就称这座山为琵琶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