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图说》-周子与陆梭山的争议

《太极图说》-周子与陆梭山的争议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说人生而蒙,则当然不能与先天良心论调和。主张《太极图说》非周子所作的,就是陆梭山(象山兄)因《通书》无“无极”二字的缘故。(通书序)五峰的意思,以为《太极图》乃周子受于种穆,《通书》为其发明。

《太极图说》-周子与陆梭山的争议

政治以修身为根基,周子曾说道:“十室之邑,人人提耳而教且不及,况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哉?曰:纯其心而已矣。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纯心要矣,用贤急焉。”(治章第十二)而超越修身的圣人,他的政治全体乎仁,就是合于宇宙的绝对,故他的政治和天相同,周子说道:“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谓之神。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顺化第十一)又说道:“天以春生万物,以秋止之,物生不止则有恐,故得秋以成。圣人法天,以政养万民,以刑肃之,民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不止,则贼灭而无伦,故得刑以治之。”(刑第三十六)又主张制礼乐以化醇万民,说道:“古者圣王制礼法而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顺,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于其耳,不感其心。淡且和也,淡则欲心平,和则燥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乐上第十七)礼乐的前后是怎样,则说道:“不可不礼先而乐后,何则万物各得其理,然后以和。”(礼乐第十三)

周子又说道:“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师友下第二十五)既说人生而蒙,则当然不能与先天良心论调和。

太极图说》和《通书》有没有两样的地方,《通书》和《太极图说》相同的点,如:“二气五行,化生万物。”(理性命第二十二)“动静五行,一太极也。”(动静第十六)“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道第六)“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圣学第三十)等说是。其不相同的点,如《太极图说》由宇宙而论及人生,通书以人性为诚是。然而究竟就相同的点细细观察,《太极图说》和《通书》,的确是一手所成,请不必多疑了。(www.xing528.com)

主张《太极图说》非周子所作的,就是陆梭山(象山兄)因《通书》无“无极”二字的缘故。陆梭山与朱子书,且让一步说,“假令是其所传,必其少时之作,作《通书》时已知其误,故不曰无极”。胡五峰亦说:“先生非止为种穆之学者,此特其学之一师耳,非其至者也。”(通书序)五峰的意思,以为《太极图》乃周子受于种穆,《通书》为其发明。主张《太极图说》绝对为周子所作的,就是潘清逸,他作濂溪墓志,最称重《太极图说》,而朱晦庵所主张,亦全然相同。

总而言之,开宋儒哲学,为东洋思潮的渊源,就是这篇《太极图说》,因为“无极而太极”一语,于整理思想实最便利,所以学者多信服得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