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邵子与宋学:先天学的哲学限制的探索

邵子与宋学:先天学的哲学限制的探索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邵子的纯正哲学,就是先天学。从这点上看来,邵子所为一切的法则,皆从吾心出,都可以证明。一年中月圆十二回,日来中央三百六十五回,然而天地的过程,尚不止此。(内篇五)原来时间与他的本身上本无差别,惟过后欲将他为标准,则不得不有古今的差别,万物的生成,亦应用四数,生成万物的缘故,在天为日(太阳)、月(太阴)、星(少阳)、辰(少阴)。天应于日、月、星、辰,而有寒、暑、昼、夜,这就是变天一切的原动力。

邵子与宋学:先天学的哲学限制的探索

邵子的纯正哲学,就是先天学。他的意思,以为自然界的法则,和精神界的法则,毕竟是同一,所以他的立说,近于先天唯心论。他说道:“先天学,心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也。”(卦位图宋元学案十)又说道:“心为太极。”他解释太极道:“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从这点上看来,邵子所为一切的法则,皆从吾心出,都可以证明。换句话讲,宇宙的法则,就是我心的法则,这两样是同一的物。如过将一切的法则约略起来,就是《易系辞》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很可以供参考。宇宙由这个法则司配,而万事万物,亦由这个法则司配。惟就论理的观念讲,当然有时间的前后,邵子说道:“万物各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次,亦有古今之象。”(外篇上)这古今之象的一句话,比较周子思想更进一步。所以讲到太极,便要想到两仪和四象,而和邵子太极、两仪、四象,三阶程相应的,还有客观的三阶程成立可以想到,就是和太极相应的有道。这是,没有什么差别和平等,乃绝对的,和两仪相应的有阴阳,和四象相应的有现象界,这三样如果吾人以主观的去区别他,那么就是现象中有阴阳,阴阳中有道,这道是目不能见耳不能听的。邵子说:“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如道路之道垣然,使千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也。”(内篇九)

阴阳本差别,而同时又为无差别,从无差别方面看就是道,除阴阳外亦无道。换句话讲,从本体方面看是道,从发现方面看就是阴阳。邵子说道:“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而阴阳就是道。邵子又说明其关系,说道:“如其必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舍天地将奚之焉?人皆知天地之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舍动静将奚之焉?夫一动一静者,天地至妙者欤!夫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之至妙者欤!是故知仲尼之所以能尽三才之道者,谓其行无辙迹也,故有言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斯之谓欤?”(内篇)他说一动一静,天地至妙,这话大可注意,这就是说阴阳的关系,此外无他道的。

阴阳由二数司配,现象由四数司配,现象就是阴阳,阴阳现象,并非有二,惟易以二为根本的数。扬雄、关朗提出三数,邵子以四数为根本,且具体的应用于事物之说明。其法,一一直线上四数顺次而进,如春夏秋冬是。一累进的,如元会运世是。一空间的,适用于物象。一时间的,适用于天地万物的生成。

天地的过程,就是测度宇宙变迁的过程,于时间有关系的。时间的单位为辰,十二辰为日,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一年,一年就是万物一新的时候。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一元就是天地一新的时候。天地一变迁间,万物成无数的变化。一年中月圆十二回,日来中央三百六十五回,然而天地的过程,尚不止此。终而复始,元在大化中,犹如地上一年,积三十,乘十二,乘三十,乘十二时又成一大变迁,这就是元之元,元之元亦犹如一年,更积三十,乘十二,乘三十,乘十二时更成一大变迁,这就是元之元之元。照这样看来,可以运用无穷。邵子对于时间很注意,说道:“夫古今者,在天地之间,犹旦暮也;以今观今,则谓之今矣;以后观今,则今亦谓之古矣;以今观古,则谓之古矣;以古自观,则古亦谓之今矣。是知古亦未必为古,今亦未必为今,皆自我而观之也。安知千古之前,万古之后,其人不自我而观之也。”(内篇五)原来时间与他的本身上本无差别,惟过后欲将他为标准,则不得不有古今的差别,万物的生成,亦应用四数,生成万物的缘故,在天为日(太阳)、月(太阴)、星(少阳)、辰(少阴)。在地为水(太柔)、火(太刚)、土(少柔)、石(少刚)。日月星辰之交,为天体。水火土石之交,为地体。天应于日、月、星、辰,而有寒、暑、昼、夜,这就是变天一切的原动力。地应于水、火、土、石,而有雨、风、露、雷,这就是化地一切的原动力。由原动力而变化进动如下:

暑变物之性 雨化物之走(www.xing528.com)

寒变物之情 风化物之飞

书变物之形 露化物之草

夜变物之体 雷化物之木

这未能一一解释。性、情、形、体之交,为动植之感,走、飞、草、木之交,为动植之应。感与应相合,而万物生成。怎样称为动植之感,和动植之应,又是不可解的。惟人不为暑、寒、昼、夜所变,不为雨、风、露、雷所化,不感性情形体,不应走飞草木,而其余的物,皆受其中间的一部分。因此缘故,人的目善看万物的色,耳善听万物的声,鼻善嗅万物的气,口善尝万物的味。所以人为万物之灵,就是人能备天地万物。当人与圣人怎样的区别?人兼一切万物,就是兆物之物,圣人兼一切人,就是兆人之人。怎样称兆人之人?因其备兆人之人的共通普遍性,故说道:“圣也者,人之至者也。”(内篇二)“达于此域,则上识天时,下识地利,中通物情,通照人事。又能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今古,表里人物。”(内篇二)“此物谓无我之域,以物观物,不以我见物。”(内篇十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